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碱地彩虹鲷工厂化循环水养成试验

2022-08-11孟祥科陈东亮胡金凯

河北渔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盐度鱼苗水温

孟祥科,孙 涛,陈东亮,胡金凯

(东营艾格蓝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系鲈形目,鲡鱼科,是罗非鱼属种内杂交选育的一个品种。因其体态外观艳丽,鱼肉刺少、营养丰富,且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病害少,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目前彩虹鲷以池塘、水库或工厂化大棚养殖为常规养殖方式,但均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养殖条件不可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循环水养殖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在东营黄河三角洲地区应用盐碱地半咸水开展了彩虹鲷循环水养殖试验,对技术参数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本地盐碱地渔业开发及循环水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水源及养殖设施条件

养殖用水为地下水淡水和卤水调配,其中淡水水温(32±2)℃,卤水水温(17.0±1)℃,盐度35‰,水质指标见表1。

表1 养殖用水水质

采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养殖系统配套跑道池8个,每个养殖池有效水体250 m,另鱼苗暂养池4个,每个暂养罐养殖水体25 m。系统循环量约20次/日,新水日交换量约10%~20%。系统配套水处理功能组件主要有:过滤设备(微滤机)、净化设施(流化床生物滤池、蛋白分离器)、杀菌设备(臭氧及混合泵)、增氧设备(氧锥及混合泵)和循环设备(轴流泵)。

1.2 鱼苗放养及密度控制

幼鱼起始规格10~50 g,根据本系统的负载能力,10 g鱼苗放养密度为500~1 000尾/m(约5~10 kg/m),即25 m鱼苗罐放养12 500~25 000尾/池;50 g鱼苗放养密度为50~100尾/m(约2.5~5.0 kg/m),即250 m养殖池放养12 500~25 000尾/池。

彩虹鲷鱼苗采购于山东德州某育苗场,初始规格约13.3 g,放养于25 m鱼苗罐,初始密度约10 kg/m。鱼苗经30 d左右的适应阶段后,陆续转移至250 m跑道养殖池,倒池过程进行一次大小规格鱼苗的分选,淘汰瘦弱和畸形鱼。

跑道池养殖初始密度约15 kg/m,经3个月左右的养殖,密度达到约45~50 kg/m,然后进行第二次分池。养殖全程总计进行了两次分池,最终出池密度约65 kg/m。

1.3 养殖管理

1.3.1 水温控制 使用深层地下井水,养殖池水温可常年保持22~30 ℃。车间厂房采用优质隔热材料。受气温影响,冬季适当增加高温地下淡水的补给量。

1.3.2 水质调节 封闭循环水系统具备较为完善的水处理工艺,因彩虹鲷摄食量大,养殖密度高,排泄物多,生产过程中根据水质指标控制日常投喂量。重点关注总悬浮物、氨氮、亚硝酸盐、pH值。养殖池特有的池型结构可将大颗粒粪便经养殖池底沉淀排出,通过微滤机过滤后将大颗粒物质从系统水体中分离,微滤机网目为250目,微滤机无法过滤的悬浮物可通过蛋白分离器装置进行部分清除。循环水流经流化床生物滤池可将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进行分解转化,同时生物池的曝气可脱除部分二氧化碳。循环水经臭氧消毒后流回养殖池。养殖系统使用氧锥进行纯氧增氧。

1.3.3 实时监控 养殖系统配套完善的物联网实时监控系统,一是可实时监控水体溶氧、温度等重要指标,二是可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况。监控系统可对发生的异常状况进行实时报警,操作人员可第一时间进行相应处理,防止养殖生产事故发生。

1.3.4 饲料及投喂 选用知名厂家生产的罗非鱼专用配合饲料,全程投喂浮性膨化料,饲料的蛋白含量约30%~38%,脂肪含量约3%~5%。养殖过程中根据幼鱼摄食及规格进行阶段性调整,10 g鱼苗日投喂次数6~8次,投喂率8%~10%;50 g幼鱼日投喂3~4次,投喂率5%左右;300 g以上日投喂2~3次,投喂率1%~3%。投喂原则讲求“定时、定点、定量”,每次按八成饱投喂,一般每星期调整一次投喂量,每月进行抽标测重对每个养殖池进行生物量统计。

1.3.5 分池操作 由于彩虹鲷鱼体背鳍具有硬棘,分选过程尽量避免鱼苗过度密集或使用捞网进行大量捕捞。鱼苗在100 g前每月进行一次分池,100 g以后2~3个月分池一次。分池前后投喂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并加强分鱼后的鱼体消毒处理。

1.3.6 病害防控 在进苗前一周取样进行疫病检测,确定鱼苗无病原菌。循环水系统启用前进行消毒处理,彻底消杀系统原有病原。养殖过程中严格制定和执行养殖人员防疫规范,对进出车间的人员和车间工具进行管控,防止外源病害带入循环系统。每隔半个月左右泼洒一次复合微生态制剂(清塘2号),在投放益生菌后一周内停止使用臭氧设备。养殖期间坚持防止过度投喂,保持良好水质,降低彩虹鲷肝、肠病变的发生几率;定期投喂大蒜素、丁酸梭菌(或乳酸菌)预防肠道炎症及拖便问题。针对红罗非的病害问题,总体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生长状况

从本试验养殖情况看,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其生长曲线见下图。彩虹鲷经7个月的养殖,由初始均重13.3 g长至终末体重647 g,最高养殖密度约65 kg/m,总体成活率93.67%,总体饲料系数1.44。

图1 彩虹鲷生长曲线

2.2 水温及盐度状况

试验期间系统通过调整淡水和卤水的添加比例调节水温和盐度,并对养殖水温和盐度数据进行了持续跟踪。试验起始于2021年6月初,受季节气候影响,试验期间水温整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整体维持在22~30 ℃;7~9月高温期增补低温卤水以控制水温在30 ℃以下,盐度最高达到14‰,秋、冬季为维持水温逐步增加淡水比例,盐度逐步下降至0;从试验结果看,盐度0~14 ‰及温度22~30 ℃的养殖条件并未对彩虹鲷摄食及生长产生明显影响。

2.3 病害情况

养殖试验期间持续跟踪幼鱼摄食状况和游动状态,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诊断治疗,主要发生的病害有指环虫、车轮虫、肠炎,没有发生大面积发病和死亡。

3 讨论

彩虹鲷属广盐性热带鱼类,相关研究显示其养殖适温范围16~35 ℃,最适温度25~32 ℃。经养殖试验证实水温对其生长影响非常明显,低于22 ℃摄食量明显减少,观察高密度养殖水温高于30 ℃时,死亡率会有明显上升,因此估测在该循环水条件下养殖彩虹鲷的适宜温度为22~30 ℃。养殖期间发现使用淡水或14‰盐度水源,对鱼体状态及生长数据未有明显影响,证实该品种非常适宜半咸水养殖。

一般认为鱼类土腥味的主要来源为蓝藻或产土腥味的微生物(放线菌等),在本试验养殖过程中,定期泼洒一次复合益生菌并与臭氧设备交替使用,养成的彩虹鲷经品尝鱼肉无土腥味,因此该方法取得较好的抑制鱼肉土腥味的效果。

猜你喜欢

盐度鱼苗水温
盐度对吉富罗非鱼受精卵孵化及稚鱼生存的影响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影响海水盐度的三个因素
奶茶泡茶水温
日产轩逸行驶时水温高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银化期间盐度刺激对太平洋银鲑鱼苗 致死率及生长速度的影响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盐度调节的简易计算方法
鲢鱼早期发育的最适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