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2-08-15谢远福
谢远福
(广西开放大学 教育技术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正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们对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保障体系的建设、培养高技能的网络技术人才队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性任务。因此,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要结合社会的需求,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工作的需要[1]。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信息技术界关注的热门技术之一,包含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是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电子商务、网络视频、远程教学、信息服务等都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智能化、多样化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
课程包含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网络配置与组建、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规划与设计等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网络的建设运行维护、网络规划设计方面服务于信息产业。
从现阶段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实施,在许多方面有了改善,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内容更新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产业的岗位需求变化多,导致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需求并不同频、教学情境与未来社会岗位相似度不大、实践操作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受限。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部分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较少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和行业情况分析,缺少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的研讨论证,部分课程内容不够严谨,缺少相应的人文情怀熏陶,课程思政内容不足,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同时,有些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把注意力放在旧的网络技术课程理论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对知识和技能做到精通,这是一种模式化的技术导向,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也不够灵活。
(二)教材选取存在不足
随着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资源更新速度加快,信息更新的周期也更短。部分教材使用多年、缺少更新,其结构、内容难以满足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教材的形式单一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三)部分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
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实际及课程特点出发,其对综合操作应用能力的要求更高,单纯依靠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难以达到高质量的教学目的,要加强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投入网络实训室建设的经费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实训需求,网络机房环境、网络设备、设备质量、维修速度等方面需要改进,课程教学需要向实践性教学转变。
(四)部分师资队伍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技术类教师的进修学习机会不多,且所接受的培训内容缺少更新,缺乏现代企业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加上教师与同行、企业交流机会较少,不利于“双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不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水平的提高。
(五)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学生技术技能评价要进一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高职教育改革探索中,教师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构建等领域作了不少有价值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知识考核的方式,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技术技能为主的特点,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于依赖标准化的单一考核旧方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不够科学的,容易忽略学生的多元创造性,从而影响学生的技术技能、综合素养的提高。所以,对现行的学生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积极推进教材改革,打造高质量特色教材
高职院校要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人才需求状况。因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在选用教材时要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教材要选择技术内容新颖,能与网络技术发展步伐一致的。可以选择一些国家示范性教材,也可以编写校本教材,在编写校本教材时,要有创意,融入课程思政,打破以往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做到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选用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能提供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让学生对教材感兴趣,想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从学科角度对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方面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深度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以模拟岗位工作环境为驱动,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支持下,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2]。采取“做中学、学中做”的“做、教、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借助多种信息手段来满足实际教学。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目的,以兴趣为引导。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可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突出个性学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指导学生如何学,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网络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职业素养。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加强实训,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实训模块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要探索出一套多模式的教学方法,把专业理论、实际操作、其他网络类专业课程融为一体,积极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教学,重点强化操作、动手、实践的环节。
(三)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要求,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项目或者到企业兼职,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提高专业带头人的综合素养。通过进修、考察、培训、企业实践等途径,使教师的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同时也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培养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师队伍进行整合:一是聘用专家、能工巧匠、高级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3],参与到实训基地和课程建设,指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二是到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入职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技能及理论培训,提升新教师的岗位适应能力;三是针对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进行周期性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实力。
(四)强化实验实训环境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实验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课程教学,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相配套。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有的学校投入的实验实训室资金不足,难以满足正常实验实训教学要求,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并重的专业核心课程,应整合实验室的优质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实验平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五)加强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平台,实现校企共赢[4]。学生到企业实践,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5]。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建立生产实习基地+定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培养,使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成为“准职业人”[6]。为了缩短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期,需要企业和高校的积极联合,以提高校企合作水准,同时也使企业逐步地投入到高校的教育课程当中。按照校企联合办学的有关协议,由企业为高校在资金、实际应用场地、配置部分行业专家等方面,企业承接部分实践性教育项目,并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择优录用合格的毕业生。同时,高校应该借助企业的校内外实习场地,形成深度的校企合作培训联动机制,以顶岗实习的方式,使学生从职业价值观、专业技能素质、实际专业技能等方面,体验企业的职业化、综合性、真实性的职业情景。此外,学校应通过和教育设施配备企业在软硬件技术方面进行联合,进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提高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六)改革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专门机构指导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系统
学院可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或学者,整合校内外具备考核资质的专职教师,设置独立的专业管理实践教育评价考核组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设立学校层级的,或者国家技能鉴定中心下设的企业管理等相关学科的教育考核中心。健全评价体系,并制订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形成相应技术专业的各种评判规范,指导学生选取适当的工作岗位和等级,为学生进行适当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评价,取得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合格证书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7]。高职院校的实践技能考评制度应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并遵循实践技能评判的客观性和规范性。
2.落实社会主义实践教育制度和职业技能评价规范的工作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教必须按照需要,同我国规定的职位类别和职务级别规范相匹配。推行学位毕业证、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和职务资格并重管理制度[8]。而高等职业技术培训的实际内容也须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鉴定与评价的要求相一致。我国高职技术培训课程体制改革的主要内涵是实践性教育要满足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评价的要求。随着我国高职培养双证制度改革与社会就业职业资格准入制的落实,会促进社会实践教育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评价方面在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方法、专业技能技术理论知识评价要求上的进一步统一和整合,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衔接。以计算机相关学科为例,如果将一些专业技能考试证书和计算机课程的考核要求相统一,学生获得相应专业技能证书,可免修、免考,或增加考核结果的级别。
3.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实现竞赛模式的教育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还应该积极举办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比赛,通过开展技术竞赛,不断获取实践经验,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以便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专业技术比赛既是检验实际教育质量的一个指标,也是学生开展实践性教育的有效形式。此外,由于实践技术考核的趣味性、竞技效果、实践性、观赏性,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专业技能评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中,可以建立专门以技术比赛为目标的各类学生社团、协会等。开展职务技能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开展实用性教学确定总体目标,明确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的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目标导向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励功能,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推行个性化发展,激励探索,走培养创新人才之路。
三、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推进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实践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程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充分开展校企合作,以此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同时,还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条能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网络技术高等人才的培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