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相关政策与研究综述

2022-08-11池州学院商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改革

(池州学院 商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陶 耘,项桂娥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若干意见》(“一号文件”)首次写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件提出: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捕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态,优化调整生产结构,实现供给侧与消费的动态匹配。即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促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1]。政府已把农业大数据支持,科学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后农业改革的方向,政策密集出台,促使大数据建设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步入快车道,取得显著成绩。文章重点梳理农业大数据及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总结研究最新成果,展望基于农业大数据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未来的研究方向。

1 相关政策综述

1.1 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综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就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工作重点。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年意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做出较为全面的规划[2]。此间各部门还出台了其他政策保证改革有效实施。如《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农业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智慧农业建设为方向,从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构建着手,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创新应用能力,完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3]。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的通知》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绿色标准化、高质高效生产行动实施方案,支持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4]。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2019)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19)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解放发展乡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6]。

目前,农业政策主要从四个方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转型: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科技兴农,科技富农;保护耕地资源,遏制土地资源侵占;保护环境,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调结构: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加大优质农产品生产投入;合理管控农业产品市场,不断完善运行风险和管理机制,实现农产品的高效运作;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和资源,平衡农产品供需关系,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农业的发展改革之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向共行[7]。

重建设:包括农业市场机制建设,金融体制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物流体系建设,数据平台建设,人才体系建设等。

强服务:加强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的服务体系的完善。

1.2 农业大数据建设政策综述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倍受重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则让农业大数据建设的作用及意义更显突出。国务院2015年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农业大数据发展是主要任务之一,提出“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2015),《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2016),明确了我国农业大数据发展应用的顶层设计。

对2015—2021年47个农业重要文件分类汇总发现:政策分别从行动方案、基础建设、市场环境建设、主体培养、应用深化五大方向,对农业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做了有计划的部署。

表1 农业大数据政策汇总

从表中看出:2015至2021政府对农业大数据及其基础环境建设的质量和速度要求不断提高,对数据采集、数据整合、数据管理、信息化建设、网络普及、物联网建设、农业智能应用、物流及冷键物流建设、农业管理及商务、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等各环节都做出分步骤分阶段的全面规划指导,不断加大推动我国农业大数据建设快速发展的力度。同时,2019至2021对市场环境建设和主体培养也更加注重,如财政的扶持,金融保险的投入,产品及市场标准的规范,农民及农业经营主体的全面培养。

结论:政策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相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大数据建设都将是政策重点,为新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新农民生活富足幸福保驾护航。

2 农业大数据研究现状

2013年6月,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山东农业大学成立。2016年农科院成立全球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从2013到2021年大数据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相关研究也持续升温。

2.1 文献分析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以“篇名“农业大数据”为条件检索到相关文献474篇,其中期刊论文414篇,学位论文12篇,会议、报纸文章各11篇。分布如图1:

图1 2013—2021年农业大数据研究文献分布

可看出2013—2021年农业大数据的研究基本呈上升趋势,2016年后关注度倍增。仅2020年发表的文献已超100篇。进一步分析样本文献主题词得到主要主题词38个,次要主题词39个。

结合主要和次要主题词统计,可看出农业大数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表2 农业大数据2013—2021年研究文献主题聚类分析结果

2.2 研究方向综述

2.2.1 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针对农业大数据建设的技术方面,吴海洋系统分析了农业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架构、核心技术、应用方向,提出了系统科学设计的相关建议[12];李强等在研究农业大数据核心技术及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提出集成各先进数据采样方式,建立分布式、模块化、高效精准、低耗可持续的农业动态数据采集管理平台[8];李景如等调研了几大农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建设农业大数据云平台的参考建议[9];任孟霞对比各农业大数据平台特点,研究设计精确的农业大数据分析平台[10];李杨从管理保障制度、联动机制、规范数据采集标准、开放平台接入接口、推进协调合作等方面提出平台建设方案[11]。

