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空间响应与影响因素

2022-08-22杨婷婷阮文奇张舒宁

旅游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客源地普吉岛跨境

杨婷婷,阮文奇,张舒宁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

引言

国际旅游需求容易受到目的地环境的影响,具有极强的波动性。相对物价、汇率、社会安全指数、政治关系等因素左右着游客对出境旅游地的选择。研究表明,旅游危机事件会给目的地带来负面效应,极大削弱客源地旅游需求,对目的地旅游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旅游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跨境旅游危机事件频繁发生。而跨境旅游危机事件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冲击对象产生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会极大削弱客源国旅游需求。然而,当前研究较少涉及跨境危机事件与客源地旅游需求之间的关系探讨,相关研究亟须得到学界的重视。

在危机事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过程中,危机信息扩散是不可或缺的过程机制,信息传递能够影响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风险感知程度。有学者认为,危机事件造成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危机信息传播的影响。一方面,危机信息在快速传播的同时,带来的负面效应会迅速蔓延;另一方面,危机信息容易被媒体报道放大,加深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负面印象和风险感知程度,从而削弱客源地旅游需求。由此可见,旅游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会随着危机信息的传播而变化。然而,受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旅游者对危机信息的消化能力和风险承受力存在差异,客源地旅游需求对危机信息扩散的响应程度也有所不同。尤其是相对于境内危机事件而言,跨境危机事件涉及的主体更加特殊,客源地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情况也更为复杂。因此,从地理空间视角探讨客源地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规律及成因逻辑,对于规避危机信息扩散的负面效应、增强跨境旅游安全事件治理、促进跨境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危机事件与旅游需求的关系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既有研究探讨了恐怖袭击、地震、流行疾病、金融危机等危机事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并通过预测旅游需求来衡量危机事件对目的地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也有学者从信息沟通、风险感知的微观视角探讨旅游危机事件对游客行为决策及意向的影响,并且涉及危机事件影响下旅游需求的演变规律研究。整体上,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危机事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评估,以及从微观视角探讨危机事件对旅游需求影响的过程机理。但较少从地理空间视角剖析旅游需求对危机信息扩散的宏观响应,更少涉及跨境旅游危机事件研究,而基于信息扩散的地理空间视角有助于厘清客源地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规律及理论逻辑,打开跨境危机事件与旅游需求之间地理空间关系的“黑匣子”。

因此,跨境危机事件影响下,客源地旅游需求呈现怎样的演变规律及特征?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具有怎样的空间响应机制?这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回应。本文以泰国普吉岛沉船事件为例,通过百度指数衡量危机事件信息扩散与旅游需求,运用地理空间分析、空间响应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客源地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空间响应与影响因素。理论上,揭示了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规律及理论逻辑,从宏观层面厘清危机事件与旅游需求之间的内在机理。实践上,为目的地进行跨境旅游舆情管控提供了管理启示,有助于跨境旅游危机事件应急处置与客源市场恢复。

1 文献综述

1.1 跨境视角下危机事件与旅游业的关系研究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相互交流融合,国际旅游在旅游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国际间的旅游互动极易受到政治关系、自然灾害、恐怖袭击、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已有相关研究基于跨境视角探讨了各类危机事件对国家或地区跨境旅游的影响。

早期相关研究主要探讨金融危机和恐怖袭击对国际旅游的影响,其中,金融危机对旅游业造成的损害是全球性的,影响范围更广。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东南亚各国入境旅游受到的冲击并没有预期中猛烈。后来有学者以多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发现恐怖袭击对旅游业的不利影响远大于金融危机。此外,作为国际旅游活动的基本环境,政治动荡对旅游发展也有极大的冲击,如在泰国入境旅游发展过程中,其国内政治问题较其他危机事件有着更明显的影响。21世纪以来,全球流行疾病不断暴发,而旅游活动具有极强的空间流动性,因此公共卫生事件对跨境旅游的影响逐渐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议题。如非典、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新冠肺炎等,这些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均对各国跨境旅游造成了巨大冲击。

总体来看,当前研究主要以境内危机事件或全球性危机事件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危机事件对入境和出境旅游的影响,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然而,相关研究极少涉及境外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发生的跨境旅游危机事件,对跨境旅游危机事件与旅游业的关系研究仍存在不足。

