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2022-08-25姜姗操润琴涂文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吴茱萸压豆高血压病

姜姗 操润琴 涂文萍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江西 南昌 330003)

高血压病是非常多见的一种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该疾病又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如何选择合适、有效的手段治疗高血压病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临床上常规治疗高血压病主要服用西药,但是长期服用西药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很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因为害怕西药带来的不良作用,而不愿意配合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2]。因此寻找一种既安全有效又使患者容易接受且能减少药物服用的降压方法仍是医学研究者们努力的方向。随着中医治疗高血压取得的较高应用价值,临床上逐渐采取中医的方式治疗高血压病。耳穴压豆、中药穴位贴敷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能达到较好疗效[3]。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故本研究探讨耳穴压豆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在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2019 年7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110 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55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7 例;年龄45~73 岁,平均(58.26±5.29)岁。对照组男27 例,女28 例;年龄43~76 岁,平均(59.19±5.74)岁。2 组的性别、年龄、干预前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年龄≥43 岁;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4]中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可正常沟通交流者。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病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合并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以及内分泌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高血压病的常规护理。(1)药物治疗: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酒石酸美托尔洛尔片等药物,达到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2)饮食护理:严格控制患者每日盐摄入量,推荐患者清淡饮食,摄入优质动、植物蛋白,如鸡蛋、牛奶、豆腐等;(3)情志护理: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引导患者说出心中的疑惑或不快,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指导家属照顾患者,使其心情愉悦,保持平和、宽松、健康的乐观心态;(4)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及作息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及运动计划[5],加强体育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和穴位贴敷,具体措施如下:(1)耳穴压豆。主穴取降压沟、心、神门、肝、肾,根据不同的并发症状,选取不同的配穴,头痛者加枕、额,伴有睡眠障碍者则加失眠穴、枕、额。在光线充足、易于操作的环境下,患者取舒适卧位,先用拇食二指紧拉耳轮后上方,由内至外,分区观察,用探棒用力均匀地探压寻找压痛点,当压到敏感点时,患者会出现皱眉、呼痛等反应,然后用75%酒精由内向外,自上而下擦拭2 遍,待干后将王不留行籽贴在患者敏感点上,用拇指和食指沿环形轨迹缓慢按摩1~2 min,按压这些贴于耳朵上的王不留行籽,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每次贴敷5~7 个穴位。贴敷期间,叮嘱患者按压穴位3~5 次/d,每个穴位按压30 s/次,每3 d双耳交换1 次,10 d 为1 个疗程。(2)自我耳穴压豆指导。为患者发放完整自我耳穴压豆方案的健康卡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向患者讲解穴位选取、揉压方法等,避免患者操作失误;施行耳穴压豆时,边讲解指法边指导患者自己练习,若患者指法、穴位不准确及时纠正;护理人员定期检查患者自我耳穴压豆记录,并给出建议和指导。(3)吴茱萸穴位贴敷。将吴茱萸研磨成粉末加醋调制成糊状,放于直径4 cm 的圆形理疗贴上。用温水清洁足部,将吴茱萸对准涌泉穴贴敷,并轻轻按压,4~6 h 取下,睡前贴敷,每日1 次,10 d 为1 个疗程。

指导患者贴耳穴期间应注意防水,防止脱落;如出现耳部瘙痒过敏现象,及时更换部位;老年、体弱的患者按压力度不可过大,以免引起身体不耐受。穴位贴敷时间不要过长,避免引起局部皮肤发红。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血压水平比较:包括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在静息状态下测量3 次,取平均值。(2)治疗效果比较:疗效评价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相关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 ≈0.133 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 或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到10 mm Hg 但已降至正常,或舒张压已下降10~19 mm Hg 但未达到正常,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 以上;无效:舒张压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者,相关临床症状不变或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行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血压水平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mm Hg]

表1 2 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mm Hg]

2.2 2 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2/55)高于对照组的74.5%(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指病因未明、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长期高血压病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病常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加酒石酸美托尔洛尔片治疗,可取得较明显的降压效果,但需长期服用药物,易产生药物依耐性、药物毒副作用[7];患者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维持药物费用;有些患者依从性差,不遵医嘱服药、不按时服药,血压高的时候吃一次药,血压不高时不吃药,治疗配合度低,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加重血管及心脏损害,引起心、脑、血管、肾并发症,因此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有效、规范的治疗有较大的难度。

高血压病也是常见慢性病之一,患者可有头痛、头晕、心悸、耳鸣、失眠、疲劳等症状。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患者多数因为肝气郁结并且郁而化火、阴虚阳亢、灼伤阴液和血气妄行而上冲于脑,溢出脉外致使病症出现,对于该病的治疗中医主要遵循滋养肝肾、滋阴潜阳等原则。采用中医外治方法对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中医外治方法众多,有耳穴压豆、艾灸、穴位贴敷等。相关文献报道,耳穴部位按摩或中医针灸可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进而控制血压[8]。耳穴和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相通,被称为人体反应点,当机体出现病症,可通过相应的穴位表现出来,故刺激与疾病相对应的穴位,能调节身体机能。耳穴压豆通过有规律地揉压刺激神门、心、肝、肾等耳穴,可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节气血,达到平肝降压、平气养精、辅助睡眠之效[9]。其作用原理为迷走神经在压力刺激下不断向中枢端发放冲动,中枢将冲动整合并作出相应反应,进而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祛病保健的目的[10]。耳部肝穴可理气疏肝,泻肝火,进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肾穴具有滋补肾阴的功效,滋水涵木,降肝火。角窝上耳穴属于治疗高血压病疾病的经验穴;心穴有补心血的功效,可使心血管功能得到增强;降压沟也为经验穴位;交感穴可滋阴潜阳,调整自主神经。各耳穴可发挥协同功效,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11]。

耳穴压豆辅助治疗方案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辅助药物疏通人体经络,调节机体气血不畅,规律性刺激神经,镇静安神,有效控制血压[12]。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是中医的一大特色,通过辨证取穴治疗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气和血,缓解临床不适症状,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患者体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服药的总量[13]。穴位贴敷也是常用的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手段,通过穴位贴敷能够将药性透过皮肤渗透到机体内,在对穴位产生刺激的同时,可降低患者服药的不良反应[14]。吴茱萸归肝、脾、肾经,具有温中、散寒、理气之功效;入肝经,可使肝气下降,火随气降与肾水相交,阴阳得以平和,则血压自降。肾阳得温,瘀血得化,经络得通,故头晕、头痛症状得以缓解。醋有引药上行的作用,吴茱萸加醋调制成糊状贴于涌泉穴,涌泉穴是肾经穴位,周围血管、神经丰富,因此较为敏感,对刺激的反应也较为强烈[15],又位于人体最下部位,属于阳经和阴经相接处,滋阴降火,功擅主降,具有“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的功效。王立红等[16]认为,吴茱萸研末醋调,贴于涌泉穴可引火下行,引阳归根,调和阴阳;孙静等[17]认为,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能充分避免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刺激,患者易于接受,还可治疗失眠、咳嗽,在原发性高血压病辅助治疗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治疗前2 组患者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2/5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5%(41/5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的治疗效果更优,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还能促进睡眠[18]。使用耳穴压豆配合吴茱萸贴敷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效果非常好,不仅没有药物给身体带来的不良作用,还能帮助患者稳定血压,同时也能降低患者服用药物的费用,对于患者而言十分有益。

综上所述,中医外治方法降压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法,而且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吴茱萸压豆高血压病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江西道地药材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启示
——以吴茱萸为例
基于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的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研究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吴茱萸的化学及药理毒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