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花生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及对策
2022-08-23周娟丽
周娟丽
(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濮阳 457000)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及食品原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内对油料需求量也大幅度提高。 由于我国是食用植物油非常短缺的国家,65%以上的食用植物油需要进口,自给率不足1/3,特别是在近2 年新冠疫情影响下, 许多粮油出口国加强了对粮油出口的管控, 给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带来了严重挑战。
河南省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省,自1999 年开始已成为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 据统计1996-2000 年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为82.334 万hm2、总产264.918 万t、单产3 217.61 kg/hm2,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6%和33%,稳居全国首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国家逐年对农业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业优先发展政策的出台,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花生外贸出口,加工业也加快了发展。 在近年国际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下, 许多粮油出口国加强了对粮油出口的管控, 给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带来了严重挑战。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大力发展花生产业对于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河南省花生产业现状
1.1 生产情况
河南省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省, 面积和总产分别约占全国的26%和33%,占全国油料的9.3%和16.7%,稳居全国首位。 据统计2019 年花生种植面积达1 834.7 万亩,总产约576.72 万t,且面积和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附表)。
附表 近年河南省花生生产情况
1.2 全省花生种植分布情况
花生在河南省种植分布很广, 全省各地均有种植。 主要分布于黄河冲积平原区、豫南浅山丘陵盆地区、淮北豫中平原区、豫西山地丘陵区。 花生品种生产种植区域主要分为豫东、豫北沿黄区域大果区,豫南淮河上游及豫西丘陵山地小果区。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成为居小麦、玉米之后河南省第三大农作物,紧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秋季作物。
1.3 育种目标及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 由原来只追求高产量的花生品种目标变为追求高蛋白、高油、高油酸等高品质的油料及可加工成特色休闲食品的专用花生品种,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渐提升。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针对我国食用植物油短缺、生产上高油品种匮乏及市场对高油花生的巨大需求, 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核心的河南省花生科研工作者开始了高油花生品种选育工作, 建立了花生品质无损伤快速分析系统, 克服了常规化学分析的时间长、 费用高、损坏测试材料等弊端,提高了育种效率;相继育成了豫花15 号、远杂9102、豫花9326 等含油量超过55%的高油花生品种,育成高油品种的数量及其含油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随着河南省 “四优四化” 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专项实施, 以河南省农科院为牵头单位,协同全省地市级农科院承担的花生专项,依托200 余个专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豫南的驻马店、信阳,豫北的安阳、濮阳,豫东的商丘、周口等花生主产区以生产高油、高油酸为目标,建立高油、高油酸花生绿色高效百亩示范方181 个、千亩示范方27 个、万亩示范基地14 个,辐射带动河南省优质高油、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1 500 万亩;花生副产物综合利用、产后减损、质量监测、卫星遥感等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由于受配套栽培技术及土壤、 气候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生产规模小、 区域化、标准化程度低的限制,产品的一致性差,优质优价得不到保证,限制了高油酸花生的发展。 特别是依靠当地资源生产的企业发展快、效益好。 但在食用油加工方面却存在欠缺, 是河南省花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所在。
2 目前河南省花生产业存在的问题
河南虽是我国花生种植第一大省, 但在产业发展上仍存在以下问题。
2.1 花生种植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 优质高油、高油酸花生规模化程度较低,种植面积较小近年来,在河南省 “四优四化” 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专项、 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与规模化示范等项目的支持下,河南省优质高油、高油酸花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土地经营方式主要以一家一户为主,单品种成方连片种植面积大多在100 亩以下,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格局,无法给加工企业提供大批量合格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1.2 麦套花生占比仍较大, 机械化水平低麦套花生过去对实现河南省麦油两熟、 解决粮油争地矛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的25%仍然采用麦套,麦套花生播种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出苗没有保障,田间管理难度大,农机农艺不配套,机械化程度低。 花生播种和起收费工,单靠畜力和人工操作耗时耗力。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增加了花生生产成本。
2.1.3 配套栽培技术存在不足长期以来, 农民群众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不注意科学管理。 群体不合理,种植密度偏低,土壤有机肥施用量少,偏施氮肥,造成养分供应失衡,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2.2 花生推广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花生优质专用品种推广缓慢, 形不成规模优势产品分散的种植模式, 无法形成规模种植和标准化生产,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广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近年来,河南省优质花生得到了快速发展,尽管也有一些较为集中的产区,但是远没有形成具有优势性的产业带;同时由于种植面积较小,应用退化混杂严重的老品种区域还有相当大的面积,花生的优质化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高油酸型、 高蛋白型、 出口型等专用品种,因为缺乏统一布局和指导,致使高油酸花生品种种植比较分散、混杂,还没有实现区域化种植,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供给, 优质而不优价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加工企业又难以收购到优质的高油酸花生。
2.2.2 品牌化、 绿色化发展相对滞后近几年尽管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但生产规模化程度低,种植品种多、乱、杂。 在生产中化肥、农药滥用现象普遍,生产出的花生总产量虽大但一致性差,品质没有保证。 知名品牌和绿色有机产品较少,品牌化、绿色化发展相对滞后。
2.3 花生深加工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花生生产产业链条较短, 对花生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相关花生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花生加工产品大部分是区域性品牌,知名度低,市场渠道不稳定,市场占有率低;此外花生休闲食品品种少、规模小,形不成优势特色产品。 加工企业基础薄弱,加工规模不大,高增值花生产品不多,加工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成本高。 出口方面,河南省花生原料常年直接出口3.0~5.0 t,出口量很少;大多数产品间接通过外省转手出口或加工后出口。 以上几种花生加工问题已成为影响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的瓶颈。
