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江苏“智慧助老”专项行动为例

2022-08-15张倪雨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助老专项老年人

张倪雨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

一、“智慧助老”专项行动背景及意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超2.67亿,占总人口的18.9%[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850.53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1.84%[2]。《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年)》指出,江苏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显著[3]。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近年来,老年教育蓬勃发展,为积极老龄化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支撑。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手机、网络等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出行息息相关。但老年人群受限于各种因素,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困难,他们迫切需要跨越数字科技带来的鸿沟,共享数字智能化服务的便利。2020年,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加强老年人智能技术设备应用培训。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宣传与培训,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老年人智能化技术设备应用培训,帮助老年人更好运用智能技术。”[4]社会各方采取各种方式帮助老年人解决智能技术运用带来的困扰,使老年教育更为积极。

2020年底,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智慧助老赋能银龄”社区教育专项行动,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重点开展智能化应用操作能力、网络应用与实践、防网络诈骗等系列老年智能生活培训、辅导,促进智能技术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有效推广和应用,使老年人能用、会用、想用、敢用智能设备,主动融入信息化时代。”[5]使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化生活,享受到智能化技术带来的便利,感受到新时代的美好。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在老年运用智能技术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老年学习者的认可。

二、“智慧助老”专项行动的江苏实践

江苏省各市积极参与,精心组织开展“智慧助老 赋能银龄”社区教育专项行动,通过开展前期需求调研,了解老年群体在智能技术运用方面的学习需求,结合老年人学习特点,开展丰富的教育培训活动,缓解了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焦虑。2021年,江苏省“智慧助老 赋能银龄”专项行动培训人员71万余人次,为老年运用智能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开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发挥网络体系优势,完善组织管理模式

开展制度建设、做好项目统筹管理,是提升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各市教育局、开放大学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加强制度建设,为专项行动开展提供政策支持,发挥开放大学五级网络体系优势,为专项行动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如常州开放大学出台了《关于申报常州开放大学“老年人智能技术进社区”项目的通知》。各地采取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组织形式,扩大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的优质资源供给;畅通老年人接受智能技术培训的渠道,提高培训教育覆盖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决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如无锡市依托社区教育体系,将专项行动的工作重心落在基层社区,使老年人在“家门口的学校”就可以学习使用智能技术。南通市积极与各街道、社区、文化站联系,组织全市各区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召募社区教育志愿者,逐街道逐社区采集老年人信息,保证老年人的参与率。

(二)强化项目团队建设,提升专项行动服务能力

师资队伍、志愿者团队在“智慧助老 赋能银龄”专项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项目团队建设、提高队伍人员服务能力,是有效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项目的核心要素。各地通过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专兼职教师、志愿者团队建设,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如常州市为提高项目组教师理论水平,促进队伍专业化,组织各项目组教师参与江苏省“智慧助老”骨干师资培训班。苏州市结合32个社区教育游学项目、10个市民学习苑和7个老年教育赋能项目,聚焦老年人学习服务,开展了机构建设管理人员培训、实验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社区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

(三)研发课程资源,保障助老教育质量

课程资源的研发利用是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培训的根本保障,其关系着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的质量。江苏开放大学以“江苏学习在线”“江苏老年教育网”为平台,加大智能技术教育相关课程的建设力度,开发了预防网络诈骗、智能手机应用等一批课程,满足了老年人对智能技术学习的需求。同时,充分利用线上平台,鼓励各地积极组织老年人进行智能技术应用课程的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人智能生活,各地充分利用当地老年大学、社区教育中心等教育资源,围绕当地老年教育特色,加强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地开发老年人智能化服务特色课程。如镇江市各社区教育中心根据当地老年群体文化水平状况和学习需求,组织编写了《智能手机的使用》等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材、读本,开发了《老年人微信使用基本常识》等微课视频。2021年,共编写培训教材、读本32本,开发微课视频30个。徐州市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直观示范、分层教学、自主学习、寓教于乐等六项原则,在学习资源建设中坚持做到体现“适老化”,积极开发建设针对老年人的简单实用微课,探索方言类版本课程开发等。南京市通过南京广电集团公益栏目,在黄金时间段进行部分精品课程展播,这提升了老年人学习的热情,增加了学习的途径。

(四)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

不断丰富培训内容,灵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是提高老年人学习兴趣,保证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的重要策略。根据社会热点及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各地纷纷组织动员相关人员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面向老年人开展智能技术培训或志愿服务活动。江苏开放大学依托“江苏学习在线”和“江苏老年教育网”平台,开设“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基础培训”专栏,设置“智能手机使用”“老年图像处理”等多门课程,组织各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培训学习,实现线下面授和线上自学相结合的多样化学习。常州市实施家庭数字反哺行动,让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人将所掌握的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及时地传递给年老一代,帮助老年群体更充分地融入智能生活[6]。

