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研究
2022-08-19路瑶
路瑶
冠心病是高血压病的临床常见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其已被证实是冠心病的最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血压升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难度较大[1]。调查显示,我国约63.75%的高血压患者血液中高同型半胱氨酸偏高,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依那普利和缬沙坦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降压药,且属于不同种类,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具体疗效有待进一步分析[2]。近年临床应用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为此作者选取60 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沈阳市苏家屯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60 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47~69 岁,平均年龄(54.62±4.81)岁。试验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46~70 岁,平均年龄(55.39±4.8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基础资料完整,且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临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10 μmol/L;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不能耐受治疗,合并心肌梗死,或者其他严重急慢性疾病患者;排除存在用药禁忌证患者;排除合并精神疾病,不能表达自己想法,不能独立的患者及不适合研究判断,存在认知障碍,无法完成长期随访的患者;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研究用药物过敏,心房颤动的患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全,或者入组前服用过影响疗效的药物的患者。
1.3 方法 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常规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控制基础疾病,预防并发症。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片治疗,5~10 mg/次,连续治7 d,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如果其临床状态良好,增加至10~20 mg/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缬沙坦治疗,口服80 mg/次,1 次/d。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使用其他相关药物,或其他影响患者血压的药物。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判定标准:显效为患者冠心病症状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患者硝酸甘油用量减少75%~100%;有效为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患者硝酸甘油用量减少45%~75%;无效为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患者硝酸甘油用量减少<45%,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压包括收缩压及舒张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 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
表3 两组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其并发症多且严重,如果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其预后很差[3]。目前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可加速血管内皮损伤,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发生机制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和心肌肥厚的持续发展,若患者不及时治疗,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等疾病,均属于急性,危害极大,故临床有必要积极控制血压,降低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卡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能够抑制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促进患者血管的收缩,从而使其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下降,进而促进血管舒张,起到降压作用。但许多患者服用该药物后不能达到临床降压效果,并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治疗难度大,故需要寻找更有效的降压方法。作为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的缬沙坦,是一种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其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功能,起到扩血管的作用。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缬沙坦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等疾病,对冠心病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缓解作用,但有待进一步阐明[4-6]。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能刺激人体内分泌系统,从而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作用,调节患者血压,进而起到协同降压作用,同时其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升高,促进血压下降,与单用卡托普利相比,患者收缩压水平进一步降低15~25 mm Hg,舒张压水平进一步降低10~20 mm Hg,可见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7,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取其治疗方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同时有助于改善其冠心病症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属于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其属于人体内氨基酸代谢中间产物,其升高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增加罹患血管疾病风险,本研究发现,试验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文所用治疗方法可促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下降,改善预后,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安全性更高,能有效促进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僵硬,促进心功能的恢复,且联合使用临床副作用更小,安全性高[9-12]。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