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23刘发云王仔珍
刘发云, 王仔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 普外科,江苏 南京,211500)
结直肠癌术后最常出现的症状之一为疼痛,疼痛的发生会使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延迟,影响其恢复[1]。因此,如何在传统镇痛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疼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术后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合理饮食及科学活动是常规护理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常规护理旨在提高术后护理知识水平,其未在术前有计划地进行健康宣教,且术中未重视保温等护理,对于减轻术后疼痛感和促进术后恢复的效果不够明显[2]。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护理将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于整个围手术期,从而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疼痛的认知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3-4]。本研究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护理进行干预,以分析该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筛选出的104例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纳入标准: ① 已行结直肠癌手术;② TNM分期为Ⅰ~Ⅲ期;③ 病情相对稳定,且沟通能力及意识均正常。排除标准: ① 癌细胞已发生转移;② 术中难以建立气腹;③ 行急诊或姑息性手术。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2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至其出院。术中给予患者硬膜外及静脉镇痛,于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并给予常规补液。术后给予患者哌替啶等药物镇痛,若有需要可给予自控镇痛泵干预。于患者麻醉清醒时,告知其可开始进行早期床上活动,并告知其活动注意事项。对患者加强饮食管理,嘱其术后早期以流食为主,后期逐渐向半流质食物和普通膳食过渡,且不宜吃太多粗纤维的食物,多食高蛋白质食物。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若术后发生腹泻,应该避免进食高乳糖类食物。
1.2.2 基于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基于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护理,护理至其出院。
1.2.2.1 成立康复小组 由外科医师、麻醉医师、药师各2名,护师6名成立康复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统一培训,培训成绩合格后入组参与研究。
1.2.2.2 术前护理 ① 健康宣教: 在患者的手术方案确定后,通过微信群或宣传手册向其灌输疾病相关知识,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同时面对面向其详细讲解ERAS理念、术中及术后疼痛管理的方案,以使患者提前了解术后疼痛的情况和自行掌握部分应对疼痛的方法。② 饮食护理: 嘱患者术前1 d进食半流质食物,术前6 h禁食、2 h禁水,以及于术前2 h和10 h饮用750 mL的5%葡萄糖溶液。
1.2.2.3 术中护理 术中使用棉被、毛毯等对患者进行物理保温,最大限度地排尽其腹腔内的CO2,其所需的冲洗液和补液均应加温后使用,补液量控制在1 L左右。
1.2.2.4 术后护理 ① 镇痛护理: 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向其及家属详细讲解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和不良事件以提高预见性,预防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意外情况。护理人员定时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向医师反馈患者的疼痛情况以保证能及时调整镇痛干预方案,根据干预方案的调整情况完善多模式镇痛护理内容。② 管道护理: 术后24 h及48 h左右分别将胃管和导尿管拔除,术后2~3 d予以抗生素治疗,术后第5天观察患者手术伤口的情况,根据其恢复情况拔除引流管。③ 饮食护理: 术后12 h嘱患者禁食但不禁饮;术后24 h为患者持续补液,嘱其适当服用营养物质;当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可从流食、半流质食物逐步过渡至普通膳食。④ 术后活动: 术后12 h协助患者床上翻身、坐立,鼓励患者于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1.3.1 镇痛情况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价2组患者的镇痛情况。VAS总分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记录2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追加次数。
1.3.2 炎症反应指标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
1.3.3 术后恢复情况 记录2组术后首次下床、排气、排便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镇痛情况对比
对比2组术前的VAS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术后24 h的VA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追加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镇痛情况对比
2.2 2组炎症反应指标对比
对比2组术前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术后24 h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24 h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对比
2.3 2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的首次下床、排气和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3 讨论
有研究[6]显示,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中国每年死于结直肠癌的人数约88万例,发病人数约55万例。结直肠手术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方案,但手术为创伤性治疗,常会导致患者术后发生急性疼痛。传统镇痛方案虽然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发生,但镇痛药物的大量使用极易造成应激反应,且传统镇痛方案缺少术前和术中的针对性管理,护理效果尚未达到预期[7]。因此,临床将术后饮食护理和床上活动指导等内容相结合,以期提高护理效果[8]。基于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护理将术前健康宣教、术前及术后饮食管理和术后床上运动等护理措施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对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更佳[9]。
疼痛是身体内部的伤害性感觉,术后患者产生急性疼痛主要是手术切口、内脏受到牵拉或刺激等引起的,且疼痛的出现常会导致机体产生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在术后24 h的VA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追加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这说明基于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分析其可能原因是,基于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护理在术前通过微信群或宣传手册全面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的知识,并有预见性地告知其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术后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及不良反应,提高预见性,防止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件发生,可进一步改善术后疼痛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在术后24 h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24 h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这说明基于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可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究其原因,基于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护理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和基础护理有目的性的告知患者,使患者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手术,重视术前饮食管理,从而以最佳的身体状态面对手术。术中采用棉被、毛毯等方式加强保温,控制术中输液量,以此能降低术后炎症应激水平,这与胡荣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早期下床活动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较为关键的一步,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的首次下床、排气和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说明将基于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可使其术后恢复进程明显加快。究其原因,术后嘱患者12 h内禁食,24 h内持续为其补液,告知其当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可从流食、半流质食物循序渐进过渡至普通膳食;术后当天协助患者床上翻身,告知早期下床活动。这些措施均可促进胃肠蠕动,能在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与周嘉晖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基于ERAS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可显著改善疼痛情况,降低炎症应激水平,促进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