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误诊为单纯疱疹的眼外皮脂腺癌一例

2022-08-20湛晓娅冯永芳陈柳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鳞状皮脂腺免疫组化

湛晓娅 冯永芳, 郑 文 毛 珊 陈柳青

1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武汉,430061;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湖北武汉,430022

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鼻唇沟旁起疹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鼻唇沟靠右侧出现一绿豆大水疱,伴痒痛,于外院就诊,诊断为“单纯疱疹”,予以阿昔洛韦乳膏和夫西地酸乳膏外用后好转,但停药后患处反复破溃结痂,时轻时重。1个月前患者自觉皮疹较前明显增大,于我院门诊就诊,予以“金霉素甘油”外用,并加用盐酸伐昔洛韦片口服,未见明显好转。病程中无发热、头痛、心悸、胸闷、胸痛、关节疼痛等系统症状。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鼻唇沟靠右侧可见约3 cm×1.5 cm淡红斑,上有水疱、糜烂、结痂,边界欠清晰(图1)。实验室检查:HSV1-IgG结果阴性。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糖、血脂分析、凝血功能、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无明显异常,胸片、心电图、颅脑CT、浅表淋巴结彩超未见异常。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肿瘤位于真皮内,与表皮相连,向深部呈侵袭性生长;真皮内可见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部分细胞呈上皮样,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小不一,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及皮脂腺分化,部分区域胞浆空泡化(图2a、2b)。免疫组化(图2c~2h):PCK(+),EMA(+),CAM5.2(+),AR(-),CEA(-),Ber-Ep4(-),Melan-a(-)。

图1 鼻唇沟靠右侧约3 cm×1.5 cm左右淡红斑,上有水疱、糜烂、结痂,边缘欠清晰 图2 2a:瘤体呈分叶状(HE,×40);2b:真皮内可见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部分细胞呈上皮样,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小不一,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及皮脂腺分化,部分区域胞浆空泡化(HE,×400);2c:EMA(+)(免疫组化,×200);2d:PCK(+)(免疫组化,×200);2e:CEA(-)(免疫组化,×200);2f:Ber-Ep4(-)(免疫组化,×200);2g:CAM5.2(+)(免疫组化,×200);2h:AR(-)(免疫组化,×200)

诊断:皮脂腺癌。

治疗:于局麻下行皮肤病损显微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恢复良好。

讨论皮脂腺癌是来源于皮脂腺细胞的皮肤低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皮肤肿瘤的0.2%~0.7%,也有达4.6%的报道。与其他大多数皮肤恶性肿瘤相似,皮脂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龄72岁[1]。其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眼周皮脂腺癌和眼外皮脂腺癌,这种区分与他们的临床病理表现、预后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其中,约75%的皮脂腺癌发生于眼部周围,成为仅次于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眼部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约占所有眼睑恶性肿瘤的1.0%~3.2%[2]。除眼周外,其次为头颈部,其他少见部位有躯干、股部、生殖器、手足、乳腺等。需要注意的是,本病可以是Muir-Torre综合征的皮肤表现,所以在发现皮脂腺肿瘤时应注意进行全面体检,检查是否具有内脏恶性肿瘤,以免遗漏Muir-Torre综合征的诊断[3]。本病例为老年男性,皮损表现为鼻唇沟旁单发淡红斑基础上水疱、糜烂、结痂,而非典型结节肿块,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易被误诊为单纯疱疹,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皮脂腺癌。嘱患者定期行结肠镜检及前列腺彩超、肾脏彩超、晨尿细胞学等相关检查,以排查是否有胃肠道及生殖泌尿系癌的发生。同时对于患者无症状的亲属,也应定期做咨询与评估。以综合排查患者是否有Muir-Torre综合征[4]。

皮脂腺癌初期多生长缓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表现为黄色结节状肿块,质地中等,有的较硬,直径一般<2 cm;肿瘤中央有时可凹陷性溃疡,溃疡周围隆起的皮肤常完好[5]。病理上,在高倍镜下,肿瘤由两类细胞混杂而成,一类是嗜碱性皮脂腺生发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含数个嗜酸性核仁; 另一类是更加成熟的皮脂腺细胞,胞质呈嗜酸性泡沫状。分化好的肿瘤细胞胞质丰富,核呈卵圆形、空泡状,核仁清晰,有多少不等的核分裂象; 而分化差的皮脂腺癌显示核浆比高,核有多形性,核仁显著,核分裂易见,有时有病理性核分裂,胞质嗜双色性或嗜碱性,细胞内空泡有时不易见到,需要用特殊组织化学染色(如油红O 或苏丹Ⅳ)显示。此例患者病理组织活检示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部分区域胞浆空泡化,符合皮脂腺癌的诊断。

