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建构课程体系 多维度深化教育改革

2022-08-15王良妍王珂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育人学科

王良妍 王珂 _ 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立足“康乐里,给予学生生命成长的力量”的办学目标,努力拓宽学校办学边界,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多维度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1.坚持“五育”并举,整体设计,助力成长

“双减”背景下,学校提出“坚守本真,崇尚品质”的课程建设理念,坚持“五育”并举,构建了指向“康乐少年”六大素养的课程体系。学校坚持一体化构建课程体系的改革理念,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其分别纳入六大课程序列中,形成了学校“1+n+1”三维度课程体系。

其中,第一个“1”指的是基础课程,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关注基础能力,培养学科素养;“n”指的是拓展课程,推进课程纵深延展,尊重个性差异,提升核心素养;第二个“1”是指主题实践课程,实现课程跨界融合,注重实践体验,培养综合素养。学校再度审视课程一体化建设定位,聚焦于拓展课程,强调个性化、分层次、重差异,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拓展课程还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

2.尊重个性发展,分类细化,满足需求

在拓展课程的内容设计上,学校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以课程目标为引领,精心设计了五大板块的课程,形成多序列、分层次、菜单式课程体系,努力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一是以主题教育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学生成长阶梯等特色课程纳入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三爱”“四史”“五旗”系列教育,突出红色基因传承,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良好行为习惯。

二是以学科类辅导课程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学科辅导以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教学为主导,重在以学科素养提升为目标,确保学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学科类辅导课程有四个模块:学科实践课,落实研究性学习、主题探究,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学科提升课,开展学科知识补习、学科素养提高和思维训练;分阶主题阅读课,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拓宽阅读视野;学科答疑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三是以综合类提升工程促进学生学有优长。学校以培养每一位学生拥有两项体育技能为原则,整合精品社团、“城宫计划”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科技活动,促进学生优长发展。综合类提升工程分为普及层面的兴趣培养和提升层面的精品社团。普及层面以“城宫计划”为载体,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重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层面以学校精品社团为载体,注重梯队建设,以专业化培训打造学校特色团队。

四是以自助式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能。学校在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自助式活动。中高年级每周安排一次体能素养项目和一次体育技能项目,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相应的项目。

五是以实践类劳动体验培育学生责任担当意识。通过设置校园文明岗、家务劳动岗和每周大扫除、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日常劳动教育注重年段特点,如低年级的“劳动技能我学习”,中年级的“劳动本领我实践”,高年级的“劳动服务我践行”,重在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3.重构组织价值,赋能共生,协同发展

一是变管控为赋能。在学校治理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结构变革,赋予教师以角色、岗位和责任,实现“公转”与“自转”的有机协调。为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学校进一步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以课题为纽带组建科研工作坊,以名师为引领成立名师工作室,以学术研讨为平台组织骨干教师论坛,以党团为核心成立青年教师联盟,以培训为目标启动新任教师引航工程等。

二是变竞争为共生。学校积极打造和谐共赢的教师团队,实现了多维度的资源共享,汇集了优秀教学资源库,不仅便于教师自主提取,也能够实现持续的更新和补充。此外,学校积极开展了课堂样例共研活动,提升教研组的研究能力,如团队开展单元知识图谱共研、单元课样例共研、优秀作业样例共研等。打造创新型团队,由传统的简单竞争向有序共生转变。

三是变分工为协同。深化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包括教师之间、家校之间以及人与技术之间的协同,实现从分工负责到协同育人的转变。学校通过多种措施协同整合各类资源,如协调校内外资源、贯通中学资源、统整技术资源、引入家庭和社会资源等,共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此外,学校还积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将党支部建在年级上,压实扁平化管理,形成年级党政业务的协同管理团队。

4.优化育人管理,素养导向,提高质量

一是提高作业管理质量,以作业撬动全链条改革。为进一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学校以“五道防线”“一个闭环”和“五精要求”确保作业实效。其中,“五道防线”是指:一个标准,即批阅作业标准;两个图谱,即单元知识要点梳理图谱和单元作业设计图谱;两个公示,即年级每周知识点公示和班级作业公示;三级评价,即学生互赏、教师交流、定期抽检(教学处);一个梯队,即培训评价研究团队,研究知识点蓝图,形成评价资源库。“一个闭环”是指学校作业实现闭环管理,落实设计、布置、指导、批改、反馈、评价的闭环,实现全批全改。“五精要求”是指设计精心、内容精选、批改精细、反馈精准、评价精研,有效强化作业的育人功能。

二是提高教学管理品质,加强常态教学管理。核心是以一个主题、三个转变、四项要求、一个标准、三个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明确了育人为本、素养导向、赋能教师的减负提质要求,并通过常态课的研究与实践,制定了常态课评价标准。以“康乐杯”为平台锻炼青年教师队伍,以“金秋杯”为契机组织教师参加并观摩区级展示专场,精心设计校级研讨活动。此外,学校还聘请市、区教研专家走进学校,开展“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高质量作业的研究与实践。一系列举措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超学科”来啦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