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实施消除麻风危害规划(2011-2020年)的创新与成效
2022-08-20金广杰李国莉张连华
金广杰 倪 晗 李国莉 张连华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病防治所,江苏南京,210009
2011年,国家卫健委等11个部委出台了《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1](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我国麻风防治工作总体战略由基本消灭向消除危害转变。江苏省曾是全国麻风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1949-2020年,全省累计发现登记麻风患者56176例,居全国第三位。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积极防治,1997年江苏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2],1998年江苏通过了国家卫生部的复核考评验收。2011-2020年,江苏在巩固原有防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规划,麻风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下降态势,并不断探索低流行形势下麻风防治新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江苏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2-2020年)》[3];2011-2020年期间的全省年度麻风防治工作计划、工作要点、年终督导工作总结、报表及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江苏省相关数据;2020年江苏省《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评估报告[4]。
1.2 方法
1.2.1 工作措施落实和目标完成情况对照《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5]和《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12年版)》[6];麻风的诊断执行《麻风病诊断标准(WS291-2018)》[7]。
1.2.2 对评估报告及相关数据采取定量和描述分析;对规划期间的麻风发现率和2级畸残比进行卡方趋势检验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11-2020年,江苏全省共发现新发麻风172例(外省籍患者36例,占20.93%),复发9例。截至2020年底,全省尚存现症麻风60例(患病率0.075/105),有治愈存活者10821例,其中642例居留在麻风院(村)。2011-2020年江苏省麻风发现率变化趋势见图1。使用卡方趋势检验分析麻风发现率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0年间麻风发现率呈下降趋势(χ2=37.344,P<0.001)。
图1 2011-2020年江苏省麻风发现率变化趋势
2.2 2级畸残情况 2011-2020年,172例新发麻风病例中共有44例发生2级畸残。2011-2020年新发麻风病例2级畸残比变化趋势见图2。使用卡方趋势检验分析2级畸残比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0年间2级畸残比随时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χ2=0.711,P=0.399)。
图2 2011-2020江苏省新发麻风病例2级畸残比变化趋势
2.3 麻风防治队伍及能力建设情况 2011-2020年,江苏全省共举办11期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麻风防治培训班,培训县级以上麻风防治机构专兼职人员1192人次;共举办4期省麻风防治骨干赴全国麻风高流行省业务强化培训,充分利用外省新发麻风病例多的资源优势,培养了一支拥有47名成员的省级麻风防治业务骨干核心团队;举办设区市级和乡村级培训班,采取抓“设区市和村”两级培训的方法,抓基层队伍能力建设,即要求全省设区市每年组织开展对辖区内综合性医疗机构的皮肤科、神经科等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他们对麻风警觉性和认知水平,2011-2020年共培训乡镇级以上医务人员8477人次。同时利用省级财政项目资金,着力提升乡村医生的麻风防治知识水平,2014年起,采取“村医直接由县级麻防专业人员培训”的方法,共培训村医114664人次;此外,共举办面向全国的麻风皮肤病学高峰论坛1期和省麻风防治青年学术论坛3期,提升了队伍掌握麻风新知识和新技术能力。
在人才储备上,2014年底,江苏在全国率先于省预防医学会成立麻风病学专业委员会,为本省贯彻落实《江苏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2-2020年)》目标任务,汇集了多学科较高层次的防治人才;2016-2020年,全省先后共在53个县(区)开展了村医麻风防治知识竞赛活动,项目累计培训村医19485名,形成了一支基层麻风防治骨干队伍和“以赛促学”科普麻风知识新途径,探索并实践了低流行态势下麻风防治人才储备新方法,做法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2.4 麻风早期发现工作情况 江苏早在2001年,择点泰州市姜堰区(原姜堰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以扩大麻风线索筛查为核心手段的麻风监测试点工作,并逐渐扩展至全省[8]。