1.2 危机信息与旅游需求的关系研究

危机事件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信息传播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游客对目的地的风险感知情况,影响游客的出游需求及目的地选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媒体的迅速普及,信息服务已全面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旅游危机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危机信息传播与旅游需求的关系探讨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其中,旅游者风险感知是主要的切入视角,大多学者基于风险感知探讨了危机信息对游客出游意愿及行为决策的影响,包括对不同类型旅游者、不同旅游目的地进行针对性分析与比较研究,指出危机信息来源地与接收主体特征及类型会影响旅游风险感知的强度。由于风险感知关系到游客对目的地的看法与判断,因而风险信息也成为了影响目的地形象的关键因素,于是部分学者在风险感知、目的地形象与旅游需求之间建立了联系,分析了目的地形象扮演的角色以及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充实了危机信息传播与旅游风险感知的相关研究。尽管学者从不同方面论证了危机信息对旅游需求的负面影响,并且认为危机信息的实时更新会造成旅游需求波动,但也有研究指出,适当的信息沟通和传递方式能够削弱人们的风险感知,有效降低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为旅游危机信息舆情管控与治理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

网络技术衍生出大量的新兴媒体及社交平台,信息获取的方式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而信息类型及来源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风险感知。基于此,学者们从信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方面分析了危机事件影响下旅游需求的变化,指出危机信息传播的不同内容倾向、不同来源造成的负面效果也有所差异。此外,也有学者基于不同的信息传播介质探讨了影视、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影响客源地旅游需求的过程机制及作用强度,并阐述了各类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运作及特点,为未来旅游网络舆情管控与治理提供了理论借鉴。

不难发现,危机信息与旅游需求的关系研究主要从风险感知、信息传递、信息沟通等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相关研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然而鲜有研究从宏观地理空间视角探讨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情况,更少涉及跨境旅游危机事件。跨境旅游危机事件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冲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境内危机事件相比,客源地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信息扩散的响应规律及成因逻辑更为复杂。因此,本文从宏观地理空间视角探究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空间响应与影响因素,有助于分析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与客源地旅游需求的互动关系及机理,弥补当前研究不足。

1.3 研究述评

总体上,前人关于危机信息与旅游需求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在以往关于危机事件与跨境旅游的关系研究中,已有学者探讨了危机事件对跨境旅游的影响。从事件类型来看,大多以境内危机事件或全球性危机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多种类型危机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但整体上极少涉及出境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发生的跨境旅游危机事件。本文针对跨境危机事件与旅游需求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完善旅游危机事件研究的理论体系,为跨境旅游安全治理与客源市场恢复提供理论指导。(2)当前研究大多从目的地信息传播等微观视角出发,探究危机事件信息传播、旅游风险感知与旅游者行为意向及决策之间的关系,但较少从宏观地理空间视角重新审视旅游危机事件信息扩散与客源地群体旅游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从宏观地理空间视角出发,剖析客源地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规律及逻辑,进一步揭示旅游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负面导引作用,打开跨境危机事件与旅游需求之间地理空间关系的“黑匣子”,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视角。(3)虽有相关研究探讨了危机事件信息扩散下旅游需求的演变规律,但较少深入挖掘规律背后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和评估客源地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响应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加深对危机事件与旅游需求关系机理的认识,拓展了跨境危机事件对旅游目的地发展影响的研究纵深。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地理空间分析方法

(1)空间分析。水平分布图能够直观地展示相关测量值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ArcGIS软件,将沉船事件前后中国各区域赴普吉岛旅游需求指数及事件发生后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强度生成水平分布图,分别观察旅游需求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空间响应规律。

(2)冷热点分析。Getis-Ord Gi*指数能够衡量各地理空间单元的空间分异特征与集聚效应,用于区分旅游需求变化强度及响应强度的热点区与冷点区。具体公式为:

式(1)中,为研究单元总数;xx为空间单元和的属性值;w为空间权重矩阵。若值显著大于0,表明研究区域与周边区域的值相对较高,为热点区;相反则为冷点区。

2.1.2 空间响应指数

跨境危机事件暴发后,旅游需求将会随着危机信息扩散发生一定的波动,即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存在响应情况,而空间响应指数能够很好地衡量这种变化程度,具体公式如下:

式(2)中,为旅游需求下降量,为危机信息扩散量,代表响应指数。的值越大,说明旅游需求对危机信息扩散的响应程度越大。

2.1.3 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

由王劲峰等提出的地理探测器包括风险探测器、因子探测器、生态探测器和交互探测器4 个部分。本研究采用因子探测器,其核心观点为:在危机事件信息扩散过程中,旅游需求的响应强度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若某因素与旅游需求响应强度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则说明该影响因素对旅游需求响应强度具有决定性意义。具体公式如下:

