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三全”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
——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学生思政工作为例

2022-08-15卢麾俞乐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教育家 2022年51期
关键词:学系三全服务团

卢麾 俞乐 |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青年肩负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他指出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要求全党要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研究生工作组(简称“地学系研工组”)通过深入学习“立德树人”的理论背景与时代意义,理解和领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创新与发展,在研究生思政工作中积极做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抓手。

“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实现地学系教职员工全员育人

落实青年的“立德树人”工作首先要立师德,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队伍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成为“育人者”,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其使命感和荣誉感,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动履行育人的职责。地学系教职员工开展全员育人。党委通过创新党团日活动形式,在实践队伍中设立临时党支部,鼓励支部开展党组织生活,引领同学们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进步,引导更多优秀的青年在实践中递交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报到。在课程学习中,各位任课教师把控课程设计,安排实践活动,在课堂内外渗透立德树人主题。研工组带领德育助理、带班助理在党团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体现立德树人。学生导师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知识,共同探讨,在科研中,引导学生在学术上有所成长,服务国家发展。就业主管老师以座谈会、启航沙龙等形式,帮助同学与企业建立桥梁,通过优秀校友的宣传,为学生做出榜样示范,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勾勒就业蓝图。教务专员老师为同学们明晰培养要求,辅助同学个性化定制培养方案,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地学系研工组充分尊重信任青年学生,每年组织约30名博士生开展“初心服务团”社会实践活动。清华大学“初心服务团”是在2019年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精神而组建的学生组织,秉持“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核心理念,动员来自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同学发挥专业所长,服务基层、解决问题。地学系博士研究生们于暑期奔赴北京、山东、上海、江苏、湖北、广东、安徽、宁夏、新疆等地参加社会实践,由知识的学习者转变为问题的解决者,为实践单位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有效的实践成果。每支实践队伍至少配备1名指导教师,平均指导约10名同学,从思想教育、科研探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引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2021—2022学年,地学系共派出14支实践队伍,涉及领域从台风预报、生态修复、碳排放核算等专业领域到蛋白质三维建模、人工智能等交叉领域。

同时地学系的教职员工严格要求青年学生一方面勇攀科研高峰,拓宽人类知识边界;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地学系师生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波恩会议中担任了技术议题“77国集团+中国”协调员,为协调发展中国家立场,维护发展中国家团结和整体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在“蓝天保卫战”和北京冬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中提供关键数据和关键技术,并提出协同降污减碳的中国方案,供其他面临大气污染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参考借鉴;曾在“澜湄合作”和国际流域争端中提供关键数据和论据,有力反驳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污蔑和诽谤,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科技支撑。地学系师生利用自己的科研技能和报国热情,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事务,为祖国发展乃至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这些事迹在学生心中立下了“德”的榜样,激励同学们为国学习、为国科研。

“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实现服务社会的全程育人

清华大学地学系复建之初就有与传统地学不同的特色,迎着新时代、新形势建设,一直致力于集成、综合并应用科学知识解决诸如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灾害潜在威胁的辨识与防范、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后果等社会问题。深入研究地球系统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高层次人才。

“初心服务团”全过程培养模式为同学打造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培养途径。研工组在新生入学时,设计了有关“初心服务团”系列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为同学们介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措施,明晰未来发展路径。在学期中、寒暑假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组建实践支队前往全国各地。充分尊重学生在实践中的自主性,由支队内部民主选举出支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和分工方式,自主设计调研课题、调研方法,最终形成调研成果助力当地发展,拓宽学生个人未来就业渠道。

在实践前,地学系研工组严格把控实践基地质量、审查各支队行前计划、掌握支队成员和基地情况,搭建学生和基地的沟通桥梁;组织博士研究生参加实践前的工作培训,鼓励同学们报名骨干研修班丰富实践形式;选课结束后,建议学生们主动同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和联系,完成社会实践前期准备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地学系研工组密切关注各个支队的调研现状,通过线上沟通、电话指导、实地走访等多种渠道保障支队成员的外出安全和实际收获。在调研结束后,召开实践总结会,各支队交流工作成果、实践感悟,并进行各支队评比选优,树立典型事迹。

地学系研究生借助“初心服务团”平台,牵头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对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主题,前往洛江区为当地解决臭氧污染设计了样板方案。这次实践过程中,地学系始终坚持对实践队员的“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在最初招募实践人员时,没有仅依据年级高低来筛选人员,而是充分信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个人担当,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综合能力做出判断,组成实践队伍。即使队伍中有应届本科毕业生,系内党委副书记、研工组组长等老师仍充分信任实践队员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同时,在实践队伍出行前,系里一方面调配高性能计算机为实践提供计算支持,一方面贯彻对实践质量的“严格要求”,请系内的相关专业老师对实践内容提出指标要求。充分的尊重信任激发了实践队员的内在动力,而严格要求又给实践队员指明了工作目标,两相结合下实践队伍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初心服务团10天内成功解决了当地三年未解决的问题。此外,服务团还在医疗资源充分性、空气污染的人类健康效益等方面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扎实的科研支撑。“初心服务团”社会实践充分体现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特色。