2011-2020年,江苏继续利用省级财政资金,拓展麻风监测示范区、开展主动发现和以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病例发现、报告的麻风防治一体化试点项目,并通过广泛张贴《麻风病早知道》,向公众和医护人员普及麻风症状体征;采取提高麻风报病奖励金额等有效措施,并在全省持续推行麻风监测“四个制度”,即“医疗机构麻风病疑似病例的报告转诊制度,疑似病例的复核制度,对医疗机构培训督导制度和报病奖励制度”,形成了较为明晰的低流行状态下的麻风早发现的工作机制。2011-2020年共登记、报告麻风疑似病例 14431例,任务完成率132.64%(14431/10880);检查密切接触者8738例次,任务完成率118.50%(8738/7374)。2011-2020年,全省共发现新发麻风172例,病例由2011-2015年的120例下降至2016-2020年的52例,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2020年全省麻风新发病例分别仅7例和6例。172例新发病例分析显示,由综合性医疗机构及村医报病确诊的病例占比达80%以上,麻风新发病例2级畸残比由2010年的36.11%降至2020年的16.67%,体现了患者早发现水平的提升。
2.5 规划终期目标完成情况 2020年底,江苏全省麻风新发病例2级畸残比16.67%(目标≤23%);现症病人数较2010年下降67.39%(目标≥50%);新病人早期发现率83.33%(目标≥70%);以县为单位麻风患病率<1/105(目标<1/105);相关医疗卫生人员麻风防治技能培训率84.69%;麻风防治核心知识公众知晓率83.65%(目标≥80%);麻风密切接触者知晓率96.96%(目标≥95%)。2011-2020年,全省麻风患者年均联合化疗规则治疗率97.77%(目标≥95%);麻风患者联合化疗开始两年内新发畸残比为0(目标≤10%);麻风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率113.90%(目标≥95%)和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率100%(目标=100%)。
3 讨论
2011-2020年,江苏在巩固 “十一五”麻风防治规划成果的基础上,麻风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平稳下降态势,防治工作不断创新,圆满完成了规划的任务目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高规格制定规划,多部门统一部署 201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2-2020年)》,成为全国唯一由省政府印发规划的省份,提高规划执行效力。全省13个设区市及大多数县(市、区)地方政府也相继印发了本级《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各级政府加大对麻风防治工作的投入,省、市、县共分别投入经费1910万元,404.4万元和1936.1万元。
作为执行规划的政府业务主管部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认真履行《规划》赋予的部门职责。体现在:1.将麻风作为重点传染病加以防治,列为年度省级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纳入全省卫生工作要点和对各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年度考核内容;2.牵头组织民政、残联、红会及其他团体,召开多部门参与的消除麻风危害工作座谈会和麻风防治工作推进会;3.有效运行医防合作机制。按照国家《规划》实施方案要求,2014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医防协作、防治结合、共同推进麻风防治工作模式,全省确定13个设区市级麻风诊治定点医疗机构,明确机构的职能定位和职责分工,规范定点医院麻风诊断治疗工作,麻风诊治和重症不良反应处置得到有效保障。2020年省卫生健康委再次对麻风诊治定点医疗机构及职责予以调整和强化;4.先后2次组织开展对麻风治愈存活者的摸底调查、公众麻风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和全省麻风院村现状调查;5.组织开展年度麻风防治工作专项督导。
规划成效体现了江苏已形成了麻风防治以多部门合作、融病例发现、诊疗、社会关怀、科普宣传、队伍能力建设为一体的良好生态工作机制。该机制体现在麻风防治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保证防治经费和人力投入,有效落实“医防合作”策略;卫生、民政、残联、红会等部门通力协作,为提高麻风患者及休养员医疗以及生存质量提供了保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省慈善总会、爱德基金会以及社会企业家、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为全社会关注关爱麻风防治工作、减少社会歧视注入动力;防治队伍及能力建设、病人早发现和社会关怀等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针对全省各地不同的流行状况和防治工作水平,分类指导,开展适宜的省级财政麻风防治项目。
3.2 执行财政项目,提高防治质量 2011-2020年,全省以完成中央和省级财政麻风防治项目任务为抓手,积极开展患者发现、免费救治和防治工作创新等工作。十年间,省级提供资金1910万元,共执行省级财政375个项目县(区)次。2019年,国家将麻风监测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江苏卫生健康委及时制定印发了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培训会议,开展专项工作检查。