2.2 数据来源

2.2.1 危机事件信息扩散与旅游需求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愈加依赖网络获取信息,互联网使用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大。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其中,百度指数是基于百度搜索引擎中的行为数据,计算用户关注度及媒体关注度的数据统计平台。通过对海量网民的搜索关键词频次进行叠加统计与计算,能够直接、客观地反映社会热点与网民需求,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数据数值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已有大量学者将百度指数运用于旅游研究领域中,基于百度指数获取的网络数据对旅游需求进行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反馈结果。基于此,本文将百度指数作为数据收集来源。

(1)危机事件信息扩散衡量。2018 年7 月5 日泰国普吉岛沉船事件发生后,相关新闻、图片、视频等信息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危机事件信息通过网络媒介被用户获取,从而实现信息流动及传播。而百度指数能够通过限制地域范围及时间段,收集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网络搜索量,以此衡量危机事件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散情况。因此,研究将“普吉岛沉船”作为关键词,以中国各省域及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记录2018 年7—12 月我国网民对普吉岛沉船事件的网络搜索量,并以月为时间单位统计平均搜索量。若关键词在某月搜索量为0,则无法衡量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因此剔除值为0的数据样本。

(2)旅游需求衡量。一些学者探讨了百度指数与景区游客数量之间的联系,证实百度指数对于衡量旅游需求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同时,已有研究证明“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旅游攻略”“目的地+天气”等关键词能够从出游意愿、行程安排、景区游览等角度充分体现网民对目的地的旅游需求。因此,本文分别将普吉岛旅游攻略、普吉岛旅游、普吉岛自由行、普吉岛天气、普吉岛地图作为搜索关键词,以中国各省域及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衡量客源地对普吉岛的旅游需求。同时,普吉岛沉船事件发生于2018年7月上旬,为了更好地观察旅游需求的动态变化,本文将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作为研究时段,以月为时间单位收集数据。

2.2.2 影响因素

为了分析客源地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空间响应的影响因素,需要收集各省域人口数量、国民生产总值、机场旅客吞吐量、互联网普及率、到普吉岛的空间距离等数据。本文主要通过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中国民用航空局官网、《中国统计年鉴》(2019)等渠道收集影响因素代表性指标的衡量数据。

2.3 研究对象

作为亚洲最大的出境客源市场,中国出境人次及消费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在国际旅游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东南亚国家一直受到中国游客的青睐,其中,泰国不仅是中国出境旅游人次最高的目的地国家,也是中国出境旅游安全事故频发地区。2018年7月5日,两艘载有127名中国游客的游船在返回普吉岛途中遭遇特大风暴并倾覆。此次事故最终导致47 名中国游客遇难。事件引起了中国国内民众的高度关注,包括救援工作、事故赔偿、案件调查等一系列后续事宜。2018 年7 月9 日,泰国一重要官员发表了关于“零元团”的不当言论,再次将此次危机事件推向了舆论高点,极大降低了中国民众赴泰旅游意愿。对中国出境游来说,普吉岛沉船事件是近几年发生的后果最严重、影响最大的跨境旅游危机事件,在跨境旅游危机事件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3 结果分析

3.1 普吉岛沉船事件影响下中国赴普吉岛旅游需求演变

3.1.1 中国赴普吉岛旅游需求的时间变化特征

普吉岛沉船事件发生于2018 年7 月5 日,为了更好观察跨境危机事件影响下旅游需求的变化情况,本文统计了2018年各个月份中国对普吉岛的旅游需求,并以2017 年数据为参照。如图1 所示,2018 年1―6 月旅游需求均高于2017 年1―6 月,而普吉岛沉船事件发生后,中国赴普吉岛旅游需求急剧下降,导致2018 年7―12 月明显低于2017 年7―12月。此外,由于普吉岛旅游本身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2017年7月之后赴普吉岛旅游需求也呈现出下降趋势。然而,相较于2017年,2018年旅游需求的下降程度更加剧烈。具体来看,2018 年7―10 月旅游需求下降比例分别为21.63%、6.20%、12.41%,明显高于2017 年7―10 月(6.58%、5.93%、7.51%),其中7―8月受普吉岛沉船事件的冲击最大,10月旅游需求指数达到了最低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源地旅游需求呈现逐渐恢复的趋势。2018年10 月之后,赴普吉岛旅游需求开始上升,且上升幅度明显高于2017年同时段,其中,2018年11―12月的上升比例为15.37%,而2017 年同时段为7.16%,两者之间的旅游需求差距逐渐缩小。即跨境危机事件影响下,客源地旅游需求发生明显变化,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

