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言语训练对脑梗死后失语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2-08-19杨丹杜飞徐帆孙佳李玫萱
杨丹 杜飞 徐帆 孙佳 李玫萱
脑梗死后若大脑的语言区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失语症的发生,发生率为30%~50%,是一种常见的后遗症,会对患者的正常沟通造成干扰。言语训练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康复手段,其疗效已经被不少医师证实,但是仍未达成一个完善的、标准的共识[1]。而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能够通过持续低能量的直流电,对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控制中枢神经的目的。李冰洁等[2]试验证实,tDCS 可以修复受损的大脑周围神经,提升智力和关注力。本研究把tDCS 和言语训练结合应用在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中,通过比较患者WAB 评分、CADL 评分、MMSE 评分评估改善程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 大连港医院康复中心言语吞咽科和神经康复科收治的40 例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 例。观察组男10 例,女10 例;年龄64~82 岁,平均年龄(76.4±5.2) 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2±1.1)年。对照组男11 例,女9 例;年龄63~84 岁,平均年龄(78.2±5.3)岁;病程1.4~7.0 年,平均病程(4.1±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7》中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②以往无言语障碍;③首次出现失语症。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脑梗死后的精神疾病;②生命征象明显异常;③携带心源性起搏器;④身体内环境紊乱;⑤脑部有占位;⑥凝血机制异常;⑦患有原发性癫痫疾病;⑧意识障碍的患者;⑨因听力或视力下降导致试验无法进行的患者。
1.5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言语训练,具体如下。①锻炼发声器官:包括唇、舌、下颌,开始锻炼时,康复师先进行正确的示范,再让患者模拟,速度从慢到快,逐渐加速,如果患者熟练后,康复师可指挥患者独自锻炼。每个运动做6~10 次,5~10 min/次,5~10 次/d。②锻炼听力:通过音频、视频或广播电台,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节目,吸引患者的注意,通过锻炼患者对听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加强脑部运动,产生言语的刺激,从而改善听力理解能力。也可以提供患者感兴趣的物品或照片,康复师选出一个后,立即说出其名字,让患者指向对应的物品。30 min/次,2 次/d。③锻炼构音能力:锻炼患者张口发“啊”“哦”“呜”和叹气“h”、吹蜡烛“p”等音,逐渐延长发音时间,按照字、词、词组、句子、短文顺序进行训练,速度逐渐加快,并根据日常生活用语长期训练,尝试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患者独立回答,可适当延长患者的回答时间,激励其信心和勇气。每个锻炼做6~10 次,5 min/次,5 次/d。以上言语训练干预进行6 周。
观察组在言语训练基础上结合tDCS 治疗。tDCS治疗采用智能电刺激仪(四川科仪诚科技有限公司),电极面积4.5 cm×5.8 cm。采用国际脑电图10-20 标准定位法,定位额下回三角部,左侧Broca 区及右侧Broca 镜像区定位分别为F7-Cz 与T3-Fz 间交叉点、F8-Cz 与T4-Fz 间交叉点。患者右侧肩部放置阴极,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区放置阳极,刺激时间20 min,电流强度1.2 mA,完成后换为左侧肩部放置阳极,右侧额下回三角部区放置阴极,刺激参数设置同上。1 次/d,6 次/周,共进行6 周。
1.6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WAB 评分、CADL 评分和MMSE 评分。①WAB 评分:WAB包含听理解(执行指令、听词辨认、是/否问题)、自发言语(图片描述、6 个简单问答)、命名(物品命名、完成句子、列名、反应性命名)、复述(15 个条目)4 个子测试,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应功能越强。②CADL 评分:0~33 分为交流过程需全面辅助;34~67 分为需大部分辅助;68~92 分为能在家庭内独立交流;>92 分为交流能力达实用水平,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交流能力越好。③MMSE 评分:MMSE 共19 项3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WAB 各子测试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听理解、自发言语、命名、复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WAB 各子测试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WAB 各子测试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CADL 评分、MMSE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CADL 评分、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ADL 评分、MMS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ADL 评分、MMSE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CADL 评分、MMSE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3 讨论
言语训练是现阶段被证实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失语症的有效方式,因为神经系统有代偿性,经反复的强烈发声、听力、视力等锻炼,可以修复患者大脑中损伤的语言中枢,改善语言沟通能力。同时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脑细胞损伤较大,其治疗的困难较多,在实际操作言语训练时,没有一种规划的、合理的操作步骤,而使效果参差不齐。张芹等[4]证实,大脑中的语言中枢是一个复杂的能力沟通网,所以考虑失语症的出现大概和语言中枢损伤以及镜像区补偿、远隔功能、左右大脑半球的协调紊乱相关。tDCS 不是侵入性的操作,只是通过电极将低压的直流电输出,经阳极、阴极,经过颅骨构成一个回流,刺激大脑皮质,导致皮质的电生理特性变化,进而干扰相对应的大脑功能区域反应[5-10]。tDCS 修复患者言语能力的方式又包含因电流产生一个变频的磁场,可松弛血管壁的横纹肌,缓解脑血管的紧张,增加血管容量;变频的磁场能形成电磁波,促进脑细胞的活性,增加损伤的脑细胞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促进损伤脑区域的恢复;因促进神经突触的再生性修复,加速神经系统的再生,所以加速修复语言能力[11-13]。因tDCS 是一种非损伤性的操作手法,所以其实施简单、安全,可以多方位改善患者的言语能力,其患者的接受度较好。
综上所述,通过tDCS 联合言语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后失语症状,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和正常沟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