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深入融合路径研究

2022-08-15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广西数字化数字

祝 扬

(广西开放大学 财务处,广西 南宁 530023)

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融合内涵

2016年,《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其特征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涵盖互联网络、5G等相关上下游产业,如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技术革新等;产业数字化即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相互融合,从而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赋能增值的过程;治理数字化则是在公共服务和政府治理方面运用数字技术,进而实现治理模式创新、管理效率提升。数据价值化包括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实体经济是以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为主体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集合,其涵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剔除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第三产业。

两化融合是指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使得信息化渗透到工业领域,从而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在产品、管理、技术等多个层面相互促进交融。产业融合是一种跨产业的经济现象[2],在技术创新、需求拉动、资源共享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不同产业、同一产业内不同细分行业间相互延伸、渗透,融合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

二、广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数据显示,广西2020年数字经济总量达7267亿元,同比增长1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3%[3]。近几年,数字经济在广西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产业集聚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南宁为核心,以柳州、桂林、北海为中轴的“一核一轴”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格局[4]。

(一)数字经济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2020年,广西数字经济产业化规模达850亿元,全国排名第15位,西部第4位,GDP占比4%[5]。2021年,广西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以上。高科技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2.9%,占全区高科技产业投资比重的68.0%。此外,国家级互联网直联点在南宁市设立,建成后大幅提高大型数据中心接入网络的质量。目前,广西5G基站已建成2.9万个,光缆线路辐射234万千米,4G网络和光纤网络覆盖广西自然村的比例达98%和84%[6]。

(二)实体经济产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

自2018年数字广西建设大会举办以来,相关部门积极贯彻大会精神,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目标,将数字技术与农业、服务业、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2020年,广西产业数字化规模达6400多亿元,占广西数字经济总量的87.5%[4]。

目前,广西已有54个县成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已达7000个,柳州大型工业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率超过90%。上汽通用五菱智能工厂项目实现生产制造过程全面智能化,电商赋能消费成效显著。2021年上半年,广西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9.66亿元,增长18%。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14.63亿元,增长81%[7]。

三、广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融合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身优势

1.农业数字经济进程加速

《2020年中国信通院白皮书合集》显示,广西农业数字化水平排名全国第五。广西打造的慧云农业为全国各地3000多家农业基地,提供农业生产标准化、自动化的智能管理,还充分运用大数据实时追踪农产品的供、产、销,涵盖种植、采摘、生产、销售供应等环节。建成了广西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数字技术赋能推动了柳州市柳南区螺蛳粉、来宾市蔗糖、横州市的茉莉花、都安肉牛肉羊等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8]。

2.服务业数字经济创新活跃

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智慧政务等服务业数字经济领域成果显著。2020年,北海市、钦州市、崇左市被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南宁市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一键游桂林”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累计接待游客59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734亿元。在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融合领域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其中,“爱广西”APP已成为最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程序,该程序能提供包括地铁交通、票务、就医购药、生活缴费在内的各种服务500多项,2021年,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300万。教育大数据挖掘及“途课网”智慧教育示范应用项目,集成了广西扶贫、农业、旅游等1TB学情数据,开放涉农、电商、建筑等数百门课程,为用户提供教育培训和教学管理服务,“数字人社”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的村级部署模式为全国首创,2021年已完成广西全部14268个村级点的终端部署,群众可根据实际需要在终端上办理社保卡信息查询、养老待遇认证等相关业务,推动民生服务更优质、普惠[9]。

3.制造业数字经济取得新突破

广西大力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和政务数据融合应用“百千万工程”。2020年,两化融合水平达46.5,玉柴股份的“黑灯工厂”使工人劳动强度降低95%以上[10]。项目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视觉识别、柔性生产等技术,将发动机铸造、加工、装配等全生产流程通过网络实现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加工方法、环境等全要素的互联互通,达成柔性匹配和精益生产,实现敏捷柔性智能制造。广西钢铁集团、防城港市5G智慧钢铁项目入选《中国钢铁行业协会5G优秀实践案例》,被《国家5G智慧钢铁技术白皮书》收录。

4.数字产业化飞速发展

南宁总部经济、柳州智能制造、桂林移动终端、北海电子制造和软件服务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加快建设,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获批升级为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东信、数广集团、北投信创等本土数字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华为、浪潮、金山、永中等信创软硬件知名企业落户广西,建成国产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存储设备等9个生产基地。

(二)制约因素

1.数字经济产业基础薄弱

2020年,广西数字经济产业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占数字经济总量的比重不高,贡献度仅占数字经济总量的12.5%,尚未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主要是由于广西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较少,以分散的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核心竟争力。企业相关产业配套的能力不强,尚未形成完整的数字经济产业链,未能发挥高效的产业协同作用,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另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一代数字设施不足,现有产品结构多处于中低端,多以代工组装为主,自主研发设计生产能力不高。