图1 中国赴普吉岛旅游需求的时间变化趋势Fig.1 The temporal changing trend of Chinese tourism demand to Thailand

3.1.2 中国赴普吉岛旅游需求的空间结构演变

为了揭示危机事件前后中国赴普吉岛旅游需求的空间演变特征,本文统计了各地区2017 年7―12月及2018年7―12月旅游需求指数,根据等间距法生成水平分布图。此外,利用ArcGIS 10.2计算旅游需求的Getis-Ord Gi*指数值,根据自然断点法分为5个等级区:热点地区、次热点地区、一般地区、次冷点地区、冷点地区,最终生成冷热点分布图。

(1)省域尺度下中国赴普吉岛旅游需求的空间结构演变

图2为沉船事件前后中国各省赴普吉岛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图。从图2(a)来看,2017年绝大部分省域赴普吉岛的旅游需求较高,且主要分布于北京、四川、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域。如图2(b)所示,普吉岛沉船事件发生后,大部分省域的旅游需求都发生了明显下降,其中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等省域下降量较大,这些省域经济发达、对外交流程度高且大多分布在华东地区。

总体来看,中国各省域赴普吉岛旅游需求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如图2(c)显示,2017年旅游需求热点区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城市群及华东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居民出游力和信息通达度高。普吉岛沉船事件发生后,各省域旅游需求的冷热点空间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如图2(d)所示,原有的热点片状集聚区被打破,呈现碎片化分布格局。次热点区域由华北地区下移至京津冀城市群,而次冷点及冷点区域由西南地区跃迁至东北地区。整体上,热点与次热点区域数量明显减少,由以华北地区为核心的“集聚式”空间结构演变为“分散式”空间结构,空间集聚性明显下降,也即普吉岛沉船事件对省域旅游需求格局产生了极大冲击。

图2 省域旅游需求空间分布图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provincial tourism demand

(2)市域尺度下中国赴普吉岛旅游需求的空间结构演变

图3为沉船事件前后中国各地级市赴普吉岛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图。由图3(a)可见,危机事件之前,旅游需求指数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特征。危机事件发生后,大量地级市的需求指数被削弱,如图3(b)所示,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京津冀及长三角城市群下降程度尤为明显。此外,危机事件发生前后,西北地区的旅游需求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

从冷热点格局来看,中国各地级市赴普吉岛旅游需求的空间集聚特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图3(c)所示,危机发生之前,热点区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次热点区域主要位于华北及华东地区。危机事件发生后,热点及次热点的空间集聚特征发生较大变化。从图3(d)来看,普吉岛沉船事件发生后,北部次热点地区跃迁至热点区,而西南及华南部分一般地区跃迁至次热点区。相比于省域间旅游需求波动,各地级市之间旅游需求变化程度的差异更大,因此危机事件发生后,地级市之间旅游需求指数反而更为接近,导致热点及次热点区域数量呈现扩大趋势。综上,普吉岛沉船事件发生后,市域尺度下旅游需求空间结构发生剧烈演变。

图3 市域旅游需求空间分布图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urban tourism demand

3.2 中国赴普吉岛旅游需求对沉船事件信息扩散的空间响应规律

为了探究不同空间尺度下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规律,研究收集了2017 年7—12月至2018年7―12月旅游需求下降量及2018年7―12 月的危机信息扩散数据,通过公式(2)计算响应指数,利用ArcGIS 10.2生成空间分布图。

3.2.1 省域尺度下空间响应规律

从图4(a)来看,强响应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人口密度低、基数小,而人作为信息接收与传播的主体,会对信息扩散量产生直接影响,因而这些区域危机信息扩散量也偏低。然而相对于较低的危机信息扩散量,这些区域旅游需求下降比例却偏大,即当地居民对于跨境旅游风险感知更加敏感。而弱响应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图4(b)所示,热点区域、次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冷点区域、次冷点区域集聚于华南及华东沿海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虽然这些区域旅游需求下降量较大,但相比之下其危机信息扩散量更高,导致该区域旅游需求对危机信息扩散的响应较低,也即该客源地居民对跨境旅游危机信息的消化能力更强。基于此,研究初步推测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规模可能是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响应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2.2 市域尺度下空间响应规律