三、“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实践反思

在开展“智慧助老 赋能银龄”社区教育专项行动过程中,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化、高质量化的特点,虽然各市在全面推动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不足。

(一)项目实施成效不够平衡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水平不同,专项行动实施成效呈现地域差异,各地的培训人次、规模、覆盖范围、社会影响也不同。另外,城乡之间也存在不均衡。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实践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城区及城郊街道,乡镇区域参与的人数较少,这是由于城市社区办学条件较好,社区老年人对智能技术接受度高,智能化水平较好。而农村社区办学条件相对有限,有的农村社区老年人对智能技术的学习意愿不强,且受交通不便等客观原因制约,导致城乡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实践发展不平衡。

(二)课程资源不够丰富

各市在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实践、课程建设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在课程建设中存在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的情况,课程的难易程度缺少系统分层,老年人难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学习效率不高。高质量、实用性的网络学习平台不够完善,线上学习资源少,难以满足老年人利用学习在线平台进行学习。

(三)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部分地区受专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及志愿者人数较少等因素影响,在开展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实践中出现培训课程单一、培训次数不足等情况。而许多老年人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容易遗忘,往往需要更多的培训时间及次数来达成运用智能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目标,这又需要更多的教师志愿者资源支撑。部分地区由于缺少相关培训经费、政策的支持,在教师培训方面也显得力度不够。

四、“智慧助老”专项行动效能提升策略

江苏在“智慧助老 赋能银龄”专项行动的开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丰富了老年教育的内容,摸索出能有效促进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实践的方法,这为推广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实践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营造终身学习氛围,提高老年学习参与率

加强活动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实践的参与率。在开展“智慧助老”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增强工作政治性,不断加强终身学习理念的宣传,引导老年人树立积极老龄化社会理念。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宣讲等多种形式向老年人讲解智能化产品的使用,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在全社会营造老年人融入智慧生活的良好氛围,优化“智慧助老”的工作环境。各类宣传平台可开设“智慧助老 赋能银铃”专栏,对于相关的教育教学培训活动、视频课程等进行推送,在各地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更多老年人主动参与学习。

(二)优化课程培训设计,提升老年学习满意度

提高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课程建设水平,优化培训课程设计,是保证“智慧助老 赋能银龄”专项行动成效的根本。要充分利用“江苏学习在线”“江苏老年教育网”以及老年学校、开放大学等开发的智能技术学习资源,做好资源整合与共享。充分借助区域内各级各类信息技术的师资力量,以教师进社区或课程开发项目共建等方式,弥补教育培训资源的不足。建成“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形成“智慧助老”教育培训品牌项目,完善学习平台建设,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在课程培训设计方面,要贯彻“以老年人为本”的原则,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帮助老年人享受智能技术的福利,提高老年人在使用智能化产品过程中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使用特点、学习能力、身体机能与行为特征,设计针对智能化手机的应用课程。在内容方面,充分结合时代背景,不断更新教学资源。

(三)组建教育培训团队,提高老年学习质量

为更好地开展智慧助老活动,各地要建立长效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师资学习交流平台,组织专兼职教师定期参加教育教学培训,掌握帮助老年人解决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为老年人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各地可鼓励高校相关专业、社会专业人才等到老年教育机构参与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培训、教学教研,不断壮大专兼职师资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老年教育名优团队。在开展教育培训过程中,充分吸纳社会各方力量,组建教育培训团队,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等更适合老年人学习。

(四)建立老年智能技术学习共同体,提高老年学习成效

社区要充分重视学习共同体建设,组织开展学习沙龙、经验交流等活动,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通过体验式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老年人了解智能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增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信心。为老年人提供课程培训的同时,可将社区的学习积极分子、数字运用达人等汇聚在一起,以“传帮带”的方式建立更多的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共同体,鼓励更多的老年人自学、互助、共治,辐射带动周边老年群体学习智能技术,在老年群体中形成学习数字技术的浓厚氛围,推进老年智能技术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

(五)依托“养教联动”基地,打造老年教育品牌

“养教联动”基地以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老年教育课程培训为主,实行多元互动、资源共享的模式,推动探索“四师一体”的支持服务形式,即由开放大学提供“学务导师”和“课程导师”,社区、养老机构等聘请“养老服务咨询师”和“心理健康咨询师”,为老年学习者提供学习、养生、保健、娱乐等一体化学习支持服务[7],在老年教育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智慧助老 赋能银龄”专项行动,可以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社区教育服务体系,依托当地的“养教联动”基地,发挥网络、人工智能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老年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基地资源优势,打造“智慧助老”特色品牌,提升基地内涵建设,发挥“养教联动”基地在老年教育中的阵地和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助老专项老年人
南京启用首批“助老车站”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助老”多功能老人床的结构设计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用“八心八促”方法做好助老工作
“买菜叔”的21年无偿助老爱心路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