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倍体长牡蛎浅海筏式养殖试验

2022-08-11张福崇

河北渔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牡蛎存活率速度

方 笑, 张福崇, 吴 彦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 秦皇岛 066200)

三倍体长牡蛎()是由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培育而成,与二倍体相比,具有育性差、生长速度快、养殖存活率高的特点,肉质肥美,深受消费者青睐。成品贝价格比二倍体高出1~2元/kg,养殖收益的大幅提升促进了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近年来,山东、辽宁开展了大面积养殖,基本取代了二倍体而成为主要养殖对象。

河北省有浅海养殖面积5.4万hm(80多万亩),以养殖海湾扇贝为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多次分苗和人工取贝柱,临时用工时间集中,造成用工难且工资支出高,人工费占养殖成本的一半以上。相比较而言,养殖牡蛎用工少,销售期较长。近年来,一些海湾扇贝养殖户开始尝试养殖三倍体长牡蛎,6月初进苗养殖到11月收获,收获的半成品销往山东乳山等地,销售价格一般1.6~2.4元/kg。这种养殖模式成本低、周期短,但养殖效益较低。如果延长养殖时间,经过越冬阶段到第二年销售,养殖效益是否会有大幅提升?为了探索适合河北省三倍体长牡蛎高效养殖模式,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秦皇岛综合试验站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甘俊全水产养殖公司海域进行了三倍体长牡蛎筏式养殖试验,对三倍体长牡蛎的生长速度、肥满度变化、养殖成活率及养殖效益进行了分析,期望为养殖户和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海区及设施

养殖试验海区位于北戴河新区洋河口以东,离岸3.5海里的海湾扇贝养殖海域,水深8 m;水温-1.5~28.6 ℃;盐度29.4‰~31.8‰;pH值7.86~8.25。使用的海湾扇贝养殖浮筏长200 m,浮筏间距15 m。主要养殖用具为尼龙网袋、养殖绳及10层板的牡蛎养殖笼。

1.2 苗种来源及运输

苗种来源于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莱州育苗基地培育的三倍体长牡蛎附壳苗,平均壳高1 mm,每片附苗15~20粒,共1.2万片。使用低温冷藏车干运,运输时间为16 h。

1.3 养殖试验方法

1.3.1 苗种暂养 每1 000片附壳苗装入70 cm×50 cm的18目尼龙网袋内,下挂吊坠,按间隔2 m系在养殖海区的梗绳上。

1.3.2 吊绳养殖 三倍体长牡蛎附壳苗暂养10 d后,贝苗壳高长到3 mm以上,从养殖海区取回网袋,把附苗的扇贝壳掰成两片,每片的牡蛎苗数量要在10粒以上,若扇贝壳上的牡蛎苗少于15粒可不分成两片,将掰开的扇贝壳或整片夹入吊绳,间隔15 cm,一根吊绳夹20片,共夹苗1 100吊。每条苗绳下面加一坠石,按照间距1 m吊养在养殖海区的浮筏上。每20吊加个浮球,以后随着苗种生长逐渐增加浮球数量。

1.3.3 吊笼养殖 2020年10月中旬三倍体长牡蛎平均体质量达到50 g以上时,将吊绳上的牡蛎苗分解成单体,选择外形完整的装入牡蛎养殖笼,每层放苗15个,按间距1 m吊养在养殖海区的浮筏上,每4个笼子加一个浮球,以后随着牡蛎生长逐渐增加浮球数量。

1.3.4 倒笼 经过5个多月的海上养殖,牡蛎笼附着了大量的附着生物,透水性变差, 2021年4月初进行了第一次倒笼,6月中旬由于牡蛎笼和牡蛎上附着了大量的贻贝,又进行了第二次倒笼。倒笼时将牡蛎取出,用水枪冲洗干净牡蛎和养殖笼后重新装笼,密度仍为15个/层。

1.3.5 养殖期管理 在养殖期间经常出海查看三倍体长牡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检查养殖浮筏有无“跑台”现象。随着牡蛎体质量的增加,及时增加浮球数量。越冬前要加固养殖浮筏防止风浪造成养殖浮筏相互缠绕和丢失。由于该海域冬季有浮冰现象,因此在越冬期间要不断调整浮球高度,使其刚刚露出水面5 cm左右。待到开春浮冰消失后,再加浮球调整至高于水面20 cm左右。

