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理论节目的创新实践
——以广播理论节目《青春心向党·音乐思政课》为例

2022-08-20☉蒋

中国广播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向党广播青春

☉蒋 岚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让青少年更好地掌握党的创新理论,让理论适应当下的传播规律,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主流媒体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广播电视理论节目紧扣时代命题,在主题、内容、表达等方面都做出积极探索,以电视理论节目为例,涌现出《思想的田野》《这就是中国》等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有创新的作品。作为声音的传播媒介,广播理论节目如何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时代在发展,广播理论节目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节目样态、新的表达方式,积极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歌曲《领航》响彻《青春心向党 音乐思政课》现场

2022年5月,湖南广播电视台推出广播理论节目《青春心向党·音乐思政课》。节目围绕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将广播理论节目与思政课这一形式有机结合,让思政课更加接地气、入人心。

一、创新广播理论节目,让思想更有引领力

思想的力量,总是能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青春心向党·音乐思政课》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讲话中寄语青年人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为核心价值引领,与总书记2021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希望年轻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要求一脉相承。

《青春心向党·音乐思政课》分为六个篇章,包括《序——青春之我》《立大志有理想——我们都是追梦人》《明大德 敢担当——不负人民》《能吃苦 成大才——每个人都了不起》《肯奋斗担大任——撸起袖子加油干》《尾声——青春向党》。节目内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打破了传统理论节目的风格。80 分钟时间,呈现出的是一堂高度凝练的思政课堂,以青春之我的时代故事,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读懂中国、把握未来。例如:节目中讲述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为基础,扩大有志青年朋友圈,直接领导建立了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个团组织,激励青少年肩负国家重担;节目展现了杂交水稻开创者袁隆平院士和工匠精神杰出代表艾爱国等人物的事迹,讴歌了一代代满怀理想的青年为国为民的时代风采,帮助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准人生航向,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正、行得远。

学生代表表演节目《我的青春时代》

节目中讲述的年轻边防战士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在西藏山南地区有一条最危险的边防线,那是中国少有的没有划定国界的边境线之一,年轻的战士们必须用血肉之躯去守护,向世界宣示祖国的主权。这些年来,已经有十多位战士牺牲在巡逻途中。2005年,19 岁的战士古怒,就在退伍前最后一次巡逻任务途中,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藏族战友,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守护每一寸土、每一寸天的背后,就是青春向党、向人民之心。而每一项成绩的创造,每一个难关的跨越,也都在坚定青少年对党的爱戴与忠诚、对中国道路的认同、对民族复兴前景的信心。

二、跨艺术品类生动表达,让理论更有感染力

理论宣传本质上是一种思想表达与接受的互动过程,最忌讳直接的呐喊和生硬的灌输。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如何才能鼓舞和推动人?表达方式尤为重要。

把抽象的理论从书本中拽出来,融入到现实中,再辅以老少皆宜、活泼生动的新表达,使理论节目能够以更加吸引人的崭新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这是新时代赋予理论工作者和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

《青春心向党·音乐思政课》呈现出的是一堂“配方”新、“工艺”精、“包装”炫的思政课。节目讲事实、摆道理,既有深刻理论也结合生动实践,寓教于乐、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其呈现方式结合了情景化表演、朗诵、歌唱类节目等多种艺术品类。音乐朗朗上口、故事直击人心、场景沉浸体验,让广播理论节目更有“料”。例如致敬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朗诵节目《等待》,以声音的魅力把听众带回到上世纪。面对当时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突破重重封锁、参与祖国建设,来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朗诵结束时,歌曲《共和国之恋》悄然响起,宣讲人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娓娓道来,创作者刘毅然正是听到邓稼先的事迹后才写出了“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的歌词,感人至深,倾诉了一个最质朴、最本真的信念——把一切献给祖国。学生的演绎、表演艺术家的朗诵、优雅沉醉的歌声,让听众既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又体验到情绪表达的共情,对每一个故事的理解也因此更饱满、立体。

三、朴素纯粹的价值分享,更能凝聚思想共识

湖南一师学生认真观看《青春心向党 音乐思政课》

讲好用好新时代的思政课,激发广大青少年立志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传统的课程教育中,思政课教师往往是以宣讲的方式授课,学生则是单向被动地倾听。思政课一度被贴上“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严肃说教、没有温度”等标签。《青春心向党·音乐思政课》以理论节目赋能思政课,多元视听、互动沉浸等年轻人喜欢的形式与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而其中的故事更是处处体现着传承和温度,直抵人心,充分发挥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功能。通过《觉醒年代》剧中陈延年扮演者张晚意错位时空的对话,感受百年前陈延年的青春抉择;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介绍过的自己的“青春偶像”——焦裕禄的故事,感受焦裕禄心中只有人民的精神。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节目讲述上“有理讲理”,社会生活中“有迹可循”,实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而年轻的语态更是激发了年轻力量,吸引青少年主动、深入去了解其中蕴含的内核,感性语言实现了理论宣传的价值共鸣。在听完这档广播理论节目后,广大青年学子纷纷表示,将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孙基恺,2022年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他在听完《青春心向党·音乐思政课》后接受湖南电台《全省新闻联播》记者采访时表示:“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我决定投身到乡村基础教育工作中,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带入乡村,引导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用创新的教育方式点亮乡村孩子们的未来。”《青春心向党·音乐思政课》这一广播理论节目的有益尝试,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节目开启了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先声,走出了一条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思政课堂的广播理论节目新路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提出的建设思政“金课”精神的生动实践。

现场全体青年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四、线上线下融合传播的全媒业态,影响更广泛领域受众

当前,无论是舆论生态、媒体格局,还是传播方式、传播手段,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媒体在进行理论宣传时也需要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加快推进主渠道和新阵地的深度融合,从而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覆盖更广泛领域的受众。

广播理论节目《青春心向党·音乐思政课》注重线上线下融合传播。除在广播播出外,还走进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了10 场落地宣讲,引发社会热烈反响。同时,节目在湖南广播八大频率微信公众号发起宣推;通过湖南广播视频号、“铁粉生活”App 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的短视频、现场图片集锦等也获得了众多青年人的赞许。有网友留言写道:“一堂有温度的思政课,比一千遍说教更有教育力量。”节目出品于湖南,影响已走出湖南,目前已经在河南、山东、四川、浙江、宁夏、内蒙古等地的10 余家广电媒体播放,影响更广泛人群。

五、结语

理论节目需要不断进行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价值创新,以榜样的力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到听众心中,激发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以艺术的传递,让耳朵、思想一同接受精神洗礼,培根塑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播理论节目《青春心向党·音乐思政课》将理论宣讲与身临其境融为一体,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是一档有温度、有艺术性的创新理论广播节目,展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为理论节目摸索出新的发展路径,也让时代的真知灼见润物无声地走进受众心里。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七大会址论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5/c_1114372592.htm.

②李莹:《让党的理论宣传出彩出新》,《理论导报》,2020年第9 期。

猜你喜欢

心向党广播青春
魅力巾帼心向党 “侨”然绽放三月天
“心向党·同奋斗”征稿启事
边疆人民心向党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八闽巾帼心向党,万村千居唱起来!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