在提高工作质量方面,江苏一方面加强日常工作督导,另一方面建立省级麻风防治工作标准化操作规程,研制实施了麻风病查菌流程、麻风疑似病例报告流程、麻风防治工作资料规范等一系列规范化工作程序;制定统一的各类麻风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包含防治核心知识在内的《麻风病早知道》宣传画25万份、“江苏省麻风病专科病历”等工作材料;定制了符合卫生标准的麻风溃疡换药包和自我护理包等病人防护物品。此外,2014年省预防医学会成立了由96名专家组成的麻风病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麻风防治协会成立了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各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市级麻风防治技术指导组,每年开展辖区病例发现与处置研讨等活动,为全省麻风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3.3 政策倡导关怀,精准扶困助残 2011-2020年,江苏加大对麻风防治政策的倡导和宣传,每年除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由多部门联合举行的“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现场宣传慰问活动外,还利用电视、网站、报刊(新华日报)等多种媒体平台广泛开展麻风防治知识和防治成果宣传,争取社会各界支持麻风防治工作,关爱麻风受累者。主要有:(1)持续开展“春风行动”项目。2010~2015年,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残联、省红会和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部门,开展了免费为麻风肢残者安装假肢的“春风行动”项目,省政府多位领导先后参与活动,提升了该项目的品牌效应;此外自2017年起,在爱德基金会的支持下,每年实施为部分肢残者安装和维修假肢的“麻风康复者自立行走”专案。2011-2020年,全省累计安装假肢963条,维修472条,帮助全省麻风肢残者实现了“行走梦”。(2)高质量完成中残联麻风畸残矫治手术任务。2015年我省承担了中残联麻风畸残矫治手术任务,通过卫生、残联等多方协作,圆满完成了100例手术任务,解决了麻风畸残患者的白内障、溃疡、面瘫、截肢等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3)积极争取省慈善总会、爱德基金会、江苏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等社会团体以及大学生等社会志愿者团队加入到关爱麻风病患者的行列。(4)争取省残联在泰兴市麻风村开展麻风院村无障碍生活设施改造试点。通过政策倡导和关怀,麻风患者及休养员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3.4 不断开拓创新,实践防控策略 2011-2020年,江苏利用省级财政项目资金,积极探索麻风早发现、防治队伍能力建设和社会关怀等工作的新方法和新路径。2013年江苏省开展了扫除设区市市辖区麻风防治工作“盲区”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各市辖区麻防工作业务单位责任科室、兼职人员和工作要求,改善了设区市市辖区麻防工作较为薄弱的状况。2014年,在爱德基金会的支持下,江苏开展为部分麻风院村聘请临时护工项目,解决了非政府组织参与解决麻风村残老人员生活护理困难等实际问题,为解决麻风院村休养员日益突出的生活护理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201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将麻风治愈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对象试点,2017-2020年,江苏已在35个县区开展该项工作,共有6620例麻风受累者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为江苏为社会弱势群体办实事、办好事、实施精准服务典范,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的肯定。
2011-2020年,江苏推行的麻风监测和防治一体化工作实现全省全覆盖;江苏历经10年试点总结形成的麻风病监测“四个制度”在全省得到有效执行;2014年建立的“医防合作”麻风防治工作机制逐步发挥效用,麻风诊疗和重症不良反应处置得到保障;2011年试行并得到持续执行的以“春风行动”项目为代表的多部门协作机制,体现了多部门共同参与麻风防治工作的合力;2011年开始的“江苏赴全国麻风高流行区开展麻风防治骨干实践能力强化培训”、2016年试点并推行的“村医麻风防治知识竞赛”为低流行下麻风防治人才储备提供了新路径;2017年开始的“将麻风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重点服务对象”体现了麻风防治工作应与现行国家医疗政策相适应,实现了精准扶贫助残;2014年成立的省预防医学会麻风学专委会,每年开展青年学术论坛等学术活动为全省日常麻风防治工作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当然,在规划执行过程中,新发麻风病例2级畸残比没有出现随着时间变化而下降的趋势,这主要与年度病例总数少,2级畸残比易反复有关,但也提示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加强早期发现工作。另外,也存在着实验室早诊断难;基层防治队伍,特别是村医岗位变换频繁,影响了麻风防治政策贯彻和技术执行的连续性;麻风院(村)休养员年龄大,常见病多发病较为普遍,日常生活缺乏照料、临终关怀等问题突出,收住有入院需求的麻风休养员的机制仍未形成以及流动人口病人管理难度大等挑战。为此,建议今后工作中:一是麻风防治工作要继续落实多部门责任,形成共同督导和通报工作机制;二是国家尽快出台麻风院村管理相关文件,长效解决麻风休养员日常生活缺乏照料等突出问题;三是国家或省级层面建立流动人口患者麻风诊治管理补助专项基金,提高流动人口患者治疗管理的依从性;四是加强国家和省级麻风实验室早诊断麻风等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