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优化思考
2022-08-12高斌
高 斌
陕西省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 陕西榆林 719000
互联网治理的理念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管理的新常态工作方法。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运用互联网理念、信息化技术优化人才素质是院校建设的核心。在此背景下,信息资料的快速获取决定了发展速度,图书馆是学生重要的信息来源途径,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要想让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功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必须创新图书馆资料管理人才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优化图书馆资料管理人才素质。
一、“互联网+”时代图书资料管理人才优化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发展,实现信息化治理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高职院校而言,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创新管理模式,在人才选拔、素质优化等方面进行提升。只有跟上发展创新的节奏,提高学生日常使用图书馆的效率和质量,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用互联网的技术来优化搜索引擎和查阅方式,才能促进图书馆更好的发展。同时,在信息流通方面,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导致很多资源不能有效利用,资料管理人员在任务量较大的同时,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被搁置。而网络互连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快速、及时地进行信息互通,更好地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互通,信息化治理,也可以解放管理人员,在终端实现自主办公,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我。
(二)更新管理理念,打造优质队伍
人们对信息技术的程度越来越高,也对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全面发展,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是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要义。随着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从传统转向信息化,对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存在普遍缺乏高素质人才等情况,不利于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的需求。为此,图书馆需要新的管理理念,建设更高素质、更强能力的管理队伍。图书馆在进行人才素质优化的时候,互联网软件可以与传统的纸质资料的学习和培训相结合,通过创建电子数据库、线上宣讲培训等方式,拓宽优化渠道,更新传统的管理理念。
二、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现状
(一)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优质的图书资料管理人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存在图书馆资料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具体而言,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历普遍较低,在高职院校中,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学历普遍为专科,本科、硕士以上学历人才十分稀少,甚至有的学校出现了由本校学生或教师兼任的现象。其次,年龄普遍较大,大部分的资料管理人员或是学校的老员工转任,或者在聘用时年龄就较大。最后,专业性普遍不强,在进行招聘的时候,对专业没有特殊要求,接受过图书馆学或情报信息学的系统培训的人才极少,不能为学生、教师提供专业的图书资料管理服务。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后
人才的管理和优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注重各方面的细节,考虑全方位的内容。但是,在部分高职院校中,仍然运用传统的人才管理理念,采用落后的管理模式,不能实现有效的人才管理。同时,就当前而言,由于缺乏对互联网工具的运用,导致各个员工之间、各级人才之间、各部门之间缺乏信息的互换与交流,使得人才优化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在人才考核部分,往往也只关注硬性的数据,没有从多方面、多维度进行考察,如只注重数字化的成果,而对资料管理的过程性信息不予重视,容易出现对人才了解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人才素质优化不能针对性的进行。最后,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十分缺乏运用现代技术来开展人才优化的管理人才,使得无法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价值,影响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
(三)大数据运用重视程度较低
高职院校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大多在处理传统文献资料、开展图书资料管理方面有十足的经验,但是,主动利用现代化的服务意识、快速更新知识、转化观念模式等方面,管理人才素质需要优化提升。一方面,由于大数据方面的人才较为稀缺,导致高职院校正在进行大数据管理时,需要投入较高的管理成本,因此,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方面不够。另一方面,在员工的管理方面,存在信息沟通与反馈缺乏的问题,管理者对互联网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认知存在偏差,即使对大数据有运用,也不能正确、有效地发挥其功效,难以发挥互联网技术的真正价值。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优化思考
(一)强调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的创新观念
创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推动思维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图书馆资料管理人员创新观念的培养,从而实现资料管理人才素质的有效提升,使得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自然地适应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信息化发展,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从意识上有新的进展。
具体来说,资料管理人员应当主动积极创新,适时更新自身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及时掌握资料管理方法、资料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新知识。以用户体验和服务为第一目标,运用数据信息,加强信息的有效收集与处理,优化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高效的图书资料查询与使用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各高职院校之间展开信息互换与交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以提升用户的图书资源使用感。
(二)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建立,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各主体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同时,文化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特别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在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方面高职院校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也要在不断提升,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图书服务,是人才素质优化的核心要义。
具体而言,要加强对管理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培训,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积极有效地开展对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加强职业道德、服务理念等方面的教育。实现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思想素质的优化,帮助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加深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岗位的认知和对工作岗位的认同。
(三)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实现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有效运用,需要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术,因此,在对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的优化道路上,对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切实提高人员的专业性。为了做到与时俱进,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提升自己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加深专业知识与互联网大数据的结合,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转化,提升知识输出和管理能力,更好地为用户提供资料管理服务。为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前文中提到,高职院校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缺乏自主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对新管理技术的运用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需要更新他们的学习理念,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实现在对人才进行技能优化和知识培训过程中,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切实提升优化人才质量,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利用。
第二,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培训。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高职院校对于新招聘的图书资料管理人才,要提供系统的知识培训,以帮助新人才更快速的适应岗位,搭建图书服务的初步体系,方便开展后续工作。对于老员工,也要定期地开展人才培训,以此促进图书馆人才的全面、整体发展。另外,加强人才对网络资源的查询和运用,提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第三,提升外语水平。随着信息的互通互融,各行各业呈现出国际化趋势,在借鉴学习其他高职院校的优秀经验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国外先进思想和技术的学习。另外,图书资料也不仅限于中文材料,由外语撰写的前沿图书管理知识不在少数。因此,在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普及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外语水平的提升,从而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国外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服务。
(四)建立信息化图书馆人才管理机制
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是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人才优化的基础,为保证图书馆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严格要求图书馆人才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建立信息化的图书馆人才优化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涉及人员的招聘、考核方面,更需要重视对员工的培养与人才优化。要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人才水平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是必然要义。要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其次,依托新的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更多的人才管理与优化,可以通过云端和大数据来实现,以完善图书馆人才管理机制为核心,强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实现人才的管理与提升,着力提高人才素质优化的效率和质量。
(五)开展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培训
在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中,资料管理人员是重要核心,为契合高职院校发展的管理现状,除了要加强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要注重管理知识的提升,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理念先进的资料管理人才队伍,从而满足用户需求。
首先,学校应当认识到图书馆服务优化的重要性,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运用能力进行培训,以便在对图书馆服务系统优化的同时,资料管理人员能同步更新自己,实现对图书馆资料的有效管理。其次,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简化,过于繁杂的数字图书馆,会给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量,不能快速对图书馆内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难以确保图书资料的时效性。最后,通过信息化管理技能的培训,教师和学生用户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对图书馆资料的管理提出建议,同时,也能增强图书资料管理者之间的沟通频率以及沟通效率,互相交流学习,实现对图书馆资料的高质量管理。
(六)科学构建管理人才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开展图书资料管理人才优化过程中,人才激励机制对于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让人才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促进高职院校集体的发展。因此,在人才素质优化过程中,配套科学的激励机制。
对于没有完成相应任务、完成质量不达标的人员,可以采取软化的处罚措施,如与职位晋升挂钩等方式。在构建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仅从物质激励来展开是不够的,需要辅以精神激励,构建科学、公正、合理、有效的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人才提供全面的职业发展规划,开拓职业发展空间。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国家、社会、个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系统,面临新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途径;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素质与时代的要求不适配。因此,提升图书资料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是高职院校管理改革的重点。针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人员培训、更新管理机制、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使得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不断优化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的素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图书资源服务,推动高职院校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