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课程的思政改革思考
2022-08-11王珍珠
王珍珠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茶文化通过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国诸多的文化元素,集成了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在当今茶艺既可以作为民众谋生的渠道,又可以作为体现艺术的方式。我国众多高校将茶艺课程作为选修课,旨在向学生传述茶文化历史和茶艺基础技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度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对我国历史高度认同,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人文情怀。为了更好地显示茶艺课程的育人功能,可以与思政课程结合。
1 茶艺课程思政中注重学生文化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1 茶艺课程文化基础知识教学重心
茶艺课程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明礼、选茶、择水、备具、冲泡、布席、品鉴等。在茶艺课程文化基础知识教学中,其核心首要是提高学生茶艺技能,培养学生茶艺行为规范,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文化素养和行为习惯的良好培养奠定基础。
1.2 组织茶事活动的重心
茶事活动的组织开展,其目的是将理论用于实践,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茶艺技能和茶艺行为用于实践之中去。在组织茶事活动中,相关教师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要根据学生上堂课所学的知识有目的地组织开展茶事活动,在组织开展茶事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活动地点的选择,最好选择安静舒适的场所,这样学生更能心无旁骛地进行茶事活动。同时在组织开展茶事活动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合作,这样学生才能在茶事活动中树立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最终促进学生茶艺文化观念全面发展。
通过组织开展茶事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悟中国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渊源深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的茶艺技能,潜移默化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融入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最终达到弘扬茶文化的目的。
1.3 茶艺文化创新服务
创新和服务作为茶艺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法则,在新时代,茶艺文化的传播、传承都需要紧抓创新和服务。在当今,茶艺文化创新服务需要紧随社会发展的特点,在不影响茶艺文化的内涵上最大程度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将民众追求真、美、善的特点体现在茶艺文化中去,以此达到文化传播、实践创新的目的。
2 三维课程目标凸显课程思政教育特色
2.1 价值观树立
在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价值观树立作为课程三维目标之一,而茶艺文化作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一,将茶艺课程的价值观树立目标确立为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通过茶艺课程的思政改革让学生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中国历史文化高度接受和认同,进而认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学生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品德的可塑之才。
2.2 能力培养
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能力培养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茶艺技能,提高学生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关于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树立是紧密挂钩的,学生价值观正确树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茶艺课程的兴趣,学生才会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去,学生的茶艺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地提升。
2.3 知识传授
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下的知识传授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单向指的是教师一味地讲解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学生被动地学习,双向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合力,学生自主地学习茶艺课程,教师为课程教学的引导者。
在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为了更显著地体现课程思政教育的特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改革,在不影响茶艺课程教学实效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并接受中国茶艺文化,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茶艺课程思政教育的特色。
3 强化育人功能丰富茶艺课程思政改革内容
茶艺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强化“茶艺”课程的育人功能,可以丰富思政改革育人内容。茶艺课程思政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并行的特点,这是知行合一的体现,同时也是强化茶艺课程育人功能重要渠道,在高效的理论指导下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具有方略,更具有指引;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对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会更加透彻,以此更能发挥思政课程的价值。
茶艺课程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发展学生领悟茶艺文化的思想,树立学生传承茶艺文化的理念,让学生在茶艺课程学习之中深谙中国茶文化之道,大晓中国茶文化之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茶知文化,以茶悟道理。因此,在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需要正向传播茶艺文化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并将这些功能高度融合于课程思政改革体系当中去,以此促进学生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茶艺课上,思政的内容要具体化,要形象化,最好可以直击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比如“借茶修为”,要求学生深度了解并实践泡茶、品茶礼仪,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国茶艺文化中的“和”和“敬”,“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优良元素,在茶艺文化中也有体现的,泡茶、品茶是生活之享受,这是“和合”的思想体现,因此,通过多次泡茶、品茶实践,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平和安定的理念;“敬”一直以来都是华夏民族的标签,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上敬老,下爱小,在茶艺课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两点内容针对性地思政改革,让学生延续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同时在这样的思政改革课程学习中,学生的仪表、谈吐、举止都能得以规范,这对学生个人魅力和文化底蕴都有显著效果。
4 构建五位一体思政育人茶艺课程教学体系
4.1 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指的是对为人处世行为方式的规范。华夏民族历来有敬茶的礼仪,这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待客之道,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敬”的直接体现,“和”是以和为贵;“敬”是尊敬客人。就好比在整个茶艺活动中所存在的诸多礼仪规范都能直观地体现出我国茶艺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同时在为客人斟茶的过程中也显示出了“敬”的理念,最直接体现出对客人尊敬的茶艺活动包含准备干净、雅致、美观的品茶环境;根据客人喜好选择茶品,精心泡茶、斟茶是对客人的尊敬,所以说中国茶艺文化不仅仅是修身养性的艺术,更为为人处世、结实挚友的渠道。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事活动处处体现着尊重、关怀、和谐,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饮茶人之间的顾虑,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让饮茶人席地而坐、潜心而谈,所以说茶艺课程教学的首要便是规范学生的行为,端正学生的态度,传输给学生的正确的茶艺礼仪。
茶艺课程教学中的第一堂课便是茶艺礼仪训练。因此在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要以学生行为规范为基本准则,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茶艺礼仪,如基础的看茶、选茶、泡茶;茶品、煮水;斟茶。并要求学生在实践泡茶过程需要注重基本“礼仪”,如爱惜茶、珍惜茶、尊敬客人,从而体现出茶艺活动的和谐和敬爱。中国茶文化强调“以茶利礼仁”,将茶艺文化中的礼仪作为一种行为准则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课堂中,这对于学生茶事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大有帮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茶艺行为规范引导可以发展学生“以和为贵”“尊敬他人”的崇高品质,文明礼成方能让学生在往后的人生道路中以礼待人,这对于学生社会关系和谐建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4.2 文化引导