农业大数据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项目案例上。马智俊,胡杨开发基于Android的移动农业大数据平台,以智能手机为载体,运用语音图像识别、温湿度传感器、高德定位等技术,完善了各种必要功能,满足农民全面、广泛、方便获取农业信息的需求[15];顾颖,祁小敏基于GIS构建南京市农业大数据可视化平台。用户可在可视化操作界面输入某类农业数据查询关键词,GIS应用层使用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农业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查询结果,并以各种形式可视化反馈用户[16];张保岩对天津市农业大数据处理中心项目进行了详细论述。中心平台统一和衔接农口各单位数据整合和资源共享,汇聚全市涉农数据,实现各涉农领域、各垂直专业、各业务链条同频共振,为天津农业改革发展、高效决策提供保障[17]。刘宝印,杜洪燕提出在肇庆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大数据中心的建议,并对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思考[13]。丁作坤提出规范数据标准,融合数据孤岛,重设业务流程,开发安徽省一网通农业业务系统,构建在线模块辅助功能,包括对农业各形式数据的知识挖掘和价值提取等;可视化的智能精准管理推动安徽农业智能化建设[14]。

2.2.2 大数据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宋启平将大数据和农产品销售结合研究,指出数字营销在农产品营销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策略[22];黄港作集中研究农业大数据在共享农庄中的应用,提出一系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23];李文萍、杨秀娟等都认为农业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可促进其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突破,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的快速发展[18-19];于志广从推广电商平台,拓宽农业经营模式等多维度,结合实践探讨农业经济管理中农业大数据的具体应用[20];姜泽臻着重研究农业大数据在农业风险防范中的作用,提出加强农业大数据应用,有效防范农业风险[21]。

2.2.3 大数据时代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 信息化的研究较早,2014年张浩然等就指出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24];张文达,杜建伟[25],韩沙,马德新[26]认为大数据技术加快推进了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整合发展进程,为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提供了动力[25-26];

孙九林等绘制了2025、2035、2050年发展农业大数据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图,提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发展:科学规范农业大数据体系建设,建设一体化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建设农业大数据产业基地,深化农业大数据应用,打造应用生态集群;建设城乡一体化信息体系,构建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空地海一体化的农业农村网络空间[27]。

2.2.4 农业大数据服务农业生产 袁连奇,姜旭鹏阐述了农业大数据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28]。

张立辉积极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农业新模式,将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引入农业,实现农业管理智能化、种植技术标准化、种植过程可视化、劳力管理最优化等,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29]。

吕敏,袁帅对河南省数字乡村建设进行调研,说明运用农业大数据,为涉农领域提供精准服务,已成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30]。

2.2.5 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桂淑红从“促进农业发展、丰富农业技术、预测农业生产、提高竞争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完善农业经济监督机制”探讨农业大数据在构建智慧农业中的决定性作用[31]。

王丽萍团队基于spark核心技术,设计具有海量农业数据存储与分析的挖掘系统——莒县智慧农业大数据项目。项目从日常数据监测到大数据分析预警,从农业生产到农业产品追溯数据整合成闭环,形成较为完善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处理应用整体方案[32]。

李淼,吴华瑞认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对推进农业智能化发展有重要作用[33]。

孙忠富等认识到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综合分析区块链应用于数据管理的安全特质: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建议在大数据安全建设上深化区块链的作用[34]。

智慧农业需要智慧农机应用,只有大数据、互联网的结合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进而进一步实现智慧农业(杨方圆,段孟尧)[35]。

山西三友和智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传感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超级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实时收集农业生产数据信息,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和运算,实现农业精准管理、帮助农户作出经济、高效的生产决策,建设基于农业大数据智慧农业全产业链[36]。

余万民等以农业大数据整合集成与建库、农业大数据共享为主导,用Hadoop技术,基于J2EE平台和构件,构建贵州省农业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全面支持贵州省农业云服务[37]。

陈建云也基于Hadoop云计算平台设计安全可靠的农业数据处理及管理平台,建立更加精准的智慧农业控制系统[38]。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现状

3.1 文献分析

以“篇名=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条件检索CNKI得到相关文献1253篇,其中期刊论文897篇,学位论文32篇,会议文章27篇,报纸文章194篇。其年度分布如图2:

图2 2015——2021年农业供给侧改革文献发表年度趋势

从图4可看出2015—2021年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研究基本呈拐角线,2016年2017年关注度倍增,仅2017年的文献超500篇。此后,从文献发表情况看,研究似乎进入平静期,分析样本文献的主题,可知研究更多落实在各方面实践上。汇总样本主要主题词37个,次要主题词40个。