1.3.6 收获 2021年7月中旬收获570笼,12月中旬收获150笼。

1.3.7 试验数据采集 在养殖试验期间,定期监测养殖区水温、盐度、pH值和浮游植物密度。随机测量30个三倍体长牡蛎的体质量和壳高,2020年10月中旬以后开始测量软体质量。试验数据为30个样品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养殖存活率分不同养殖阶段进行统计,在吊绳养殖结束后,随机抽取三吊统计存活和死亡个体数,计算出吊绳养殖期间的存活率。第二年养殖过程中,在倒笼和收获时,随机抽取三笼统计存活和死亡个体数,计算该养殖阶段的存活率,然后推算出笼养阶段的存活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倍体长牡蛎生长速度与存活率

2.1.1 三倍体长牡蛎生长速度 三倍体长牡蛎生长指标监测数据见表1,体质量和壳高的生长曲线见图1。从2020年6月1日放苗到当年11月29日三倍体长牡蛎的平均体质量生长到(74.55±12.40)g;平均壳高生长到(89.17±7.40) mm。养殖到第二年7月2日平均体质量达到(134.41±15.32)g;平均壳高达到(112.45±9.54)mm。养殖到12月12日平均体质量达到(263.20±29.01)g ;平均壳高达到(127.63±14.69)mm。由此可见,三倍体长牡蛎经过13个月的养殖,第二年7月可以达到上市规格(体质量125 g以上),到年底就能养殖出大规格商品贝(体质量250 g以上)。

表1 三倍体长牡蛎主要生长指标

图1 长牡蛎三倍体体重与壳高生长曲线

2.1.2 三倍体长牡蛎养殖存活率及产量 2020年10月16日测定的吊绳养殖阶段存活率为91.5%。分成单体装入牡蛎养殖笼后,2020年10月16日—2021年4月19日的养殖存活率为94.7%。4月19日—7月2日的养殖存活率为97.8%,7月2日—12月12日的养殖存活率为96.7%,笼养阶段的累计存活率为89.6%。7月中旬销售570笼,平均单笼产量18.7 kg,产量10 659 kg,剩余150笼重新装笼后继续养殖。12月12日测定养殖单笼产量为38.2 kg,产量5 730 kg,养殖总产量16 389 kg,产值9.8万元,盈利5.2万元。

2.2 三倍体长牡蛎生长速度变化

两次采样期间的体质量与壳高增长率汇总见表2、图2。由表2、图2可见,三倍体长牡蛎在养殖期间的生长速度变化较大,第一年体质量与壳高增长率均较高,平均增长率为26.23%和32.73%。冬季生长十分缓慢,体质量、壳高平均增长率只有0.56%和1.45%。第二年2月中旬开始恢复生长,生长速度呈现周期性变化,有三个时期体质量增长比较快,2月19日至4月19日、7月2日至8月16日、10月17至11月18日,增长率分别为25.96%、29.76%,和22.08%。壳高也有三个时期生长比较快,2月19日至4月19日、5月30日至7月2日、11月18至12月12日,增长率分别为6.58%、13.97%和5.01%。由此可以看出,三倍体长牡蛎在不同的养殖阶段其生长速度变化较大,有时体质量与壳高的生长并未同步,有“先长壳后长肉”的现象,总的来看,第一年生长速度较第二年快。

表2 不同时期的三倍体长牡蛎体质量与壳高增长率

图2 不同养殖时期的三倍体长牡蛎体重与壳高的增长率

2.3 三倍体长牡蛎季节性生长差异

按照不同季节将2020年冬季至2021年秋季的体质量和壳高的生长数据汇总并作图(见表3、图3),从表3、图3可见,长牡蛎三倍体生长速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体质量生长速度秋季>春季>夏季>冬季,而壳高生长速度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体质量秋季生长最快,而壳高则夏季生长最快。