从图4(c)来看,强响应城市主要分布于西南、华中、西北等中西部地区。如图4(d)所示,热点及次热点区域由西南地区向东北地区延伸,呈现条带状的空间分布特征,热点区大多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冷点区域、次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及西北地区。其中,东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规模大。而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为弱响应区域,这与省域尺度下的空间格局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客源地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响应强度的影响因素。

图4 响应指数空间分布图Fig.4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response index

3.3 客源地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响应的影响因素

客源地居民对旅游舆情的网络关注度受人口规模、信息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此外,危机事件信息扩散背景下,人们对目的地的旅游需求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空间距离的影响。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文数据分析结果,本文以人口、经济、交通、互联网及空间距离作为响应强度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子。研究利用SPSS 25.0 软件对影响因素指标进行相关性及聚类分析,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测算各个因素的影响强度。如表1 所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发展水平均对响应强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人口规模的相关性及探测值分别为-0.473、0.289,影响强度最大。而互联网发展水平及空间距离与旅游需求响应强度不存在相关关系。

表1 响应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Tab.1 Analysis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response strength

(1)经济发展水平。研究表明,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熟悉度越高,便越能客观地对旅游风险作出衡量与判断,这使得他们具有更高的风险承受力。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和江苏),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出境旅游能力更强,丰富的出境旅游经历令他们对出境旅游熟悉度更高,因而能够很快消化跨境旅游危机事件带来的冲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由于出境旅游经历较少,对境外旅游目的地的认识不够客观、全面,因此受到危机信息传播与外界网络舆论的干扰更大。此外,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外经济联系往往更强,商务活动来往更加密切,而商务旅游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到主观风险感知的影响。

(2)人口规模。人是信息传播与接收的主体,大规模人口数量会加速信息传播的几何级增长,加剧危机事件信息的裂变式扩散,因此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量也更大。此外,人口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密切联系。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更多,医疗、教育水平更高,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同时大规模人口也能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因而人口规模大的地区通常经济更为发达,居民出境旅游经历更为丰富,对跨境旅游危机信息具有更强的承受能力。因此,对于人口规模大的客源地,危机信息扩散量并不能对旅游需求造成同样程度的冲击,也即响应强度较低。相反,危机信息扩散量在人口规模较小的地区会显著降低(如青海、宁夏、海南等地),但由于该地区居民对外经济联系较少且境外旅游经历不足,因此对境外旅游风险包容性不强,导致响应强度更大。

(3)交通发展水平。交通成本与便利性是人们制定旅游计划和进行旅游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出境旅游需要花费更多的出行时间及交通费用,这使得交通对出境旅游影响更为明显。交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其居民出行的时间及经济成本都更高,在跨境旅游危机事件影响下,客源地居民更加不愿意承担较高的出行成本进行出境旅游,导致客源地居民对目的地的选择更加谨慎。而江苏、浙江、北京等地区拥有完善的交通体系,大大降低了当地居民出境旅游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能够在跨境危机事件发生后快速恢复出游需求和出游条件。因此,交通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越强。

4结论与讨论

4.1 结果讨论

本文以泰国普吉岛沉船事件为例,探究客源地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空间响应与影响因素,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跨境危机事件对中国赴普吉岛旅游需求的空间格局产生巨大冲击,且具有明显的经济趋向性。从省域尺度来看,旅游需求下降量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及以北京为核心的华北地区;从市域尺度来看,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需求波动最大。第二,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强响应区域集聚于中西部地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为弱响应区域。第三,客源地旅游需求响应强度受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发展水平的负向影响,而互联网发展水平及空间距离与响应强度不存在明显关联。

首先,研究发现跨境危机事件下,客源地旅游需求下降量与旅游需求响应强度呈现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旅游需求空间响应的影响因素与境内危机事件存在明显差异。有学者认为,人口规模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对危机事件的网络关注度更高,因此危机事件影响下,经济发达地区旅游需求的下降程度更大。本研究中,旅游需求下降量较高的区域集中于华东地区,这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然而,客源地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强响应区域却主要分布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及交通发展水平均对响应强度起负向作用,这与前人研究结论存在分歧。如阮文奇等指出,境内危机事件影响下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对客源地旅游流响应强度具有正向作用。然而,相较于境内旅游,出境旅游需要更高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经济、交通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出游成本相对更高,出境旅游能力较弱,居民对出境旅游决策会更加谨慎,因此旅游危机信息的干扰作用较为明显。相反,人口规模大、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出境旅游经历更加丰富,对于境外旅游目的地有更全面的了解,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跨境危机事件信息真实性及旅游风险大小,因此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强度较小。此外,经济、交通发达地区对外联系密切,部分游客是出于商务工作而进行出境旅游,不容易受目的地危机事件信息的影响。因此,与境内危机事件不同,跨境危机事件下,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客源地旅游需求响应强度起负向作用。

