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普罗帕酮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2-08-24吴森波陈剑辉
吴森波 陈剑辉
(1、安溪县妇幼保健院,福建 泉州 362400;2、安溪县医院,福建 泉州 362400)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儿科心功能疾病,该病在病情发作期间可致使患儿出现明显的突发性心率上升表现,且多伴发不同程度的心悸、多汗、呼吸急促等症状现象,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引发心衰、休克等情况,进而可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且由于该年龄段患儿正处于机体生长发育时期,常规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方法多无法适用于该类患儿,因此依据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情特征,为其采用一种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2]。当前,临床方面多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为上述疾病患儿开展治疗干预,普罗帕酮作为一种临床方面应用频率较高的心动过速治疗药物,其在用药干预实施过程中可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且具有相对较低不良反应诱发几率[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治疗药物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为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开展普罗帕酮用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40例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列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的研究纳入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为患儿开展平均分组,组别包括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
纳入标准:(1)病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无法主动配合开展研究内容;(2)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应用西地兰(生产厂家为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H31021178)开展用药治疗干预,单次用药剂量为0.02-0.03mg/kg,在确定具体用药剂量后,即可将药物溶于20-40mL 的10%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匀,之后应用该药液为患儿开展静脉注射用药。
1.2.2 观察组 应用普罗帕酮(生产厂家为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H50021208)开展用药治疗干预,单次用药剂量为1.0-3.0mg/kg,在确定具体用药量后,将药物置于10mL 的10%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匀,之后应用该药液为患儿开展静脉推注用药;若患儿在首次用药后无显著药效,则可于用药20min 后为患儿进行重复用药。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对比。评价标准内容如下:①显效:接受治疗后,各项机体症状表现均消失,心率频次与治疗前相比减少20%以上;②有效:治疗后,患儿的机体症状表现得到明显好转,心率频次与治疗前相比减少10%-20%左右;③无效:接受治疗后,机体症状和心功能均未明显好转。
(2)转复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EpiData 3.1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21.0 软件开展数据统计分析。转复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的一般资料结果数据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后的转复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转复时间(5.49±1.03)min 更短,其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的转复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表3 两组治疗后的转复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组别例数(n) 转复时间(min) 用药不良反应对照组观察组t/χ2 值P 值20 20 21.34±4.16 5.49±1.03 16.540 0.001头晕3(15.00)1(5.00)心动过缓4(20.00)1(5.00)血压下降2(10.00)0(0.00)合计9(45.00)2(10.00)6.144 0.013
3 讨 论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源自心房、房室交界处的快速且规律的异位心律表现,该病患儿的主要致病因素为折返机制,且病情具有阵发性、规律性、快速性等疾病特征,若未能及时给予患儿有效的对症治疗干预则可引发抽搐、心绞痛、呼吸障碍等症状表现,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诱发心力衰竭及休克表现,进而可对患儿的健康水平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威胁[4-5];通过对上述疾病的病情特征进行相应分析后发现,该病患儿在病情发展期间的治疗干预重点为终止发作及缓解机体症状表现[6]。目前,临床方面多主要将药物治疗干预列为上述疾病患儿的主要治疗措施,但通过对过往临床经验及小儿人群的病情特征进行相应分析后可发现,对于低龄患儿而言,以往临床方面普遍应用的常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用药方法及干预措施多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因此依据患儿的机体发育情况及用药耐受性为其选用一种更为适宜的用药方法是十分必要的[7]。普罗帕酮是一种近年来临床方面较为常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在进入人体后可立即对细胞膜组织产生稳定作用,同时可有效控制零相除极速度及快钠离子内流速度,由此明显减少心肌亢奋表现,增加房室传导效果及心肌传导速度;此外,还可有效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并引发心肌传导系统阻滞折返表现,进而可明显减少心肌自发兴奋性及应激性,延长心房及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以此对抗机体心律失常症状[8-9]。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于研究开展期间为观察组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开展了普罗帕酮药物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水平、病情转复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进而说明,于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开展普罗帕酮用药治疗干预可有效提升患儿的整体疗效水平,加快疾病转复速度,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用药治疗干预效果较为显著。上述研究结果与杨洪宇[10]的相关研究中的结果数据较为相似,由此进一步证明了普罗帕酮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应用普罗帕酮为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实施用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在提升整体疗效的基础上,明显改善病情现状,用药安全性较为理想,上述治疗药物值得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