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嫩姜冬季供热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2022-08-23林鸾芳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塑料管塑料薄膜供热

林鸾芳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安 355017)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也称 “生姜”,是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水、喜湿、喜热,一般作一年生栽培,是我国重要的调味蔬菜和出口创汇蔬菜,因具有特殊的芳香和辛辣味,有 “菜中之祖” 的美誉[1-3]。 福安市种植生姜历史悠久,是福建省嫩姜的主产区[4]。 嫩姜冬季锅炉循环供热栽培是四川省威远县的姜农创新发明的生姜栽培新模式, 其原理是通过管道泵的离心力作用, 促使锅炉加热的热水在埋入地下的塑料水管和锅炉之间循环, 从而提高地温满足生姜生长所需的温度。 福安市于2012 年引进该栽培模式并进行推广应用,实现了春节期间新鲜嫩姜上市,比传统露地栽培、早春大棚栽培[5]和冬春大棚栽培[6]分别提早150 d、125 d 和90 d 上市。 自2017 年承担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生姜示范县任务以来, 本项目组在品种选择、覆盖方式、锅炉类型等方面进行改进创新,并在甘棠、溪潭等乡镇进行生产示范,总结形成了具有福安特色的嫩姜冬季供热栽培模式, 推进了福安市生姜产业创新发展。

1 嫩姜冬季偱环供热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由于生长周期短,姜种养分消耗小,收获时姜母产量高,约占姜种用量的70%左右。 因此,姜母宜选用表皮呈淡黄色的品种, 如贵州小黄姜、 湖南小黄姜, 以符合福安及周边地区的姜母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种植效益。

1.2 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沙质土壤,以及3 年以上未种植茄科蔬菜、水源充足、用电方便和交通便利的地块。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对土壤深翻细整2~3 次,深翻需在30 cm 以上,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复合肥25 kg, 每亩整成8~12 畦, 畦沟宽40 cm、 深40 cm, 并在田块四周挖排水沟, 沟深50 cm,确保雨天排水顺畅。

1.3 供热系统安装

1.3.1 场地选择场地主要用于热水炉安装、 燃料堆放和临时管理房建造, 宜选择位于姜田中间且靠近路边的地块,以便于管道的安装和燃料运输。 嫩姜冬季循环供热促成栽培生产周期为90 d 左右, 临时管理房应尽量生活配套设施齐全, 使管理人员工作方便。

1.3.2 热水炉安装由于生姜需3 年以上轮换种植,宜采用立式可移动燃煤(柴)热水炉进行供热,以便于热水炉的移动安装。 一般1 台1.25 m3的热水炉可供1 亩姜田的循环供热, 热水炉安装数量根据嫩姜生产规模来确定。

1.3.3 地上管道铺设采用分畦小循环供热, 一般每亩姜田分为8~12 畦进行循环供热。 由于各畦的供热面积为60~80 m2,热水循环时间短,因此姜田进水口与出水口的热水温度温差不大, 从而保证了姜田均衡供热, 避免出现前热后冷, 造成嫩姜生长不一致。 采用75 mm PE 塑料管连接制作成 “T” 字型姜田进出水管道,分别与热水炉出水口、水泵(功率600 W离心水泵) 连接并铺设到姜田地头。 在姜田地头端(“一” 字型管道)设置8~12 个连接口,用于与姜田地下管道的连接,然后用75 mm PE 塑料管制作加热炉回水管,并与水泵出水口连接。

1.4 埋管下种

1.4.1 下种时间嫩姜冬季循环供热栽培下种时间主要根据嫩姜上市时间确定, 一般于11 月下旬至12 月上旬下种,经过60~80 d 即可采收上市,力争在春节期间供应市场。 该栽培模式单位面积用种量大,一般每亩用种量20 000~25 000 kg。

1.4.2 埋管排种按小循环供热畦进行地下塑料管埋设和姜种排放,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均可。 其方法是先从左顺畦开挖宽60 cm、 深25 cm 的种植槽,并将挖取的土堆放到右侧邻近的畦面上, 用于该畦最后一道种植槽的塑料水管和姜种盖土。 接着在种植槽上,将20 mm PE 塑料管按管间距30 cm 顺畦来回平行排列,塑料水管间的接头要牢固,然后顺畦挖土盖住水管并压实,回土高度略高出水管即可。 接着进行顺畦排放姜种,排放时先将大块姜种掰成若干小块(每块100 g 左右),然后将姜种竖排,使种芽朝上,尽量排紧、排密,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种植效益。 排种后,用20%龙克菌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或500 mg/kg农用链霉素喷雾消毒。 喷药消毒后顺畦挖土盖种,覆土厚度25 cm。 覆土完成后形成新的种植槽,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 直至整个小循环供热畦完成埋管排种。 最后,将埋入地下塑料管的进出口与铺设到姜田地头端的地上管道连接, 与加热炉形成闭合循环系统。

