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玩具摆件也灵动起来
2022-08-24河南省南阳市油田第五小学李志恒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第五小学 李志恒
静物,按字面理解就是静止的物。通常的写法或指导都是奔外形、功用而去,即便增补些来历、去向的花絮,但仍会缺失抢眼的靓丽。如此按套路出牌,写出的文章的确符合物的特性:静!
如何引导学生挥洒语言智慧,给静物赋予灵动的个性,昭示静物个体独有的鲜活生命呢?
一、轻外形,重“创意”
有些物件个体小,构造简单,外形描写也没办法大篇幅铺展。比如,挂件、陀螺、笔筒之类的小玩意儿。但孩子对它面熟手熟,你不能说这不是一个物品吧。构造简单的小物件,好比一个小舞台,如何能让孩子们在这“小台子”上唱出“大戏”呢?我们不妨在“功用”上做做文章。
(一)偶然花絮
欣赏、把玩之时,“偶然”的发现,不经意间打破了“物”自身的局限,创造性地发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功用”。这点滴的“偶然”,打破了常规认知,“物”的个性就会有扑面而来的清新。
有一次,我正听神曲《忐忑》,看到发音膜在微微震动。我突发奇想,捏了几颗小米放在发音膜上,哈哈,小米竟弹跳起来,并随着节奏的强弱快慢而时高时低,翻转跳跃,好一首小米圆舞曲!(《音乐天使》)
音乐天使的功用是用来听,一次“偶然”,发现了它的声波震动能让小米粒蹦跳翻转。这花絮,亮眼。
由此,小纸片、玻璃弹珠……或轻或重的小物体放在上面,震动的样子一定不一样。要是在它身上写几个字,字也会“龙飞凤舞”。
再看一位小朋友的创意发现——
我一边吃饭一边玩陀螺。一粒馒头屑从我嘴里逃了出来。唉,它逃得真不巧,正好砸在高速旋转的陀螺上。馒头屑刚想降落,就被陀螺高速送上了半空。这馒头屑在空中转了几个圈,就自在地舞动起来,一会儿画直线,一会儿画弧线,一会儿画波浪线……好一段时间才掉下来。我情不自禁为它鼓起了掌。(《指尖乐》)
借馒头屑的一触即飞,侧面衬托陀螺旋转之快,比正面描写更为巧妙。
下了楼,我按下扳机,一颗子弹飞了出去,飞出老远,又一头栽在地上。小狗狗箭一般跑了过去,叼起子弹又屁颠屁颠地跑过来。嘿嘿,有了这拼装枪,我再也不用拿毛绒球或者小皮球驯狗了。(《拼装枪》)
拼装枪能替代驯狗道具,一物多用,这“兼职”的发现,由枪衍生而来,又突破了它射击的本能。
不同的“物”,作用不同,偶遇的一瞥都是不一样的。
(二)创意场景
摆件只能放在家里欣赏吗?纸蜻蜓只能在晴空下飞行吗?要是把“物”放置在个性的情境中,在“不能”中演绎个性,其价值意义一定会有所超越。比如一件风靡孩子生活圈的工艺品,学校举办“跳蚤书市”时,小主人把它摆在自己的书摊前。游走的小朋友们看到这心仪的“物件”,不用吆喝,“桐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其招揽顾客的功用胜于叫卖吆喝吧。
看这位小朋友的创意——
我突发奇想:陀螺遇到水会怎样?我来到卫生间,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水流哗哗……我试着将陀螺平着放到激流之下,陀螺飞旋,一张“水幕”惊现眼前。我又将陀螺侧置水下,流水冲击着陀螺,陀螺缓缓转动,水流竟然在陀螺身上分成了两片月牙儿,左一片,右一片。玩得正带劲,突然觉得前胸凉凉的。糟糕,我的衣服湿透了。(《指尖乐趣——“水幕,月牙儿”》)