文化引导的核心便是让学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和归属作为中华民族传承的民族精神,无论是盛世,还是华夏民族濒临危机的边缘,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是团结民众的核心,所以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归属中国华夏九州的思想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思想政治素养。因此在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我们需要注重两个自信的引导,其一是“中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其二是“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中心”。
茶文化的传播并不单单只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是思想理念、价值挂念的传播。因此在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需要将茶文化的精髓和深度融入思政课程中,让学生深度了解中国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和涵义,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带着敬畏之心去翻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进程,并从茶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带给当代大学生的自信。具体而言就是在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以茶艺引之,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4.3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才。茶艺是指泡茶和品茶的技艺,茶艺既是谋生的技艺,也是生活的艺术。古代文人雅士将茶艺作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深入研究并颇有建树,历代的茶书画作品和茶艺术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出各朝代茶艺的发展和传承成果。从这些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茶艺陶冶情操,以茶艺净化心灵,以茶艺培养健全人格,以茶艺塑造价值观,成为历代茶人的共同认知和相同的修习途径。茶艺把茶的自然属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属性相互结合,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体现出中国文人雅士所追求的高贵品质和道德修养,特别是茶艺中所体现出的“和、敬、廉、美”的茶道精神,对人的成长和情感养成都有一定的意义。理性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挖掘茶艺文化的课程思政价值,将茶艺文化引入思想教育中,可以解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模糊的问题,有利于重新塑造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优秀人才的培养。
茶艺文化当中蕴含真善美等积极、正面、向上的观念,这将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发现美、创造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的真谛,寻回求知的本能和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走出面对生活和学业困难时的惶恐、不知所措的困境,找到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茶艺强调习茶过程中观照自我,关注当下,注重细节,主张动手,鼓励践行。茶艺思政教育灵活生动,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关联度高,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认识茶文化,又可以利用茶艺文化提升个人的修养,实现自我精神境界的追求,凸显其深刻的大思政教育的意义和显著的教育效果。
4.4 美化生活
追求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乐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审美素养。茶作为世界上最健康的饮品,喝茶不仅是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同样是对生活之美的追求,就好比我国成都,作为慢生活的核心城市,茶艺活动众多,是很多民众放松休憩的首选。在如今,我国民众生活得到显著提升的过程中,物质需求基本满足,越来越多的民众对精神的需求更高,茶艺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陶冶人审美情趣的艺术,由此,当今茶艺活动已然成为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重要方式。
泡茶可以培养个人的耐心,品茶可以悟茶道,泡茶、品茶之美其实是生活理论的衍生,是自然美学的外露,从古至今,茶艺活动都具备这一特点。所以在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需要将美学追求融入思政课程之中,让学生在茶艺课的学习中陶冶情操,冶炼情趣,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当然在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也需要将茶艺活动本身所具备的自然之美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人和自然高度和谐的道理,修学生之身,养学生之性,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从而培养学生追求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情操。
4.5 创意服务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基于人的需求之上的,要想在新时代促进差异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就必须要以现代人的需求喜好为基准点,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做到创意和传承相结合。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提升学生创意服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的,要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创意服务对于茶艺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性,就需要任课教师加大民众需求数据调查、加大民众生活指数数据调查、加大民众精神需求数据调查的力度,为茶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支持和帮助,根据现实数据的实际情况有决策地对茶艺课程进行思政改革,因此可以断定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必须以民众生活幸福指数数据为基础,不能无凭无据仅凭借自身感觉盲目做出思政改革策略。
在新时代进程中,民众的生活需求已发生改变,由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过渡,所以在茶艺课程思政改革必须充分发挥时代的优势,分析民众的生活偏好、生活习惯,记录不同类型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样才能在精准掌握民众需求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茶艺课程教学内容,重视创意服务内容教学,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全面提升茶艺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5 形成“饮茶修身、学艺自信”的课程思政思想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修为、一个人的自信都是逐步建立的,而不是直接建立的,所以在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教师要改变课程思政的思想,要重视思想对学生引导价值和意义。至于“饮茶修身”这个观点,这是中国茶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在我国不仅有茶艺之说,更有茶道之说,饮茶也是悟道的一种方式,更是一个人透彻人间真理有效形式,如《鬼谷子》中有这样的情形:“游历在外的名人过鬼谷,鬼谷先生以茶水待之。”而后此名人便成为了鬼谷子的得意弟子,这位名人便是苏秦,所以说茶不仅仅蕴含了自然之道,同样蕴含了待客之道。至于“学艺自信”这个观点,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精通某种技艺之说,如《劝学》中所记载:“唯手熟而”,所以一种本领带给个人的不仅仅是生存,更是自信心的建立。因此,在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中要将“饮茶修身、学艺自信”的思想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去,以此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学习茶艺课程的目的和价值,目的是学会茶艺技能,价值是树立自信心。在这样的茶艺思政课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国茶文化中理解以和为贵,敬爱他人的核心内涵;可以让学生从茶艺课程学习中领悟中国的茶道——自然之道(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和待客之道(以礼待之);可以让学生体悟到茶艺文化中的美学追求——自然之美、和平之美,从而达到育人于课程,育人于茶艺,育人于文化的目的。
6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茶艺课程思政改革,不仅要重视课程教学的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茶艺思政课程精神内涵的体现,要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精髓、理念和思想高度融于思政课程当中去,以此让茶艺思政课程有文化深度,有精神广度,有历史弘度,让学生的茶艺课程学习有方向、有目的、有指引、有价值,促进学生价值观、为人处世态度的良好形成,最终让学生接受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将传承、发扬中国茶艺文化视作自己一生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