“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实现学术生活与学生活动的全方位育人

清华地学系“初心服务团”从探臻讲堂、思想引领、就业引导、学业帮扶、志愿服务、劳动教育六个方向为研究生学习实践、就业创业搭建特色培养平台,培养一批既有出色专业能力,又有服务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通过“初心服务团”搭建起社会实践与学术生活和学生活动的桥梁,使学术生活不再是空中楼阁,学生活动也不再千篇一律。

以研究生的专业优势结合地方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基层民众生活中的重要关切,切实为地方发展做出贡献,除了反映与时俱进的教师教育水平与制度保障外,同样处理着“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的关系。学术生活与学生活动的矛盾通常在于,多数学术研究的方向虽源于实际、用于实际,但内容上很难直接应用;多数学生活动也旨在参观性地认识学术上的内容,在实际中应用到何种地步却不得而知。实质上这是对研究生缺乏了一种“信任”,更不谈与之相匹配的“严格要求”。“初心服务团”实践活动的推出,首先源于对青年的尊重信任,相信青年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地方实际,相信青年学子的能力和素养,相信其可塑性,充分给予尊重和信任,鼓励发散思维、创新创业。另一方面,由于青年人生活阅历有限,对于很多事物的看法具有局限性,高校教育在引导的同时,更要尊重青年成长的规律,给予青年真正的理解和信任,倾听青年的心声。在此基础上,高校仍需对青年有严格的要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进行道德实践,勇担时代重任。地学系研工组摒弃形式主义,真正从青年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要求青年,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

同学们通过投身企业工作、地区支教、公益志愿服务、社区劳动教育、科创服务等多种形式,利用学期中或暑期前往各个实践基地,解决地方政府、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完成实践项目。在实践中融入党建活动,实地探访红色基地、著名街区、历史建筑等革命旧址,开展党史学习交流,引导同学一起学党史、共进步;邀请科技专家、知名院士、教授、与同学们对话,面对面交流,助力国家科技进步;通过召开校友座谈会、企业参观交流、就业动员会的形式,开展就业引导,增进学生对自己的学科前沿及产业发展的了解,激发对未来就业方向的深入思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担任周年庆典、体育赛事、大型国际会议志愿者的方式,在志愿服务中奉献青春热情,保障国家重大活动顺利举办。地学系多角度全方位为青年学子提供成长发展空间,以尊重信任为前提,以严格要求贯穿始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做到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统一。

学生成长与体悟体现立德树人成果

培根铸魂,浸润家国情怀。地学系2015级一名博士生,立足西南河流对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相关课题,在“初心服务团”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和实地考察。该同学在实践结束后感慨道:“这样的一次考察,虽然路途艰辛,却使我在博士研究中得到了与以往观念完全不同的信息,让我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避免忽视实际情况的错误,我更加体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短短的六周,提升了我的科研态度,我体验到实测数据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意义;认识到在学术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我会继续前进,脚踏实地走好我的学术道路,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当成座右铭,在未来的日子里认真践行。”

发挥青年科研工作者热情,促进成果实际应用。地学系2018级一名博士生暑期前往上海气候中心实践,该同学基于机器学习结合气候模式和历史观测资料,搭建了预报上海徐家汇夏季高温的神经网络模型,为实践单位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这位同学说:“虽然高校与气象局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但对大气科学领域来讲,高校是科研成果的主要提供者,也是气象预报预测理论发展的主要引领者,而气象局是气象科研成果的需求者,两者本应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然而现实却是做研究的人长期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做研究,很少有毕业生到气象局开展一线预报工作。这导致气象局对科研成果有强烈的需求却不知从何获取,而高校的科研成果也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实际产出,成为‘空中楼阁’。要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进产学研合作必不可少,让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脚踏实地’是必须要求,而缩小产学认识鸿沟正是第一步”。

实践出真知,为祖国发展建言献策。历次“初心服务团”实践中,地学系 2018 级的一名博士生曾作为支队长带领支队 7 名同学开展课题为“多源卫星资料降水融合反演”,通过开发人工智能算法,为解决气象局实际业务中存在的大尺度降水反演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该方法准确率较高,并在2021年7月过境中国的台风“烟花”中得到实际检验,展现出在降水检测中巨大的潜力。另一名2019级的博士生作为支队长带领安徽黄山支队的26名同学积极开展专业访谈和调研,对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广东佛山南海实践期间,2019级的一名博士生深入基层,多次实地考察西岸片区林业状况,掌握森林资源和防火现状、古树名木现状等基本情况,将生态学专业知识与森林保护实践相结合,与团队协作,为建设西岸片区林业综合示范区建言献策。

清华地学系研工组充分发挥“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工作特色,利用“初心服务团”为载体,以信任和理解为基础构建高校师生沟通的桥梁,让青年学子充分感受到关爱和关怀,引导青年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心融入社会实践中。最大化地尊重青年学子的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和弘扬具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鼓励青年学子发散思维,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注入新鲜血液,积极思考开辟更好更快的途径。与此同时,在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的今天,青年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思想的波动与干扰,在开展青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教师除了要树立积极榜样、给予充分信任和理解外,仍需对青年有严格的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青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进行道德实践,勇担时代重任。在“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的结合下,清华地学系积极探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新理念,实践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立德树人模式。

猜你喜欢

学系三全服务团
在“试点”上为科技服务团“搭台”
2020年上海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举办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梁家河活动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安康活动掠影
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学系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
坚持“三全”原则实施“三项”工程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