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8-17邓梦婷福建师范大学

环球首映 2022年6期
关键词:音乐课旋律节奏

邓梦婷 福建师范大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着眼于如今的音乐学科教学实践的进行已经有了可喜的进步,许多重点中小学对音乐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结合音乐学科的教学实际,在高中音乐教学模式中发现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1.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概述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中心,是教学活动中活跃的主体,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程序一般为:(1)课程导入;(2)复习旧识;(3)讲授新课;(4)巩固新课;(5)布置作业。

2.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存在于音乐学科教学中,而且广泛地存在于其他各类学科的教学中。虽然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在的教学环境与学生的需求,但它能够长期存在必然有它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的优势:一是能够及时地复习旧的知识,并且与新课结合。二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能够更快速、更高质量地向学生输送知识信息。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的缺点和不足:一是学生只理解知识的表象。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高质量、快速地向学生讲解音乐,学生或许接受了这个知识点,但只理解知识的表象,没有深入地去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情境与内涵。二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教材服务,立志于讲授完教材所要求的内容,忽视了学生这一活跃的个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思考,从而产生了一个“读死书,死读书”的后果,学生的思维难以活跃与开发,教师也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分析。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实际上已经不适合现在的音乐教育理念。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高中音乐课堂仍然实行的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

(二)“知识点——聆听音乐”循环教学模式仍然被沿用

1.“知识点——聆听音乐”循环教学模式概述

“知识点——聆听音乐”循环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按讲解“知识点——聆听音乐”这一程序循环进行教学。在这类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授课程序极为简化,直接切入课题内容,讲解完知识点后聆听音乐。

2.“知识点——聆听音乐”循环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这类教学模式极大地忽视了音乐课本身的内涵,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粗略、浅显,将知识点与音乐割裂开。失去了音乐课的意义,无论是在音乐理论知识还是音乐审美方面,学生都无法得到提升。

其次着眼于当下音乐课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无论是着重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着重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是虽然学生们喜欢音乐,但是却不喜欢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由于主体选择的差异性,学生可能不认同教师在授课时所选择的方法与方式,从而产生排斥性的行为,如在课上睡觉、做其他课作业、故意向老师发难、与周围同学打闹等。这类循环式的教学模式,只有单调的两个环节一直循环进行,更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疲惫等情绪,使学生本就对教材中的内容不感兴趣的情绪更加激化。

尽管“知识点——聆听音乐”循环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由于高中阶段以文化课教学为主,音乐课得不到重视,在音乐教学方式方法上更没有机会进行改革与创新。所以很多高中音乐课仍然沿用包括“知识点——聆听音乐”循环教学模式在内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或者音乐课被其他课程替代。

二、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认识“双主体”教学模式的优点

1.教学更缓,思考更深

“双主体”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单向性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上速度变缓,积极引导学生推导,培养学生思考与分析音乐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常采用讲述法与聆听法进行教学。

如:在讲解高中歌唱模块①《芳菲田野》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如图)B段时。教师让学生先聆听音乐,然后再告诉学生这是赫哲人民在江中渔猎的情境,采用附点十六分音符有江水波涌之感与划桨之感,所以是波浪型旋律与划动型节奏,学生在碰到此曲的听辨题时可能会回答正确,但并不理解为何是波浪型旋律与划动型节奏。

但在“双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则采用层层引导、慢慢推进、稳步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B段教学实录(采用了情境创设与对比分析的手法):

师:同学们有没见过渔民捕鱼的情景呀?

生:有!

师:《乌苏里船歌》这首歌描写的就是赫哲人民渔猎的生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歌唱家郭颂自己参与作词、作曲,并且首唱的一首民族创作歌曲。

师:在江里捕鱼我们必然要做的是什么呀?

生:划船、撒网。

师:对,我们先来学一下划船的动作。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

生:(做划船动作)

师:好,我们现在一起来聆听《乌苏里船歌》的B段部分,同学们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与节奏的特点。

生:(聆听)

师:在聆听时同学们有感受到旋律与节奏的特别之处吗?

生:配上我们刚刚在聆听之前做的划船动作,在聆听时让我们有一种划着船在江中飘动的感觉。

师:是的没错,这就是我们船歌的特点,波浪型的旋律与划动型的节奏。

师:我们聆听着音乐一起用手指在空中画出旋律的走向,想象一下我们坐着船在江中飘荡的感觉,船底下江水泛泛。

生:(聆听歌曲并且手指在空中画出旋律走向)

师:是不是旋律音高的走向就像是江中的波浪一样起伏?旋律的起伏给人沉浮之感,若旋律是一条直线我们有没有沉浮感呢?(教师在黑板画出旋律线条)

生:没有。

师:感受到旋律中的起伏感了吗?现在我们一起聆听着音乐一起做划船的动作,并且和刚刚一样想象坐在船中,船底下的江水流淌。感受划动型的节奏与波浪型的旋律相结合,就像江水载着小船,小船载着你,你划动着小船捕鱼满载而归。

生:(聆听歌曲并且闭上眼睛做划船的动作,想象在船上划船飘动的感觉,感受赫哲人民满载而归的愉悦心情。)

师:除了旋律音高的起伏给我们的波浪感。在节奏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划动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节奏的组成。

师:在节奏中,出现了附点与十六分音符。我们试着去除这些附点与十六分音符试试看是否还有划动感?