由于皮脂腺癌的早期良性生长模式,及其明显转移潜力,皮脂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活检是重要方式。对于典型病例,通过病理学形态即可诊断。一些分化较差的皮脂腺癌常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鉴别要点在于判断是否具有局灶性皮脂分化,有皮脂分化提示皮脂腺癌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可以选择 EMA、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特异性Ber-Ep4蛋白抗体、CAM5.2、AR及亲脂素(Adipophilin)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辅助综合诊断。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皮脂腺癌免疫组化表达EMA、CK、Ber-Ep4、CAM5.2和亲脂素(Adipophilin),而 CEA、S-100为阴性。EMA、CK及Ber-Ep4染色阳性有助于证实皮脂腺来源,Adipophilin可以标记胞质内含脂质的蛋白,也有助于提示皮脂分化[6-8]。近来研究又发现,皮脂腺癌也可特异性的表达雄激素受体(AR),但其仅限于乳腺皮脂腺癌,这表明AR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关[9]。此例患者EMA(+)、CAM5.2(+)、CEA(-)、AR(-)、Ber-Ep4(-),免疫组化结果支持病理诊断。一般来说,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EMA(+)、Ber-Ep4(-)、CAM5.2(-)和AR(-),而基底细胞癌是EMA-、Ber-EP4 +和AR-/+[6,10]。此例患者病检可见皮脂腺分化,免疫组化结果可辅助性与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进行鉴别诊断。

皮脂腺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生于眼睑的皮脂腺癌常与其他疾病类似,分化比较好的皮脂腺癌往往容易被误诊为睑板腺囊肿、睑缘炎或慢性睑结膜炎。①睑板腺囊肿:早期SC似霰粒肿,表现为睑板内无痛性结节或睑缘部小突起,后逐渐膨胀并破溃,累及毗邻皮肤附件如毛囊,引起睫毛脱落等。睑板腺囊肿一般好发于青少年。②睑缘炎:典型的睑缘炎常表现为上下睑缘广泛增厚,有明显的眼睑皮肤红肿痛痒、充血等急性炎症表现。有时SC的患者早期表现与睑缘炎非常类似。③结膜炎:当SC的肿瘤细胞呈Paget样侵犯结膜上皮时,可表现出和结膜炎一样的临床表现。但结膜炎不会在眼睑形成肿块。在诊断困难的情况下,应尽早通过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相鉴别。①基底细胞癌:多见于室外工作长期日光曝晒者,多呈浅表性损害,病程缓慢,早期为表面光亮且具有珍珠样隆起边缘的圆形斑片,一般无炎症反应,晚期可见破溃。镜下梭形细胞外层排列成栅栏状,浸润常在同一平面。癌性间质往往黏液变性伴炎细胞浸润,形成上皮-间质裂隙[11]。而SC多位于眼睑深部,胞质淡染,可见特征性的空泡,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②鳞状细胞癌:原因不明,主要与紫外线、化学试剂、瘢痕等因素有关,最早表现为浸润性硬斑,之后皮损迅速增大,后期因中央破溃而形成溃疡。镜下多角形或梭形细胞呈镶嵌状排列,有单个细胞内角化及角化珠,部分可见细胞间桥。与SC鉴别的关键点在于有无皮脂腺分化。③恶性黑素瘤:皮脂腺癌与气球样细胞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也是必要的。后者免疫组化染色S-100、HMB45或 MART-1阳性[12]。

皮脂腺癌虽然一般发展缓慢,但存在复发及转移的风险,应争取早日诊断,尽早治疗。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以手术切除为主,放疗、化疗、光动力治疗及生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13]。Mohs 显微描记手术可作为本病的首选外科方法, 术中通过冰冻病理切片决定外科手术切缘范围,从而既可以彻底切除病灶,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伤[14]。若创面过大可行局部皮瓣转移覆盖。若无法采取Mohs术式,可根据传统外科经验切除范围扩大至肿瘤边缘外 0.5 cm[15]。但好发于头皮、颜面部的,广泛切除往往受限制,术后局部易复发。倘若能够彻底切除并作区域性淋巴结清除,预后较好。有学者发现,手术切除肿瘤后局部滴用0.4 g/L的丝裂霉素C等可有效治疗表皮内转移及预防复发[16]。

猜你喜欢

鳞状皮脂腺免疫组化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睑板腺囊肿常发作 须警惕皮脂腺癌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长了粉瘤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油性头发少梳多按
油性头发少梳多按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