图3 不同季节长牡蛎三倍体生长速度比较

表3 不同季节三倍体长牡蛎生长速度比较

2.4 三倍体长牡蛎肥满度变化

从监测结果(表1、图4)发现,肥满度超过17%时口感就可达到上市标准。整个秋末冬初季节,是三倍体长牡蛎最肥美的季节,且持续时间比较长。2020年和2021年秋末冬初,肥满度分别达到17.7%~19.0%和19.48%~21.48%。而在2021年7月初也达到了17.56%,这就是三倍体长牡蛎的优势所在,其育性差保证了在夏季也能保持很好的口感,填补了此时市场的空白。

图4 长牡蛎三倍体肥满度变化曲线

3 讨论

3.1 影响三倍体长牡蛎生长与存活的主要因素

有关盐度、温度对三倍体长牡蛎生长与存活的影响未见报道,从养殖试验结果看,盐度在29.4‰~31.8‰,水温在-1.5~28.6 ℃范围内长牡蛎三倍体均能正常存活。在冬季水温低于5 ℃后,三倍体长牡蛎的生长非常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同时,它的生长也受养殖区饵料丰度影响,从养殖区的浮游植物密度与生长关系上看,三倍体长牡蛎三个生长高峰期都伴随着养殖区浮游植物密度的高峰。

3.2 影响三倍体长牡蛎肥满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肥满度是衡量三倍体长牡蛎品质的重要指标,肥满度高的个体内脏团饱满,包裹于内脏团外的外套膜和性腺组织呈乳白色且肥厚, 整个软体部含水率低,肉质十分鲜美,市场价格高。肥满度的变化除了与性腺发育周期有关外,还与养殖环境中饵料丰度有关。三倍体长牡蛎虽然可育性差,但性腺发育周期与二倍体基本同步。秋季至入冬前一般养殖区饵料丰富,是牡蛎营养物质快速积累时期,一方面为应付越冬期能量消耗,另一方面为第二年繁殖做营养储备,所以这个时期的肥满度最高。冬季由于水温低、饵料生物匮乏,消耗了体内储存的大量糖原物质,造成肥满度有所降低。到了春季,随着养殖区饵料生物增加,牡蛎的肥满度逐渐增加,性腺重新发育,7—8月繁殖期肥满度也较高。

3.3 提高三倍体长牡蛎生长速度的主要技术措施

养殖区饵料生物密度直接影响着三倍体长牡蛎的生长速度,而不同的养殖水域中饵料生物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有河流入海的水域,营养盐比较丰富,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所以选择在河口区水域养殖和育肥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在养殖方式上,与吊绳养殖相比,吊笼养殖的三倍体长牡蛎生长较慢,原因是养殖笼内外水交换受网衣的影响,养殖笼内饵料生物量和溶解氧较低,影响了三倍体长牡蛎的生长。因此,在养殖生产上,第一年应采取吊绳养殖方式,入冬前再分成单体装入养殖笼,密度控制在15~20个/层,养殖笼尽量选用网眼和层间距较大的牡蛎养殖笼。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出现养殖笼附着物较多,特别是6月初有贻贝苗大量附着时要及时倒笼,清除附着物,提高养殖笼的透水性。

3.4 三倍体长牡蛎养殖效益分析

依据我们养殖试验结果,对不同销售时间的养殖成本、养殖效益分析列入表4。目前,秦皇岛地区养殖的三倍体长牡蛎一般养殖到10月下旬销售给山东乳山等地进行越冬育肥后上市销售。这种养殖模式不用越冬,风险较小,当年就能产生效益,但养殖效益较低,养殖利润率为96.7%,养殖到第二年7月销售,养殖利润率提高到118.2%,养殖到12 月份销售,养殖利润率可达到259.5%。因此,三倍体长牡蛎养殖一年半,养殖成本增加,但养殖效益却大幅度提高。

表4 三倍体长牡蛎养殖效益分析

猜你喜欢

牡蛎存活率速度
行驶速度
速度
日本癌症10年平均存活率为57.2%,胰腺癌最低仅5.3%
法国培育出多口味牡蛎
图侃天下
一餐牡蛎吃出50颗珍珠
植物栽培温室大棚养殖林蛙试验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人工扩繁异色瓢虫幼虫和蛹最适贮存条件研究
秒速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