陀螺,本是在平整的场地玩耍的。小作者这创意的场景,陀螺带水飞,更好玩。
我洗澡也让“章鱼”陪着。我找来一个水盆放满水,小心翼翼地把“章鱼”放进去。哈哈,它浮了起来,就像一只水母漂在水面上。我发挥奇思妙想,拧了几圈“章鱼”的发条,它竟然晃动爪子动了起来!八只爪子上下交替,带动身体在水里左冲右突,似一位水中芭蕾的舞者。太不可思议了!(《我的“小章鱼”》)
这个性场景中创意的“玩”,让一个玩具转身,一起“洗澡”,小情节演绎着动感故事。
瞧,它似乎忘乎所以了,原地跳起,来了一个帅气的360°旋转,就像马戏团的杂技演员表演。嘿嘿,别得意,我在它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个障碍。没想到啊,它立马像河岸的青蛙——一触即跳,再稳稳地落在地面。那架势,堪比跨栏赛的奥运冠军。哼,我再来!我又在它的前方丢下一颗石子。不过,这可难不倒它。它迅速缩起后轮,弓起车身,再用车头顶开前方的石子。哈哈,这就是传说中的铁头功吧。(《蝙蝠战车》)
小作者两次给赛车设置障碍,赛车两次漂亮突破,这创意,也为文字拓宽了资源。
(三)特殊功用
剑走偏锋,素材思维走出静物“常规”功用,让它去管管“闲事”。把它做的“闲事”写进作文,也能为静物增添些光鲜的色彩。
表弟把弹弓的“子弹”打到了树上,挂在树叶上下不来了。我俩站在树下抓耳挠腮,想啊想,我的脑子里的小灯泡忽然闪了一下,我灵机一动,把手中的飞镖变成第一种形态,用力把飞镖掷了出去。可这飞镖好像没吃饭,飞到一半,被风一吹,飘落在地上。我迅速把飞镖折成第二种形态,再次抛了出去。只是,这次只碰到了树枝。我把飞镖快速折成第三种形态……“子弹”终于掉了下来。“呜呜呜……”我的飞镖挂树上了。(《纸飞镖》)
“纸飞镖”是玩具,在“特殊”情况下,变身成了工具。功用价值也发生了变化。用鲜活的故事“状物”,物变得灵动了。
晚上,老妈让我去关灯。我衣服都脱了,下床多冷啊,又想让我变成鼻涕虫啊?这时,我又瞄到了手边的M24,我拿起它就朝电源开关射去。嘿嘿,这不,关上了。(《M24玩具枪》)
玩具枪能代“我”关灯,这哪里是玩具枪啊,分明是“智能机器人”。
邻居家小弟弟因为不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他看到我的“数字变形玩具”,立马破涕为笑,兴致勃勃地玩起来。看他兴奋起来,我把玩具变回数字状态,摆出算式让他算。刚开始他的速度很慢,反复练习几次,他的速度慢慢变快……学会了简单的计算,他高兴得合不拢嘴。(《数字变形玩具》)
玩具演绎教具,价值不亚于教师的引导,新鲜!
停电了,我还能做什么?嘿嘿,玩呗。我把“迷你手电筒”平放在桌子上,打开强光模式,双手对着光柱变换手势。哈哈,一只飞翔的鸟,两只凶恶的狗,或是一只慢悠悠的鸭子……它们活灵活现地跃动在墙上。手影游戏,我的双手我做主。
“观众”评价:
爸爸:绿色环保,开发大脑,有创意!
妈妈: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需要我们去发现。
(《迷你型手电筒》)
迷你手电筒的光“能”最大化,变身“投影灯”,立马消解了停电之烦。这样的“功劳”,也为小作者的文章做了不小的贡献啊。
二、侧面描写
为了逼真呈现“物”的特点,正面描写“物”的外形之后,再用人或其他物的表现侧面衬托,静物的个性会更加立体。
1.以人衬物,可以抓住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烘托物的个性。
欣赏人的赞叹:“好好好……”“漂亮漂亮……”“在哪儿买的?快告诉我!”
