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工厂化盐度驯化高效养殖试验
2022-08-11徐晨曦孙绍永孙桂清陈秀玲张丽敏云天来裴向军
徐晨曦,付 仲,孙绍永,孙桂清,陈秀玲,张丽敏,云天来,裴向军
(1.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海洋和渔业局,河北 秦皇岛066600 ;2.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 秦皇岛066200;3.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河北 石家庄050035)
史氏鲟()是中国鲟鱼中最具经济价值的优质珍稀鱼类,鱼体细长呈纺锤形,裸露无磷,背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该鱼原生活在淡水中,其肉质鲜嫩、爽滑,全身无刺,鱼体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河北的鲟鱼养殖多为淡水水泥池流水养殖,受冷水资源影响较大,再加上生态环保行动挤压水产养殖空间,致使河北省鲟鱼产量受限。为了进一步拓展冷水鱼产业链,有效提升冷水鱼肉质品质及养殖效益,2021年我们实施了鲟鱼工厂化盐度驯化高效养殖试验,经过海水驯化的鲟鱼不仅去掉了淡水养殖的土腥味,使鲟鱼味道更加鲜美,售价也较淡水鲟鱼增高6~10元/kg。该模式的实施,不仅实现产量和利润双增长,而且对淡水资源保护亦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池条件
试验在秦皇岛疆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实施,试验池面积共500 m,每个标准化养殖池50 m,共10个养殖池,试验池(咸化池)和对照池(淡水池)面积各占一半,养殖规模、环境条件完全相同。养殖池呈正方形,四角有弧度,池中心的水流旋转无死角,池底呈锅底形(锥底形),坡度为1%~2%,水深70 cm,最低处有带拦鱼的排水管可较好地排污;养殖用水采用深井淡水和砂滤海水,设置淡水和海水两个进水口;排水口设在锥底部,利于排水;溶氧7 mg/L,氨氮小于0.2 mg/L,pH值淡水7.8、海水8.2,水质条件优良。
1.2 准备工作
1.2.1 养殖池消毒 养殖池分别用双氧水、草酸刷洗消毒,用洁净海水冲洗干净后备用。
1.2.2 养殖用水 抽取深井淡水与砂滤海水进行盐度调配,试验开始时,养殖用水盐度达到1‰后放养200 g/尾大规格鱼种,以后盐度按每周1个千分点的比例逐渐升高,一旦鱼出现异常则停止加注海水,记录鲟鱼的生长状态及养殖水的理化指标。
1.3 鱼种
鱼种购自涿州市高英宇隆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鲟鱼良种场,购买的史氏鲟鱼种体质健壮、无病害,平均规格200 g/尾,选择大规格鱼种,可以提高苗种运输成活率。
1.4 鱼种海水驯化
鱼种运达试验场需在淡水中暂养20 d,之后开始进行海水驯化试验,驯化方法参照文献[2]并加以改进。每周调高水体盐度1个千分点,从3‰逐步调到20‰。
1.5 养殖管理
1.5.1 饲料投喂 全程使用颗粒配合饲料,坚持“四定”措施,试验鱼体长20~40 cm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1.2%;体长40~80 cm,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9%~1.1%。
1.5.2 水质调控技术 采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每天换水时边排边注,换水量由原淡水养殖模式每天换水40 cm减少到每天换水30 cm的咸化模式,排出的尾水经过排水管道进入到生物滤池,经曝气、沉淀及微生态制剂的降解作用,再进入到三级沉淀池,实现尾水达标排放。
1.5.3 病害防治技术 利用复合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降低三氮含量。养殖期间定时观察鱼群摄食、活动情况,及时发现病鱼、死鱼,检查分析原因,捞出病、死鱼并进行深埋处理。病害坚持以防为主、以非药物治疗为主的原则,采取调温、优化水质、增加流水量、均衡营养等综合措施预防病害发生。采取绿色健康养殖方式,养殖过程中除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外,基本不用药,一旦使用渔药,休药期按 NY 5071中的规定执行。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盐度下鲟鱼的生长情况
4月25日引进平均规格200 g/尾以上的大规格鲟鱼5 000尾,进行不同盐度的对比试验(见表1)。在相同密度下(10尾/m),水温在16~18 ℃,盐度在16‰~18‰,溶解氧在7 mg/L生长速度最快,养殖效果最佳。
表1 5#养殖池不同盐度下生长情况
2.2 测产结果
经过8个月的养殖,2021年12月7日经专家测产,鲟鱼咸化养殖后平均规格1.165 kg/尾,成活率92.3%,平均产量 10.75 kg/m,按目前市场平均价格36元/kg计算,产值387元/m;效益198元/m,投入产出比为 1∶2.05。见表2、表3。
表2 不同养殖模式效益对比
2.3 显著性效益对比分析
经对两种养殖模式对比分析,试验池比对照池养殖密度提高了25%,病害由原来的5%减少到2%以下;试验池平均规格1.165 kg/尾,产量达到10.75 kg/m,对照池平均规格1.10 kg/尾,平均产量8.40 kg/m,试验池产量比对照池增加2.35 kg/m,产量提高了27.98%,产值增加87元/m,效益提高了80%以上,效益显著。
表3 咸化后鲟鱼与淡养鲟鱼生长对比试验
3 结论与讨论
3.1 鲟鱼最佳咸化养殖模式
鱼苗引进后先进行淡水暂养,待鱼苗适应本地养殖条件后开始进行盐度驯化,海水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每次调整的幅度不大,鱼基本上没有产生应激反应,生长情况良好。通过2021年近8个月的试验数据并参照近两年史氏鲟的咸化养殖经验,得出在水温16~18 ℃,盐度16‰~18‰,溶解氧7 mg/L鲟鱼生长最快,且成活率高,在本试验条件下为鲟鱼最佳咸化养殖模式。
3.2 综合效益
通过咸化驯养,鲟鱼发病率大大降低,进而减少了渔药的使用量,换水量也大大减少,降低了养殖尾水的排放,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使尾水达标排放,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环境。
3.3 小结
淡水鲟鱼低盐度驯化试验,增加了产品品质,当年投入当年见效,成活率达到了92.3%。该养殖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养殖产量,而且经过海水驯化后鲟鱼去掉了淡水养殖的土腥味,味道更加鲜美,品质更好,市场及消费者认可度大大提高,在增大养殖效益的同时,对于缓解地下水紧张的趋势,拓宽海水工厂化养殖品种,辐射带动当地渔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