其次,研究发现跨境危机事件下,互联网发展水平及空间距离不对客源地旅游需求的响应强度产生影响。信息化程度决定着区域之间信息通达度的差异。但近年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类新兴媒体及短视频平台也快速普及,地区对信息的接收程度不再受互联网发展水平的限制,因此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强度与互联网发展水平并无明显关联。此外,对于境内旅游,目的地距离是旅游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客源地居民倾向于邻近区域的旅游目的地,此时危机事件对周围客源地的冲击更加剧烈。然而在出境旅游中,各省域到境外旅游目的地的距离均较远,且飞机作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压缩了客源地居民的出行时间,极大削弱了客源地居民对境外旅游目的地与各省域空间距离的差异感,因此跨境危机事件下,空间距离不对客源地旅游需求响应强度产生影响。

4.2 研究贡献

第一,本文探讨跨境危机事件与旅游需求之间的关系,拓展了危机事件对旅游需求影响的研究框架,为跨境旅游安全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前人关于危机事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研究主要涉及境内、全球性危机事件,很少以跨境危机事件为研究对象。随着旅游全球化发展,跨境旅游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跨境危机事件与旅游需求的关系研究成为了全球旅游安全治理的重要议题。本文阐明了跨境危机事件与客源地旅游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弥补了跨境旅游危机事件的研究不足,有助于推进跨境旅游危机事件合作治理与客源市场恢复。

第二,本文剖析了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规律,揭示了跨境危机事件与客源地群体旅游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机理,重新认识了危机信息对旅游行为意向的负面导引作用。前人研究大多基于旅游者风险感知等微观视角探究危机信息传播对旅游者出游意愿及行为决策的影响。而本研究基于信息扩散的宏观地理空间视角,重新审视了旅游危机信息扩散与客源地群体旅游行为意向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打开危机事件与旅游需求之间地理空间关系的“黑匣子”。此外,信息能够影响游客行为意向,研究从宏观地理层面论证了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对旅游行为意向的负面影响,并发现不同客源地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具有响应差异,为跨境危机事件与旅游需求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补充,拓展了旅游信息导引作用的理论边界与运用范畴。

第三,本文探究了跨境危机信息扩散下客源地旅游需求空间响应差异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厘清了客源地旅游需求对跨境与境内危机事件响应差异的成因逻辑。前人研究认为,境内危机信息扩散下客源地旅游需求的响应强度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的正向影响。然而由于出境旅游与境内旅游在出行成本、风险感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发现跨境危机信息扩散下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规模均对旅游需求响应强度起负向作用。研究区分了旅游者对境内危机事件和跨境危机事件风险感知的差异性,凸显了跨境旅游需求空间响应的特殊性及差异逻辑,为跨境危机事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虽然本文探讨了客源地旅游需求对跨境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规律与影响因素,拓展了危机事件与客源地旅游需求关系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框架,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本文利用百度指数收集数据,对宏观层面研究具有一定优势,但仅依靠网络数据可能会削弱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未来研究可以尝试结合抽样调查技术,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与旅游需求之间关系进行宏微观混合研究,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其次,由于部分地区在某时段内的百度搜索指数极低,甚至为0,因此无法准确剖析其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规律,未来研究可以通过网络资料爬虫收集数据,全面把握各个地区旅游需求对危机事件信息扩散的响应情况,并探讨更长时间周期的响应规律。最后,本文以泰国普吉岛沉船事件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今后应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跨境旅游危机事件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完善跨境危机事件与旅游需求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

猜你喜欢

客源地普吉岛跨境
准备迎客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基于大数据的吉林省旅游国内客源地量化分析
来自钱江晚报特派普吉岛记者的采写心得——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全媒体抢位和模块化操作
惊魂普吉岛,生死浪头终抵岸
我国邮轮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
泰国普吉岛的一次难忘旅行
边缘地旅游客源地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