欣赏人的动作:驻足“物”前,久久不肯离去;盯着“物”反复观看,连连点头;拿在手里,反复把玩,爱不释手 ……
客人看了,滔滔不绝的话语断了;烟头烧到手指,竟不自觉;端着茶杯好长时间不喝一口……
主人呢,忘了作业,做的饭煳了……
看看这位小朋友的侧面表达——
小赵来我家写作业,我用液体沙漏当“计时器”。小赵看到这个液体沙漏,先是一愣,手一抖,钢笔竟然不争气地掉在作业本上,墨水把作业打湿了一大片。幸好有我的提醒,不然她的作业,就“书身难保”了。哈哈,我的液体沙漏竟然是作业的杀星。
这“液体沙漏”啥样且不必说,仅从小赵同学的不寻常反应中,我们就能读出“不一般”。
2.以物衬物,用其他物的表现衬托“物”的个性。
比如,汽车上一个“桃子”“鲜花”之类的挂件。汽车一停下来,就引来些蜂蝶围着前窗玻璃飞来飞去,再跟进内心的“猜”,一个小细节就完美呈现出来了。
3.用此物和其他物的色彩构造、吸引力作比较,凸显其个性。
4.玩具摆件的个性玩法或深邃意境,吸引着来看的人慷慨解囊——这小玩意儿风行一时啊。
三、来去含情
这小玩意儿虽不起眼,但因为其来得波折,或者是亲人、朋友的情感寄托,含情,就倍加珍贵。
摊主阿姨说:“谁能从1写到1000,不写错一个数字,就可以拿走这个玩具。时间不限哟。”哈哈,不就是写数字吗?这对我来时,相当于“张飞吃豆芽”,太简单了!我不假思索就上场了。
写到第四行,我手心出汗了,大脑仿佛不听使唤了,注意力怎么也集中不起来。公园人来人往,“这孩子的字真好看!”一位路人为我点赞。我一听,又有了精神。为了“小熊”,我得继续“奋斗”。“800”之后,我额上已经挂满汗珠。观众越聚越多,我心里忐忑,像十五只吊桶打水。有人说我肯定行,有的说我会写错,有的说老板是骗人的……我想象着以后小熊陪我玩耍的时光,心神大定,一鼓作气写完一千个数字,终于抱得小熊归……
一个毛绒玩具,通过自己努力得来,其意义自然别样。这种个性之笔,不能复制。
一个小物件,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最珍重的人,是真情奉献;丢失破损也在所难免。其中个性的故事,或思念或愤怒,或追忆或寻找……都会勾人眼球。
四、意境想象,置身其境
玩具是消遣的道具,玩到忘我之处,自己化身一个同类,和它互动纠缠,是“玩”的升华。摆件,作为艺术品,其上点缀的雕刻或画作,引起欣赏者走进其中,“物化”为其中的一“分子”,共同演绎情境美,也很吸引人哟。
看着这鸟儿,我仿佛听到了它“啾啾喳喳”的鸣叫。那叫声,时而婉转悦耳,时而哀伤幽怨,时而高昂清脆,时而低沉沙哑。看着听着,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鸟儿,站在它的身旁,啄啄它的羽毛,抚抚它的翅膀,和它一起应和对唱……
文无定法,你有我新。别人写一样物件应有的用途,你若能跳出固化的“圈”,你的“状物”作文就有了鲜活的个性,快试试吧。
傍晚在集市广场我看到不认识的
诸多面孔。我贪婪地看着
人们的脸:每个都不一样,
每个都说着什么,被说服过,
笑过,容忍过。
我以为城市并非建立在房屋、
广场、林荫大道、公园、宽阔的街道上,
而是在这些脸上,它们像灯一样闪亮,
像电焊工的焊灯,在夜里
用一簇簇火花,修补着钢铁。
——[波兰]亚当·扎加耶夫斯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