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
2022-08-24陈燕青郭燕鸿
陈燕青 郭燕鸿
(厦门市第五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1)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狭窄、心脏血液灌注量减少、心肌供氧不足等因素有关,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性坏死,从而导致心肌细胞膜电位降低,心肌细胞传导异常[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降低,生活质量下降明显,预见性护理即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开展干预措施以延缓或遏制问题的发生,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可以提升预后效果[2]。本次研究将对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为 2019年6月,在2020年6月终止,共入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4例,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对象均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同时患者均认知能力、言语交流能力正常。(2)本次研究获得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学伦理会批准。排除标准:(1)伴肺、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患者。(2)伴精神系统疾病患者。(3)自主活动受限,无法独自完成相关量表测评的患者。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用药,保证患者完全掌握用药剂量、用药方法,此外,开展饮食干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进食高脂食物,如肥羊肉、猪肉以及蛋黄等,适量进食新鲜果蔬,保证膳食平衡。
1.2.2 实验组 在落实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1)建立预见性护理小组,科室护理人员结合既往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案例,总结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同时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的方式对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病情控制影响因素。(2)具体预见性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心肌梗死健康宣传手册、专家视频资料,列举病情控制有效案例,指导患者通过聆听音乐、适当运动等方式自行调整自身负面情绪。②饮食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用力排便可加重患者心脏负担,对此,患者在平衡膳食的同时应加强患者排便指导,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为促进排便可通过餐后腹部按摩或清晨空腹饮用蜂蜜水等方式,以保证二便畅通。③疼痛护理:当患者心前区疼痛发作时,在遵照对照组及时给药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拨打120 急救电话,为患者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从而缓解患者躯体疼痛。④运动干预:患者在保证充足睡眠与休息的情况下,患者家属应辅助患者通过床边站立、短距离移步训练等方式适当运动,一般情况下每日运动3 次,每次持续运动时间在10min 左右。在患者病情控制平稳的情况下患者可开展户外散步、爬楼梯等运动,每日有氧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min。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3 个月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涵盖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Ed)、左心室收缩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SEd)。
(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3 个月后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借助6min 步行距离评估患者运动能力,借助36 项简易生活(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36,SF-36)量表,百分制,分值高低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好坏呈现正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双人录入核对所有数据,随后采用SPSS20.0 软件做处理,平均年龄、平均心律失常时间、心功能、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为计量资料,使用表示,对比方法为t检验;性别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平均心律失常时间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组别例数(n) 性别 平均年龄(岁)男女实验组对照组χ2/t 值P 值37 37 20(54.05)19(51.35)17(45.95)18(48.65)0.054 0.816 53.62±1.42 53.88±1.45 0.779 0.438平均心律失常时间(min)35.12±2.42 35.18±2.45 0.106 0.916
2.2 两组心功能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相关心功能指标,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3 个月后LVEF 显著高于对照组,LVDEd、LVSEd 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相关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相关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组别LVEF(%) LVDEd(mm) LVSEd(mm)实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37 37护理干预前52.26±3.21 52.29±3.24 0.291 0.053护理干预3 个月后62.33±2.44 58.55±2.46 12.584 0.001护理干预前65.45±4.11 65.87±21.12 0.652 0.063护理干预3 个月后58.36±2.11 61.56±2.14 11.654 0.001护理干预前52.18±2.25 52.15±2.22 0.514 0.054护理干预3 个月后44.28±2.48 48.12±2.46 11.246 0.001
2.3 两组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3 个月后6min 步行距离与SF-36 量表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表3 两组患者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注: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t6min 步行距离=12.158,P=0.001,tSF-36 量表=12.065,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6min 步行距离=11.592,P=0.001,tSF-36 量表=7.763,P=0.001。
组别例数(n)6min 步行距离(m) SF-36 量表(分)实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37 37护理干预前95.56±2.15 95.58±2.12 0.259 0.013护理干预3 个月后252.73±15.38 192.13±15.35 11.592 0.001护理干预前65.58±2.11 65.55±2.14 0.526 0.026护理干预3 个月后82.38±2.31 72.23±2.35 12.723 0.001
3 讨 论
近些年临床调查显示,心肌梗死患者常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诱发心力衰竭、休克,对患者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可造成极大的影响[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易忽视患者心理、饮食、躯体疼痛以及运动干预等相关因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预见性护理以问题出发,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4]。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由于患者发病时心前区剧烈疼痛,可致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在疾病因素的影响下可加重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5]。对此,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调整自身负面情绪。此外,预见性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开展运动护理以提升患者心肺功能以及运动,通过优化饮食干预以预防便秘,联合躯体疼痛护理以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6-7]。
郑昭君[8]临床研究显示开展预见性护理的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与临床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3 个月后心功能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患者干预3 个月后6min 步行距离比对照组远。说明积极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改善其运动耐力,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效果。且护士在工作中要对患者给予积极的评估,基于评估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预见性护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