2.4 质量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配套的保险制度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依赖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获得高产的传统栽培方式,造成了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 花生相比种植其他作物虽然比较效益较高, 但收获季节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很弱,加之没有配套的保险措施, 客观上影响了农户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甚至还有缩减种植面积的可能性。
因为在花生种植上没有合理的保险制度, 导致应对风险能力不足。 尤其是2021 年河南省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豫北地区花生产区种植的花生大多数都泡在水里,造成花生霉变,致使花生受黄曲霉毒素危害较严重,受灾严重的地区基本绝收,影响了下一年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
3 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对策
3.1 河南花生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3.1.1 国家及省政府政策支持优势根据2020 年河南省一号文件、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 豫政(2020)21 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豫政办(2019)44 号],提出到2025 年全省优质 花生发展到2 500 万亩左右,其中高油酸花生发展 到750 万亩, 建设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1 000 万亩的工作目标。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和 “十四五” 规划提出:“稳定大豆生产,多措并举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这是中央历史上首次在规划发展油料作物时把花生列入其中,彰显了新时期发展花生产业的重要性,为今后加大花生等油料作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1.2 生态优势河南地处中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足,土壤肥沃,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且产区自然光照资源充足,年平均气温13~15℃,平均气温≥10℃的积温1 200~5 300℃,能够满足花生生长对积温的需求。 产区土壤多为适宜花生生长的沙壤土, 如豫东开封兰考花生产区、豫南的驻马店正阳县的花生产区、豫北安阳市内黄县以及濮阳市濮阳县黄河滩区的花生产区;尤其是沿黄区域水土污染少,所产花生色泽好、籽粒饱满、产品品质优良,生态条件好,产品品质优,具有建立绿色、无公害花生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3.1.3 完善保险制度, 让农民有信心扩大花生种植面积2021 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许多地方秋作物都没有参加保险, 使农民遭受的损失无法得到补偿。 2021 年8 月17 日,河南省财政厅、郑商所联合印发了《河南省花生 “保险+期货” 试点方案》,根据方案,郑商所预算投入1 000 万元,联合财政厅在南阳市桐柏县、驻马店正阳县、开封市祥符区开展试点,计划参保面积20 万亩,试点期限2 年。 参与“保险+期货” 试点,每亩花生只需交10 元的保费,参保户就会得到相应的赔偿, 这相当于使农户提前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有信心扩大花生种植面积。
3.1.4 与国内外大企业联合, 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 年6 月, 河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签订了 “十四五” 期间全面加强农业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推动豫疆农业领域全方位战略合作。 随着河南生产优势的凸显,益海嘉里、山东鲁花等大型油脂加工企业纷纷来豫建厂;国内外著名企业玛氏、中粮积极开展对接,探索产销衔接和精深加工模式。下一步,河南省将聚焦花生全产业链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加速推动河南花生由生产优势向产业链优势迈进, 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3.2 花生发展的对策
3.2.1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加速优质花生品种的选育与应用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濮阳市农科院等一些地市级科研单位以 “四优四化” 科技支撑计划花生专项为契机, 先后培育出优质高油酸花生豫花37 号、 豫花65 号和早熟高产花生豫花22 号,高油花生豫花9326、豫花9327 等花生新品种,对这些新品种要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及市场需求,合理引进,加速繁育, 尽快完成品种的更新换代。 在引进过程中,为避免新一轮品种的多、杂、乱现象出现,应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每个县引进的主栽品种应以2~3 个为宜,要加速繁育推广,尽快完成品种的更新换代。 有条件的可以实行 “一村一种”,推广区域化种植,以保证品种的优良性状。
3.2.2 以市场为导向, 选择适销对路的优质花生品种从用途、市场需求来选择种植优质花生品种。 种植面积以食用型来说,选择高蛋白及糖含量较高的品种较好,目前食用型花生种植面积占30%~50%;油用型则是高油品种最适宜,目前市场上有55%左右的花生用来榨油, 为当前较为常见的花生品种;适合加工的则大多选用小粒型花生,从果型上来看, 用于烘焙加工的花生多以珍珠豆类型为主。
3.2.3 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优质花生生产效益通过推广全苗培育、 合理密植、 减肥增效、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机械化等配套技术, 实现优质花生生产的绿色高质高效, 促进当地花生品质大幅度提高, 带动花生加工业的发展, 推进 “三链同构” 协调发展,把产业园打造成三产融合发展的先导区,推动产业园由 “原字号”“初字号” 产品向 “卖品牌”“卖风景”“卖服务” 转变,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3.2.4 加快花生生产机械化应用进程为提高河南省花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探索麦套花生主产区机械化发展之路。 开展优质花生麦套改夏直播轻简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选用早熟高产花生品种、采用麦后直播种植方式,实现花生整地、施肥、播种、喷药、收获全程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花生产量,增加种植效益,带动河南省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3.2.5 建立新型的绿色高效发展模式, 推进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结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示范县建设,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设优质花生新品种及配套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 搭建由科研院所主导,地方政府、种子企业、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花生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模式,解决产前、产中、产后出现的问题,实现河南省花生种植的规模化、绿色化,生产的标准化,销售的品牌化和发展的产业化。 重点推广机械化宽幅高垄种植技术、 夏直播花生高产高效调控技术、旱薄地花生丰产增效种植技术、平衡施肥技术、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先进实用生产技术,促进河南省优质花生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同时要搞好花生饼、壳、秧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3.2.6 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花生深加工业,扩大其市场占有份额扶持和培育有较大带动能力的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把原料优势变为产品优势,使企业与生产基地、花生外贸公司紧密联合,走 “科研+基地+农户+外贸” 的产业化新路子,引导企业通过新加工工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精加工产品、终极、高档产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