APP下载

中医护理在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中的应用

2022-08-25王延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血栓性红肿静脉炎

王延华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山东 聊城 252000)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给药方法[1]。静脉输液常态化、输注药物种类繁多、高浓度用药、高频率联合用药以及穿刺不当,使血栓性浅静脉炎有较高的发生率。血栓性浅静脉炎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临床工作中虽然采取了许多预防性措施,但仍不时有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护理血栓性浅静脉炎非常重要[2]。聊城市中医医院对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并配合常规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纳入病例为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住院期间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42 例,所有患者均为上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 例。对照组年龄37~75 岁,平均(54.5±6.8)岁;男13 例,女8 例。观察组年龄29~74 岁,平均(50.2±7.4)岁;男15 例,女6 例。2 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 组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病因为输液,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对本研究的内容与相关治疗护理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依从性差,不能积极配合者;合并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及无法配合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3.1.1 基础护理尽力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嘱患者患肢抬高以利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及疼痛。指导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多食水果蔬菜,保持二便通畅;同时戒烟酒,避免对局部血管的刺激。

1.3.1.2 心理护理由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在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患者及家属常出现情绪急躁、埋怨心理。故医护人员要做好沟通,减少矛盾与纠纷的发生。对紧张焦虑患者,责任护士在沟通时应避重就轻,多介绍治愈病例,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同时可通过音乐等缓解。对本病缺乏足够重视患者,责任护士应多讲解禁烟、戒酒的重要性,时时提醒患者配合治疗,以免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1.3.1.3 患肢护理避免患肢再次静脉给药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以免因机械性刺激加重炎症扩散;停用可疑及非必要的静脉用药;密切观察患肢局部红肿热痛、条索状硬节的改善情况;若需继续静脉输液,静滴过程中应加强巡视,防止液体渗出血管外,同时注意控制滴速。

1.3.1.4 疼痛护理按医嘱给予镇痛剂,如布洛芬、消炎痛、强痛定等,并观察其疗效。

1.3.1.5 皮肤护理采用中药熏洗,熏洗时应防止患者皮肤烫伤。治疗完毕擦干皮肤,涂润肤液。皮肤有破溃或出现瘙痒、皮疹等药物过敏症状,不能中药熏洗治疗。

1.3.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方案,具体如下。

1.3.2.1 中医方案及时去除静脉刺激因素。全程予迈之灵片(德国礼达大药厂,进口药品注册证号:Z20140002)2 片,日3 次,口服;急性期给予硝黄合剂(芒硝、大黄、黄柏、金银花、黄连、姜黄、白芷、天南星、赤芍、茯苓、穿山甲等)口服,每日3 次,每次50 mL,同时冰硝散(冰片10 g,芒硝1000 g 混合均匀后缝入透气棉袋中)外敷;慢性期给予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水煎服,日1 剂,早晚分服,同时舒脉方(桃仁、红花、赤芍、水蛭、丹参、茯苓、乳香、没药、生南星等)水煎后熏洗患部。

1.3.2.2 熏洗护理患肢注意保暖,急性期不宜热敷及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氧程度。应用科室专用熏洗设备,一般水温控制在35~45 ℃,每日2 次,每次30 min,这样既能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减少代谢产物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又可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局部皮肤破溃、损伤。

2 组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发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血栓等。如果发生并发症应积极给予处理。在治疗期间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必要时给予抗菌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患肢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湿度的改变,如果出现重要脏器栓塞应立即告知医生急救处理。

1.4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连续治疗4 周后)。治愈:患者身体无疼痛或红肿症状。好转:治疗后患者身体出现部分红肿现象,且血栓情况已得到初步控制。无效:

患者仍有疼痛症状,且有血栓和红肿症状。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聊城市中医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表,满分100 分,共25 题选择题,分值越高则满意程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比较2 组患者研究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4 周后,对照组21 例患者,10 例治愈,4 例好转,7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6.7%(14/21);观察组21例患者,治愈17 例,好转3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95.2%(20/21),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

2.2 满意度比较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1.4%(15/2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0%(21/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5<0.05,x2=4.8611)。

3 讨论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称青蛇毒[3],多见于四肢浅静脉。患者常有静脉穿刺史、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如高渗葡萄糖、抗生素、有机碘等。对静脉壁的刺激作用或静脉穿刺引起的机械性损伤是常见的发病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静脉及周围组织突发硬结,红肿热痛、触痛或牵拉痛,持续时间较长[4]。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指标,将血栓性浅静脉炎分为3 度:Ⅰ度为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为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出现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为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出现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5]。静脉输液常态化、输注药物种类繁多、高浓度用药、高频率联合用药以及穿刺不当,使血栓性浅静脉炎有较高的发生率。

“青蛇毒”主要因素体静脉壁软弱,复加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或静脉输液时消毒不严,操作不当,损伤静脉壁,或因输入药物浓度过高,刺激性过大,湿热之邪乘隙内侵,以致气血瘀滞,脉络阻塞不通,郁邪化热,不通则痛,故局部可有硬结红热作痛。血热瘀结证(急性期),治宜清热化瘀、利湿通络;瘀阻脉络证(慢性期),治宜活血祛瘀、消肿散热。本文在遵循治疗原则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内外治法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本病的发生与静脉穿刺输液有关[6],故防重于治[7]。静脉穿刺时要严格消毒皮肤,选取适宜的静脉,避免同一部位多次穿刺。穿刺时动作宜轻柔,减少静脉壁损伤。同时,静脉输液时注意温度、速度相宜,药物浓度适中,尽量减少或避免药物对静脉壁的刺激。

本研究表明,对于输液致血栓性浅静脉炎,应用中医方案并配合相关护理干预,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血栓性红肿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
茶籽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术后肌注黄体酮局部红肿及硬结的预防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躲避蚊子有方法
急性血栓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
“清脉灵”胶囊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40例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