结合主要和次要主题词分析,得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集中在六方面(见表3):

表3 农业供给侧2015—2021年研究文献主题词聚类分析结果

3.2 研究方向综述

3.2.1 背景及目的研究 李军国[39]、王家显[40]、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和动因是农业发展面临急待解决的各方面问题:(1)农产品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进口农产品市场价格低,冲击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3)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生产生活环境破坏;(4)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农民增收面临挑战;(5)优质耕地不断缩小,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农业科技创新不足,人才储备缺乏等问题突出[39-40]。

杨枝茂认为要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需通过全面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创新、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积极发展新型农业以及深化新农业农村建设等方式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41]。

王国敏,常璇认为中国农业发展中累积的农业生产能力低、综合农业效益低、国际竞争力低的“三低”矛盾倒逼选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2]。

左海霞,李万明指出我国国情特殊:“地少人多、资源普遍较差、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加之各地政府部门为发展各地的农业出台的地方政策,导致农业发展供给结构失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43]。

赵意焕提出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本质要求构建统筹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的科学大农业发展[44]。

综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是基于我国农业发展转型现实困境提出的,主要针对其过程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主要目的是通过宏观调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资源实现我国农产品供需平衡的目标。

3.2.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核心 刘英认为农业供给侧的内涵即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调整农村生产模式,去(低)产能、降成本、补短板;打造可持续性的粮食价格及补贴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打造有竞争力的粮食产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45]。赵安之认为其内涵就是要解决人(人才)、地(用地)、钱(融资)等原始要素的配置问题[46]。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付菊香,吕鹏认为是生产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保证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质契合消费者需求,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47];肖章认为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数量、品种都符合消费者需求,实现产地与市场无缝对接[48];宋圭武认为是变原子型生产方式为合作型,充分发挥规模和分工经济均衡优势[49]。

综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民、农村集体企业或组织、各服务企业、政府部门等多个主体利益均衡的博弈,是实现新农业优质发展,新农村环境优化,新时代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农业领域深层次变革。

3.2.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难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叶兴庆提出可从三个维度来推进:提高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50]。付菊香,吕鹏认为可分为三个方向:去库存与调结构并举;降低生产成本与提升国际竞争力并行;补短板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51]。王海岩认为是:经营成本、人工成本[52]。胡鸿雁着重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质量、创新农业产业体制三个层面逐步推进[53]。王国敏,常璇提出必须内外双向发力,农业内部改革要找准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基于经营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三产融合;农业外部重点完成新型城镇化建设,内外改革联动,有机结合,形成合力[42]。赵意焕认为关键在于平易农产品价格波动、优化布局生产力、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完善新农业主体合作经营等方面[44]。

王家显提出难点在于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切实提高农产品品质,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等[54]。

邢韵龄指出我国农业面临的中高端需求不能满足、供给失衡、经营效益低、国际竞争和内外环境等压力和问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首要解决的难点[55]。

综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调结构、强建设、补短板、优配置、保环境、促创新、稳价格、提效率、降成本、重品质,难点在于有效解决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完善产业链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 结论及展望

4.1 研究不系统

农业大数据建设及农业供给侧改革都是系统的项目,目前少有研究者对其全面系统持续关注。

4.2 实践实证研究较少

从研究内容统计来看,概念、内涵、特点研究较多,而且观点趋同,实践实证研究偏少,说明项目还在积极探索中。

4.3 跨学科研究不到位

不论是农业大数据还是农业供给侧改革都涉及经济、政策、技术、生产、环境、资源等各个学科各方面。基于各学科的研究较多,跨学科综合研究不足,对改革的全面规划少。

5.4 两者结合的研究不够

从统计看,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离不开农业大数据建设,但两者结合,综合性研究不够。

5.5 国外经验借鉴不足

农业大数据建设和农业结构优化发达国家都开展得更早,有了一套成熟的发展经验。但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只有少数学者关注国外经验。

综上,今后研究应以有效大数据支持,总结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全面规划农业供给侧改革,统筹管理农业供给侧要素,优化结构,创新需求侧,持续探讨不同阶段改革的本质问题、路径和有效模式。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改革
改革之路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改革备忘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