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本科“3+2”分段式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2-08-09黄俊梅
黄俊梅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一、研究背景
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文件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这为高职与本科“3+2”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制度保障[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致力于搭建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立交桥”。2020年陕西以省内8所“双高”建设院校为试点,针对高职本科“3+2”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尝试与探索。高职本科“3+2”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以高职院校为教学主体,在本科学校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标准和课程体系指导下,针对高职毕业生进行本科阶段学业的培养,毕业后颁发本科学校证书。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9月首次尝试与西安航空学院进行“3+2”分段式人才培养,现已招收电气工程本科专业(3+2项目)学生100余人。本项目的探索与研究将进一步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高职本科教育体系,使“3+2”专本分段式人才培养得到全面推进,培养会动手、会研发、会管理、会发展的四会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2]。
本文基于专本院校合作方式,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本科院校联合创办的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探索“高职性”与“高等性”两个教育层级的有效衔接,进行高职本科“3+2”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职本科“3+2”分段式人才培养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到应用本科的贯通培养,解决传统专升本模式中培养方案不合理、课程体系不衔接、教学标准差异化等问题,提高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本科“3+2”分段式人才培养路径
本文是在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制成班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首先通过和西安航空学院的对接,确定专业合作办学框架,召集包括企业专家、本科教师代表、高职大专对口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人员就培养目标、专业标准、专本衔接进行研讨,形成人才培养整体框架、专本衔接课程体系、评价反馈机制等;由教学团队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的衔接、教学的实施与改进;由教务处监督教学的执行过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完善教学管理,促进与提升教学质量;针对课程体系和人才方案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的汇总和整理,课程团队协商解决,提升高职本科教学质量。高职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整体框架
(一)分析确定专业岗位定位与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对高职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专业定位等进行分析,明确高职与本科阶段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定位如下表所示[3]。
高职与本科阶段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定位表
(二)形成专本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思路,以能力递进,分层分段培养为基本模式,系统构建高职本科“3+2”分段式人才培养方案[4]。
根据院校师资、硬件设施、教学条件等,校企专家共同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标准、毕业条件与答辩标准等。秉持“分段培养、整合创新”的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明确高职和本科学段同一专业课程开设的深度和广度,并制定相适应的课程标准,鼓励院校教师自主开发适合本校学情的专本衔接校本教材。
相比高职学段,本科学段人才培养方案,应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厚度,从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注重学生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本科阶段作为高职阶段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使两个层次的教育有效衔接[5]。
(三)构建高职本科阶段课程体系
专本衔接的关键在于高职与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及内容是否有效衔接[6]。因此,应充分将高职与本科特色融合起来,构建相对独立又具有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该专业高职阶段名称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传感器与仪表等,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操作性强等特点;该专业本科阶段名称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供配电技术、电力拖动等课程。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该专业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有部分课程是重复的。为做好高职与本科课程内容的衔接,需重构原高职、本科学段的素质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能力提升模块,并通过第二课堂、专业拓展模块、实习实践等教学活动实现3年高职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的过渡和有效衔接[7]。“3+2”专本衔接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3+2”专本衔接课程体系图
(四)优化学分框架
推行选课制度,建立与完善各学段的学分对接制度,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扩大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选进度等方面的弹性空间,明确高职本科协同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分和各学段学分,通过学分互认打通不同学段的人才培养。鼓励学生根据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适时灵活地安排学业与创业;增加第二课堂、实验、实习、课外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例如,充分发挥不同学段第二课堂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课外实践活动等,并做好学分置换,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扩大选修学分比例,打通学分校企间置换通道,构建多渠道学业路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五)构建评价反馈机制
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对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实践效果进行持续改进。
为提升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际协商,高职与本科院校联合成立教学专家组,对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成效进行分析探讨,完善相关专业目标体系、标准体系等,落实监督具体教学任务、教学实施等工作,全面统筹构建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成立教学督导组,将专业人才培养成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工作纳入监控范围,监测教育教学质量并进行预警与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价反馈机制如图3所示。
图3 高职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构建评价反馈机制
三、结语
本文基于专本院校合作方式,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本科院校联合创办的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进行高职本科“3+2”分段式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高职本科“3+2”分段式人才培养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到应用本科的贯通培养,解决传统专升本模式中培养方案不合理、课程体系不衔接、教学标准差异化等问题,提高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