生:没有。除了音高带来的起伏感,去除了附点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划动感明显减弱。

师:对的没错,附点与十六分音符在这段划动型节奏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前附点后十六分音符这样前长后短的节奏型,开始时好似感觉有种推桨时逆水的阻力,而后接十六分音符像是阻力已过顺水时的流畅。

在上述案例中,“双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放缓了教学的节奏,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互动,使学生保持积极活跃的思考状态。

2.活跃课堂,思想多元

“双主体”教学模式有别于“知识点——聆听音乐”循环教学模式极简的授课程序,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想的多元化,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品质的塑造。如高中音乐鉴赏②《非洲歌舞音乐》一课中《鼓舞》的教学实录:

“知识点——聆听音乐”循环教学模式:

师:在布隆迪“圣鼓”象征着国王的权利,象征皇族的正统与种族的延续。“圣鼓”是在特定场合表演的一种鼓乐,如国王加冕时或播种季节来临时进行表演。“圣鼓”表演时,首席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带领众鼓手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现在我们来聆听一下。

生:(聆听音乐)结束此片段教学。

“双主体”的教学模式: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聆听了《鼓舞》的片段,是不是使我们感觉心情澎湃、热血沸腾呀?

生:是,感觉音乐激烈而热情。

师:为什么我们会感觉热情呢?我们根据这首歌曲的背景来看看。在布隆迪“圣鼓”象征着国王的权利,象征皇族的正统与种族的延续。“圣鼓”是在特定场合表演的一种鼓乐,如国王加冕时或播种季节来临时进行表演。人们都希望能够有一位明君与大丰收,曲中表达的是美好的愿望与期许。从密集的鼓点中、欢乐的叫喊声中也可以体现出来。

师:在刚刚的聆听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除了鼓的节奏声还有什么?

生:是人声!有呼喊声!

师:对,没错,是人声。

师:你们再仔细听辨一下,人声又分为几种形式?是一人领唱还是众人齐唱?

生:有领唱部分也有齐唱部分,好似是一人领众人和的形式。

师:是的,非常棒。在这段鼓乐的开始,是高声长音的呼唤和齐声的应答。在乐曲的行进中也伴随着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形式。

师:老师对这首《鼓舞》非常感兴趣,我找了4条节奏型,希望我们也能来模拟一下类似《鼓舞》中的情景。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这4条节奏型。(如图)

生:(打节奏)

师:好,我们对这4条节奏型已经基本掌握。现在我们分为四组,第一组打第1条节奏,第二组第2条,第三组第3条,第四组第4条。由第1条节奏开始,反复两次后,第2条节奏加入,并且第1条节奏保持。第2条节奏反复两次后,第3条加入,第1条节奏与第2条节奏保持。第3条节奏反复两次后,第 4 条加入,4条节奏同时进行反复四次结束。

生:好的老师。

师:老师扮演领唱的角色,同学们扮演应和的角色回答老师“耶”或“诶”。

师:(老师指挥开始与每组切入的拍点、指挥鼓点的强弱与情绪。)

由此可见,“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体现自身的主体特性,对学生的理解与思考进行引导。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讲授知识的方法、形式等进行主体性的选择,对知识点进行破译、理解、转化、吸收、运用。促使学生保持音乐兴趣、享受音乐乐趣。教师与学生在这样一个“双向对流的双主体”关系中相互促进、相互成长。

(二)实行“双主体”教学模式

1.学校与教育部门层面

一是教育部门应经常对学校教学活动进行访查,对存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与“知识点——聆听音乐”循环教学模式的学校与授课教师给予指正。二是学校坚决实行“双主体”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授课形式给予高度的重视。三是扩大音乐教师的在编队伍,减轻在任教师的负担,同时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四是实行“双主体”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有更高的专业水平。由于经济、资源等因素各地区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所不同。建议开展面向山区音乐教师技能培训等活动,促进城市与山区教学资源与信息的流通。五是关于教学乐器短缺的问题,政府与学校应加大音乐学科的资金投入,建议学校应配备钢琴等必备教学乐器,对于其他小众乐器可采用音频、视频等方式使学生进行了解。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音乐软件都可模拟乐器发音,甚至可以选取某个乐器、某些音进行混合创作编曲。将音乐课堂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教师层面

一是教师对于自身职业倦怠,应积极进行调整。二是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科交流活动,学习各地音乐教师优秀的教学方式。积极与校内音乐教师进行经验分享与教学手段的交流,吸取各方教师的建议。三是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坚持练琴、练声,给学生更好的视奏与范唱。四是教师应积极实行“双主体”教学模式。应做详尽的课前准备,将教材内的知识与教材外的拓展都研读通透。在课中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课堂。课后教师应积极反思,授课时的不当之处给予自身严厉批评且积极调整。

“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行过程是艰难,但未来成果是丰硕的。需要政府与学校各方的支持与引导,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与热爱。“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即使在推行的过程中有各方的困难,我们也应坚定信念。

三、结语

音乐是一门有趣的艺术,它可以带给我们欢乐、欢快的旋律、节奏,会使我们身心愉悦。音乐也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我们应发挥它本身的活跃性,让学生在主科课程的压力下能够在音乐课上得以精神上的满足。“双主体教学模式”的音乐教学虽然使学生在课堂中依然保持着紧张的思考和积极转动的头脑,但是音乐是趣味的,旋律、节奏会给予我们心灵的放松。若音乐课只听学生喜欢的音乐而不进行讲解,那么音乐课将会失去课程的意义,音乐课依然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向学生普及基础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注释

①人民音乐出版社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歌唱.

②人民音乐出版社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

猜你喜欢

音乐课旋律节奏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轻快漫舞
7月,盛夏的旋律
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