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对ICU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022-08-23王凌莉彭海菁董波刘玉华
王凌莉, 彭海菁, 董波, 刘玉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重症医学科,广东 深圳,518000)
急性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具有病情危急、严重等特点,需在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1]。多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免疫力较弱,且心理状况不佳,若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不到位,则极易引起诸多不良事件,不仅会影响治疗顺利实施,甚至还可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2]。因此,临床需重视ICU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为新型干预模式,提倡依据临床和护理期间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个体化、预见性的干预措施,可规避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预后[3]。本研究对ICU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ICU收治的8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纳入标准: ① 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4];② 具备机械通气治疗指征;③ 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目的等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④ 具备交流沟通等能力。排除标准: ① 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② 存在认知、智力等障碍;③ 因病情加重等中途退出。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经比较,2组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原发疾病等,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持续2周。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常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治疗相关知识。治疗期间,予以患者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及基础生活服务等护理措施,并协助医师进行各项急救工作。出院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院外日常注意事宜,叮嘱其定期回院复诊。
1.2.2 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持续2周。
1.2.2.1 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 组建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及护士等,护理人员均取得ICU专科护士证书。护士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技能及急性呼吸衰竭相关知识,确保其在护理工作中能够准确、科学地处理问题。
1.2.2.2 风险预警 小组成员讨论并提出ICU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潜在风险,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呼吸机过度依赖等,影响因素包括自身感染、压力设置、使用时间过长及负面心理等。护理人员结合既往临床护理经验与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预防和改善干预措施。同时细化、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各项护理工作、措施能够顺利开展。
1.2.2.3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①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实际心理状况,给予其相应的疏导和鼓励,缓解焦虑、恐惧心理,减轻应激反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和要求,并进行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解除疑虑,使其正确认知疾病相关知识,以取得最佳配合。② 病情监测: 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心率、血压等体征的监测和记录,根据血氧分压、病情变化等,及时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及给氧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处于正常范围,防止压力过大造成肺损伤。适当增加巡视次数,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医师,便于调整、制订治疗和干预方案。③ 呼吸道护理: 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根据实际情况对气道进行湿化,确保其呼吸道时刻处于通畅状态。采取扣背、吸痰等方式辅助自主排痰,吸痰后给予纯氧吸入,避免发生低氧血症。注意调整口鼻罩松紧度,提升患者舒适性。④ 营养干预: 重视患者的营养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加强营养干预,确保摄入机体消耗代谢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疫、抵抗能力,降低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⑤ 撤机管理: 当患者具备撤机指征,详细告知其撤机意义,加强营养,采取控制感染措施,做好充分的撤机准备,尽早撤机。
1.2.2.4 检查和总结 小组组长不定期巡视、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明确各项护理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加以纠正和指导,定期组织总结讨论会,提出常见问题,制定处理对策,避免在后续护理中重复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 统计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呼吸机过度依赖的发生情况。② 于干预前、干预1周及干预2周后,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衰竭评价系统(SOFA)对2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APACHE Ⅱ总分0~71分,SOFA总分0~24分,评分低表示病情严重程度改善好[5]。③ 记录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较对照组(15.00%)更低(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2 2组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的APACHE Ⅱ和SOF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干预1周及2周后的APACHE Ⅱ和SOF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2组在干预2周后的APACHE Ⅱ和SOFA评分均低于干预1周后(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1周及2周后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APACHE Ⅱ和SOFA评分比较分)
2.3 2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均<0.05),见表4。
表4 2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ICU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出现的最早症状是呼吸困难,可表现为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同时多数患者还会伴有循环系统表现,如心动过速、严重低氧血症及酸中毒等[6]。目前,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可满足其基本的呼吸功能需求,改善缺氧、机体代谢紊乱等情况。但因口腔与外界相通,加之机体免疫力降低等影响,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极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从而影响预后[7]。因此,予以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科学且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研究观察了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在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提示对ICU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其原因为,风险预警制度是基于风险分析,进行预测、防范的战略管理手段,其主要是通过风险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防范和调整措施,最终实现持续性干预[8]。预见性护理也称超前护理,在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通过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明确护理重点,采取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9]。将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应用于ICU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尽早、及时地发现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从而使并发症发生率得以降低。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在干预1周及2周后的APACHE Ⅱ和SOFA评分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更低(P均<0.05),提示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在改善病情严重程度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分析原因为,与常规护理比较,该护理干预强调预防,护理人员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更加全面,操作也更加熟练,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使治护措施更具针对性和个体化,进而可改善预后[10]。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均<0.05),提示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明显缩短临床治疗时间,与魏霞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为,该护理干预可在恰当时间为患者提供对应服务,使临床治疗、护理服务得以有效开展,故能够缩短相关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在ICU中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基于风险预警制度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情严重程度,缩短治疗相关时间,值得推广和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