2.产业数字化水平不高

根据《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数据显示,广西两化融合指数全国排名22,处于第三梯队。广西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处于中下游水平,工业数字化水平亟待提升。此外,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与先进省区相比仍有差距,2020年广西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3.9%,但广西的网络零售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低于全国网络零售额29.8%的平均水平[11]。

3.高层次人才不足

高层次数字人才不足,尤其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数字经济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不足,导致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不够快。目前相关部门尚未针对数字领域的人才出台具体的优惠政策,数字人才的薪资待遇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区内开设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院校不多,相关专业的设置以及招生规模无法很好满足区内数字化人才的需求,现有的数字领域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常会选择到广州、深圳等区外高薪企业就业,造成高层次数字人才流失。

4.缺少关键核心技术

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竞争[12],目前,广西部分数字技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此外,由于缺乏高端科研机构和研究团队,研发经费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专利分布不均衡,导致广西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应用领域的创新相对较少,从而制约了广西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的进程。

5.统筹合力不足

广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融合涉及数字化建设相关的行政机构、高校和科研部门等,由于部门众多,但缺少详尽的措施对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义务进行统一规划,导致数字经济融合实体经济产业市场的进程较慢,统筹合力不足。

四、广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实现产业深入融合的路径

(一)大力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类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1.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数字经济类企业

对于数字经济类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奖励政策,鼓励外省的数字经济类龙头企业入驻广西,根据投资规模大小,政府分别发放不同额度的补助来促进招商引资,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产业。同时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优先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规模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益。

2.培育小微数字经济类企业

对于新创办的、符合政策的微型数字经济类企业,应给予优惠补贴、优惠贷款利率等,同时定期对企业经营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帮助小微数字经济类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3.围绕核心产业,完善数字经济产业链条

完善数字产业链,优化产业综合布局。以核心产业为中心,在北海、桂林等地打造电子材料、智能装备电子等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时布局高端装备、智能终端等领域,扩大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贯彻落实5G、人工智能、信创等数字技术产业,推进制造智能化、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二)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1.出台产业数字化扶持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助推传统产业转型赋能,如对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率达到70%以上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于缺乏数字化转型经验的中小型传统企业,可以通过成立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平台,定期组织有相关转型成功经验的企业以及行业专家,制定具体方案,定期调研、走访,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数字化的升级赋能。同时,行政部门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基金项目,以股权投资或者是优惠贷款的形式来进行扶持,解决升级资金缺口的问题,从而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的规模升级。

2.打造产业数字经济示范园区

推进数字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将大数据、云计算、5G等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优先打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数字化示范项目,从而更好地推动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也为传统产业领域中尚未实现数字化变革的企业和个体提供可以学习与借鉴的实例。

(三)建立数字人才培养机制

1.建立数字技术人才和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

首先,充分利用广西高校资源,成立数字技术学院,其次,设置大数据技术、云计算、5G相关专业,配备专业教师团队,编写与广西数字技术发展需求所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为本土服务的数字技术人才。同时,鼓励企业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并定期组织数字人才的社会化培训,扩大广西数字经济人才的队伍。此外,相关部门应设立数字人才专家库,这不仅能够将数字领域的人才汇聚在一起,在遇到专业问题时,还能够通过咨询专家及时得以解决,有利于政府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方面作出科学决策。

2.完善数字人才专业技术职称体系

设立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数字人才所属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制定工程系列数字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规定,明确职称任职条件、业绩情况、学术成果、工作经历等要求,从而更好地完善数字人才培养与管理体系。

3.发展产教融合一体化模式

鼓励高校与知名大数据公司、互联网、云计算相关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搭建产教融合一体化合作平台[13]。将数字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产教融合的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就业的机会,也促进本土数字化人才建设。相关部门以及区内数字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大数据等相关比赛或学术交流会,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合作,推动广西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发展。

(四)建立数字人才引进激励机制

基于广西数字人才不足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数字人才引进的方案,明确所需人才的专业、工作经验、业绩成果、科研成果等具体条件,按照人才的急需程度进行划分,划分为一类人才、二类人才以及普通人才,通过给予一次性奖励以及优惠购买住房等优待政策或高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薪和福利,从而引进有经验的数字人才,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入广西,更好地推动广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融合的深度发展与相互促进。

(五)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广西区内各数字经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14]。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融合、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不断完善广西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从政策、人才、产业等方面、多层次地完善广西数字经济发展机制。

五、结语

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实体经济产业的模式,同时也变革了经济价值的创造方式。因此,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产业融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研究基于广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融合实际,探索了广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深入融合的路径,提出了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布局方法,以期促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广西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