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难点与调整方向
2022-08-12谭江浩
谭江浩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医疗设备科 广西南宁 530002
医院医疗器械是维护医院各项医疗活动顺利展开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效率,对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有必要结合我国国务院颁发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指导要求,加强对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力度,定期地进行校准、校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各项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
一、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难点分析
(一)维修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在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中存在诸多的不足现象有待完善,首先体现在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观念落后、维修管理意识弱这一方面,医院的员工对于医疗器械普遍缺乏管理意识,对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缺少应有的重视,忽视了对故障的检修和修复。在医疗器械的管理中,管理意识薄弱以及人才的缺失,降低了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水平,参与到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一旦遭遇较大的故障问题时,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有限,导致了医院的医疗活动难以顺利地展开和运行,产生严重的后果[1]。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引进了多种类型的医疗器械用于临床诊疗活动,维修技术人员要与时俱进,加强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更新,了解大型精密医疗设备的理论知识、运行原理。当发生医疗器械的故障问题时,医院的维修技术人员难以胜任维修工作,需要由供应商派遣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导致医院在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中,失去了主动权,陷入被动局面中,对医院的稳定运行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究其根本,这都是由于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意识不足导致的,维修管理的观念落后,是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要突破的一大难点[2]。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因为制度具有约束、管控和主导的作用,所以制度在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要建立起完善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体系,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将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制度要求落实到实际的工作环节中。目前,在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实践中,存在着制度不严谨、制度不完善这一普遍现象,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缺少严谨的制度体系,导致了医院医疗器械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出现维修不及时,甚至医疗器械被损坏等后果。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下,医疗器械的更新速度加快,医院在医疗器械的使用、维修和管理中,缺少系统、完善的培训制度,导致医护人员在操作医疗器械的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对医院医疗设备形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医疗器械难以正常地投入使用,对医院的稳定运行形成了重重阻碍[3]。医院在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中,针对医疗器械的维修技术人员,在技术培训、知识更新、技能指导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缺失,导致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人员缺少较强的专业能力,对医疗器械设备的故障无法及时地检测出并加以维修,促使医疗器械设备损伤等问题。将其应用到临床的诊疗活动中,会导致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出现数据错误,甚至形成误诊风险,对患者的诊治方案形成影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4]。
(三)技术和管理落后
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中,维修技术水平决定了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效率。但是,医院在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中,维修技术手段落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资金有限,对先进技术的资金支持和投入不足,导致了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中,技术手段落伍,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难以保证良好的功能性、精确度,存在着诸多的意外风险,对最终的诊疗效果产生了影响。究其根本,这是由于医院忽视了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导致的后果,只能通过频繁地更换医疗器械,保证医院各项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维修技术手段有待进一步优化[5]。大多数医院在针对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中,缺少先进的管理工具,体现出了技术上的落后和管理工具方面的不足,使用纸质记录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利用人工手写进行档案信息的记录,一旦发生档案信息数据漏记、丢失,则难以保证档案的全面性、安全性,使得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部分器械的故障问题被忽视。将存在故障风险的医疗设备投入医院的医疗活动中,缺少精准、及时的维修和养护,增加了设备发生老化和故障问题的风险[6]。
二、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难点的调整方向
(一)创新全生命周期管理观念
医院在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中,要在意识层面进行创新,引进全生命周期的新管理观念,将维修和管理工作覆盖到医院医疗器械(采购、使用、维修、养护等)全过程当中。针对单件器械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计划环节、采购环节、质量控制以及医疗器械的使用过程、器械养护、维修记录、器械报废等环节,都要进行专人的管理活动,提高医疗器械的综合使用效益。重视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工作,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在整个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将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作为重点,使医院营造起良好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环境,使员工主动配合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工作[7]。
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起一支专业型的维修养护团队,要求医院的医护人员、维修技术人员和供应方共同进行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活动,相互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医疗器械在运行和使用中存在的故障问题。供应方的专业工程师对于医疗器械的运行原理和构造较为了解,具有指导的作用,应定期对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技能指导、业务培训,防范医疗器械的损伤问题。构建起现代化的沟通交流平台,利用邮件、QQ、微信等第三方软件,保证团队人员之间的沟通零障碍,将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落实到位[8]。
(二)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的建设是现代社会背景下,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必须要落实的管理任务,应建立起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体系、评价机制,根据各科室的要求,保证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上的完善,加强对管理细节的规范性建设。各个科室在日常的工作中,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导致了不同科室在报修医疗器械的故障问题时,存在着重复报修、漏报的情况。医院要结合各个科室对医疗器械的使用要求和具体需要,在全方位的考核中,对维修管理人员、技术故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9]。
针对医疗器械的维修方式和维修档案的管理工作,要明确制度要求,从采购环节就要将维修管理的相关内容纳入合同中,规范填写各项信息,将医疗器械的维修时间、维修原因、方法和具体的部位等各项信息,体现在医疗器械的档案内容中,进行分类存放。维修人员应定期进行医疗器械的检查工作,建立起预防性维修制度,对医疗器械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故障发生。在预防性的维修中,优化医疗器械设备的性能,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做好防潮、防水等措施,提高对医疗器械设备的保养和管理效率,评估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定期在评估制度落实中,更换已经存在老化情况或使用障碍的医疗器械[10]。
(三)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医院要结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引进信息化技术,建立起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在各级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利用信息系统的功能,汇总分类各项信息,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运行水平。对接到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中,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对医院医疗器械的属性和具体的科室耗材情况进行管理,引进信息化管理工具,统一的管理医疗器械,将采购、维修和养护工作相结合,构建起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实时监控医院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性能情况,在一体化管理中,节约投入医疗器械设备使用中的成本,引进先进的信息系统,例如HIS系统、PACS系统。在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系统中,维修技术人员要根据不同科室对医疗器械的要求,进行及时的检修工作,在档案中体现出完整的工作记录,并由相关的责任人进行签字和确认[11]。在医疗器械的维修和养护中,设置医疗器械的维修养护周期时间,由信息系统及时结合医疗器械的具体运行情况,提示科室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养护工作,发送预警信息。由信息系统,在信息的采集、收集、处理中,建立起功能完善的数据库,以此为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改变纸质记录档案、管理档案的方式,引进先进的技术型人才,提高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水平、管理成效[12]。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时代,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加强对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新的模式,明确发展方向,建立起现代化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新模式。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难点、重点,加强技术革新、模式创新,保证医院医疗器械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下,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水平、管理效率,达到理想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目标,维护医院的稳定运转,为民众的医疗安全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