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的秘密体验与成人的教育智慧

2022-08-15李树英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秘密成人儿童

李树英

做过父母的成年人在孩子不满周岁的时候,可能都做过这样一种游戏:当我们俯身靠近还只会躺在床上的小婴儿,用双手遮住自己的脸庞,然后突然展开时,婴儿会咯咯地大笑起来。这个游戏似乎超越了文化和国界,我们屡试不爽。在英文中,还有一个词来描述这个小游戏,叫“Peek-and-See”。这种游戏我们见得多了,做得多了,所以,很少对此再有好奇。

随着孩子年龄大一些,可以行走了,玩的游戏也开始多了起来,但最喜欢玩的游戏还是捉迷藏。在大人与孩子玩捉迷藏游戏时,我们通常会注意到,年幼的孩子在兴奋而紧张地寻找藏“身”之处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天真地以为,将自己的“头”隐藏起来,别人就不会发现“自己”了。儿童的“自我”和他们的身体是什么关系呢?这也是一个令人感到惊讶的地方。

孩子进一步长大,不再玩这种游戏了。他们开始真的可以将自己的身体隐藏起来了,大人一时半会儿还真的很难找到他们。小孩这时不仅能够隐藏自己的身体,还能隐藏自己的东西,甚至自己的想法了。这个时期的小孩,开始不再什么事情都告诉自己的父母或伙伴了,孩子开始有“秘密”了。孩子似乎变得不像以前那样天真可爱、不像以前那样愿意与大人交流。父母和成人在感叹之余,开始感到伤心,甚至感到害怕和焦虑。于是开始有了刺探秘密的冲动!问其原因,多数父母和老师都会这样回答,“我这样做是为了关心孩子。”

那么,孩子有秘密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儿童的“秘密”体验对他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儿童成长中的秘密,该如何与有了秘密的儿童相处呢?

好奇之心让我们变得更加关注儿童的“秘密”体验。父母和老师,如果环顾四周,会开始发现你对儿童的“秘密”体验变得敏感起来,你会更加注意到一些细节。你会发觉儿童有独特的体验“秘密”的方式,那些秘密的藏身之处、神秘的抽屉、箱子、衣柜、壁橱和记忆中的小阁楼、小木屋、古树丫等,对具体的一个儿童而言,可能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找一个藏身之处是儿童的一种典型的秘密体验。孩子有意躲在那个秘密的空间,让别人看不到自己,会感到莫名的安静,可以自由地想象、好奇和幻想。更有趣的是,当别人呼唤他的名字的时候,也许就离他几步之遥,他却屏住呼吸,不说话,还感到莫名的兴奋!事后也不与别人说起这个特别的“秘密”之所!

以一种特有的现象学方式去追寻儿童的秘密体验故事,并探究它们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我们可能会有很多新的发现。比如,我们会发现,当儿童隐藏一件东西或事情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隐藏自己的“想法”,是在隐藏真实的“自我”。秘密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与家人和亲人的“距离感”“分离感”;秘密让我体验到了两个世界,一个外在的世界,一个内在的世界;秘密让我体验到两个“自我”,一个外在的“我”,一个内在的“我”,甚至可能会体验到一个复数的、多重面具的“我”。秘密让我体验到了“我”是多么的脆弱,因为秘密有时候很难守住;秘密又让我体验到了“我”的特权,因为我知道的秘密你不知道!

进一步探究下去,我们还会惊奇地发现,秘密的体验原来与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相关!秘密可以构建一种“亲密”的关系,秘密又可以破坏这种“亲密”的关系。这样一来,秘密的保守、分享或泄露构建了人际之间的有“意义”的关系。

有了秘密,儿童开始成长,走向独立;有了秘密,还能保守秘密,这是一个成熟的标志;有了秘密,并能够保守秘密,又能够恰当地与自己最亲的人分享秘密,这更加是一个成长的重要标志。

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时代独特的“小秘密”。对儿童个体的“秘密”体验之独特关注,是教育现象学独特的人文视域。它能给教师、父母和那些与人文科学相关的卫生、医疗、健康和护理工作的专业人士以深刻的启迪。反思什么时候我们该去探究他们的秘密,什么时候该置之不理,给他们留下秘密的成长空间,这是一种成人的大智慧,需要我们有一种在具体情境中的敏感和机智。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当今社会,儿童的秘密空间越来越少。成人有时会打着“关心”儿童的幌子,利用高清摄像头和其它“智能”设备监控孩子,但同时自己却常常忙于其它的工作,忽略与儿童共同嬉戏探奇。我们应该让儿童去认知世界和体验秘密的空间,在那里发现自我,走向成长和独立。秘密和监控,是一对充满着矛盾和张力的逻辑辩证关系。我们需要转向个体的体验本身,从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提升教育的机智和敏感。

猜你喜欢

秘密成人儿童
成人不自在
愿望树的秘密(二)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心中的秘密
第十三章 进化的秘密!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