1.5 浇水覆盖

生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不发达,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吸收力较弱,而且生姜怕旱又怕渍, 姜种覆土后视土壤墒情进行浇水,使土壤湿度达到65%~70%,即土壤手握能攥成团、放下能散开。然后在畦面上覆盖厚度为15~20 cm 的稻草,形成龟背形(中间略高,四周略低),不仅可以抑制杂草生长,防止生长后期姜苗出土后过早顶膜,造成姜苗弯曲变形甚至烫伤, 而且在覆盖塑料薄膜后遇下雨天不易积水。 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整个种植畦,并在四周用土将塑料薄膜压紧。

1.6 供热管理

生姜为喜温而不耐寒的作物, 种植时要求昼夜保持适宜的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在17~18℃为宜。供热温度、时间的把控是嫩姜冬季循环供热栽培的关键环节,否则将导致嫩姜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 因此,必须要有专人值班确保供热温度稳定,同时随时观测地温变化,及时调整供热温度、时间,尽量使地温达到生姜生长适宜的温度要求。 一般情况下,加热炉水温到40~50℃时,输出的热水经过小循环后,可使地温达到20~25℃,每天供热15~18 h,半夜停火或停止供热,能满足姜芽生长适宜的温度要求。在这种供热条件下,一般经过60 d 后即可采收上市。 为了避免嫩姜集中上市而影响销售价格,可分畦采取适当降低供热温度、 缩短供热时间等措施,以达到分批采收上市的目的。

1.7 田间管理

由于生长周期短, 嫩姜生长所需养分仅有20%来自土壤,且整个生长期塑料薄膜全程密闭覆盖,土壤水分蒸发少。 一般整个生长期不需要补充养分和水分,但生长期间要注意田间观察,遇雨天时观察田间积水状况,及时进行清沟排水,防止姜田受淹而引起生姜根茎腐烂;开始供热时观察地下、地上塑料管有无漏水,发现有漏水要及时补救;观察覆盖塑料薄膜有无破损,发现有破损要及时补膜。

1.8 适时采收

嫩姜的采收期应根据市场行情和嫩姜生长情况来安排。一般经过60 d 左右供热栽培,嫩姜茎长15 cm,茎粗1.7 cm,单株茎重20 g,即可采收上市。 由于姜种是高密度排放,如果采收过晚容易造成植株徒长,影响嫩姜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嫩姜采收期不宜超过85 d。 采收前2~3 d,要先将塑料薄膜揭开,以降低土壤湿度,利于挖姜时去除泥土。

2 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组经过3 年在福安甘棠、 溪潭等乡镇的生产示范可以看出, 嫩姜冬季循环供热栽培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模式。 其中种苗费用于购买姜种,劳务费主要指整地、埋管下种、采收、管理等产生的人工费用, 燃料费主要用于供热系统产生的相关燃料费用,其他费用主要指田租、薄膜、肥料、设备折旧等产生的相关费用。

从附表可知, 嫩姜冬季循环供热栽培模式,2019 年每亩总投入10.3 万元,嫩姜产出12.03 万元/亩、姜母产出4.20 万元/亩,总收入16.23 万元/亩,净利润5.93 万元/亩;2020 年总投入10.60 万元/亩,嫩姜产出12.83 万元/亩、 姜母产出3.93 万元/亩, 总收入16.76 万元/亩, 净利润6.16 万元/亩;2021 年由于劳务费、燃料费等费用的增加,总投入11.30 万元/亩,嫩姜产出13.70 万元/亩、 姜母产出4.17 万元/亩,总收入17.87 万元/亩, 净利润6.57 万元/亩。 从2019-2021 年的投入产出数据来看, 嫩姜冬季循环供热栽培模式每亩净利润可达6 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附表 嫩姜冬季循环供热栽培经济效益

3 推广前景

闽东地区生姜以传统栽培模式为主, 产品形式以单季种植、统一收货为目标,造成了产品供应市场时间集中、用途单一、种植效益低且不稳定的现象。而冬季循环供热栽培模式生产的嫩姜在春节期间上市,与传统栽培模式生产的嫩姜错季上市,且春节期间嫩姜市场供应短缺、价格高、效益好,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猜你喜欢

塑料管塑料薄膜供热
近期实施的供热国家标准
蟹棒表面的塑料薄膜要不要一起煮?
供热一级管网水力计算及分析
玩具和童车塑料包装问题分析
浅谈直埋供热管道施工工艺
爱跳舞的小精灵
二氧化碳气火箭,发射!
自动加水器
动手做个压气计
塑料薄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问题、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