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建设研究
2022-08-08孙雪峰
摘要:新媒体信息传递具有互动性、便利性、大众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被人们熟知。在新媒体与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师生可以轻松获得多元化的高校网络信息资源,这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创造性思维,也构成了学生和社会主体之间交流的桥梁。在此背景下,通过增强高校网络的连通性,提高新媒体传播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传播主体的媒体素养,既能保证高校管理的有效性,又能保证新媒体传播社会价值的“基地”地位,还可以为政策信息的发布和智能舆情分析奠定基础。文章通过对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建设的概述,分析两者联动建设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以实现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联动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联动建设;传播媒介;方向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3-0111-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介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新闻客户端、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而高校网络作为互联网时代高校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在知识教育、文化建设、信息安全保障、创新创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引领其发展,是文章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一、新媒体信息传播概述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卫星网络、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为使用者提供各种形式信息和服务的媒介。在空间层面上,新媒体是指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媒体,在数据压缩与无线网络传播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庞大的容量、实时性和交互能力,能够跨越地域界线,最终达到全球范围[1]。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新媒体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输的媒介,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不同方向、不同方式、多辐射等多种形式的便利交互,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媒介的传输方式。通过新媒体,人们可以讨论时事,评判各种事物,并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单向交流到多元交流,是新媒体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变化。
2.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便利性
便利性是指信息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传播方式更加方便,时空间隔也大大缩短。首先,新媒体的传播更具延展性,能够跨地域、跨时空传播。其次,当前社会舆论的发展已超出人们的预期,在大量网民的参与下,社会突发事件的传播大大超过了传统媒介。最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方便平等的交流平台,网民可以广泛地交流和讨论社会时事,从而提升了整个社会公民的素养。
3.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大众性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大众性是指资讯科技、传输方式、信息内容、传播对象等方面的大众化特点。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介精英化、少数化的限制,其特征主要包括内容新颖化、传输节点分散化、传输模式群体化。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创造者和信息的评论者。互联网上信息的海量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使得信息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点交互作用、随时发布、快速传播等特点。便捷化、立体化、大众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更多的信息、观念和判断汇集到不同的交流平台上,更多的人或积极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对新闻的讨论和信息的传播之中。
4.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样性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样性指的是数据技术、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和传播对象等方面的多样性。新媒体的新闻传播融合了各种媒介的优势,吸收了文字、图像、声音的有利条件。在科技进步的今天,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社会信息与资讯获取渠道,从而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
二、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概述
(一)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的意义
1.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发展,教育与实践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知识传递方式,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到新的传播技术,然后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扬弃,从而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2]。因此,教育界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创新相关方式、方法和内容。
2.推动校园网络文化传播与发展
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拓展了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范围,丰富了传播内容。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的网络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其突破了原有界限,增强了校园文化的传播力、导向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3.推动高校网络安全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日益依赖于网络资源,它将学生、教师、学校和资源联系在一起。目前,高校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学校园安全的一个主要问题。通过建设安全的高校网络,可以有效防止高校和学生的利益受损。
(二)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特点
新媒体传播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反馈等。
1.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首先,从本质来看,它们都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加以改造。其次,就形式而言,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及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对教育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这里所涉及的是将信息传递至网络上,而不是将信息直接反馈到教育教学中。
2.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传统媒介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对大学生进行宣传介绍,从而达到向受众传达相关知识内容和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会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等活动,这些都属于新媒体形式下的校园信息传递行为。
3.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新媒体传播在方式、内容、影响上与传统信息传播模式有巨大的区别。
(三)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存在的问题
1.意识形态问题多发
新媒体传播的部分新闻与正能量背道而驰,突出西方意识形态,反映了平台工作人员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3]。相关人员未贯彻各种规范,也未对所发布的新闻进行全面的审查。根据相关规范,在新闻发布的审查阶段,应由学生骨干、指导老师、分管领导等多个层次的人员进行审查。然而,在当前大多数高校新媒体的审核环节中,新闻发布常常仅完成一、二级审核,少数通过三级、最终审核,导致一些错误思想成为“漏网之鱼”,产生消极影响。
2.缺乏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
通常情况下,网络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移动网络、大数据分析、云存储、人工智能等技术,同时还要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智能化的科学系统的挖掘、采集、整理、分析、处理,合理运用多种媒体,通过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能力,促进高校网络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并在具体的新闻生产和舆论导向中进行变革和更新。这就是高校网络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实际能力。
三、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建设的路径
(一)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原则不动摇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大学网络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的思想,守正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守住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价值取向、正能量的传递、为学生服务的正确方向;创新即找准正确的发展方向,优化信息传播的内容,革新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信息传播的主体,为学生创造获取正确信息的新天地。在守正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特性,结合新时期受众的思维特点,通过新的媒体平台,开展交流互动、大众化宣传活动,为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建设奠定基础。
(二)强化应用和创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科技、信息通信、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大学的网络结构也日益向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突破信息技术的屏障是高校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而5G等新标准的完善将推动中国高校网络化。
2018年,Wi-Fi6技术标准基本成熟,第一批产品开始进入市场,一些大学采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了小型商业发展模拟实验;2019年,AP的出货量达到20%,并且成为中、高端用户的主流,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市场中的部分企业开始在公司网络中运用Wi-Fi6;截至2020年,Wi-Fi6完全替代了Wi-Fi5,并成为公司网的主要产品,占据50%的市场份额,这也是未来的基础设施。5G具有很多特点,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大规模物联网)、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5G的速度可以达到20Gbps,而Wi-Fi6的速度理论上可以达到10Gbps。在新媒体与大学网络化的互动中,合理地利用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校园网的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学校的各种建筑和景观具有大开放、人员密集、人流大的特征,就像一个小型社区,有宿舍、教室、图书馆、办公楼、户外活动场所,有风景如画的户外活动,还有各种不同的商业需要。因此,有技术人员提出,可以采用Wi-Fi6为主,5G为辅,支持一般的移动电话接入互联网使用Wi-Fi,支持其他领域的应用。
(三)加强专业管理人员培训
新形势下大学网络的发展,需要专业的管理和人才的培训[4]。网络的专业化是校园网络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而网络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维持校园网络生命力和用户黏性的关键,二者相互补充,共同维护校园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加强对新媒体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主要涉及题材规划、内容制作、平台管理等。利用自主学习、带教、专家辅导等培训方法,通过强化过程引导和训练,不断培养新媒体人员的自主學习能力,使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积累新媒体运营经验。同时也要顺应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潮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蓬勃发展,媒体融合的发展也在逐步深入。随着视频时代的来临,沉浸式传播的浪潮出现,这些变化都需要新媒体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四)加强大学校园网的安全管理
要有效保证新媒体与大学网络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就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首先,要强化系统的顶层设计,建立和实施信息化管理制度。大学应该确立网络信息安全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和机制。同时,要实行信息安全责任制,明确各领导、各部门、各人员、各用户的职责,建立问责制,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做好教育信息资源的备份。其次,要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定期派专职人员对电脑安全防护软件进行检查,实施安全管理。
通过风险评估,发现问题所在,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不断完善动态响应计划,避免在软件出现故障时受到威胁,从而减少信息安全风险;加强技术支持,杜绝安全风险。首先,可以在教学设备上安装反病毒软件,如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等安全软件,定期清理垃圾,加快系统的运行速度。其次,可以在校园网与外网之间设置一层防火墙,通过访问控制策略过滤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将有害信息从校园网中分离出来,同时进行监控、审核和访问,形成记录,从而提高校园网的安全性。最后是运用IDS(入侵检测系统),对外部或内部未经许可的入侵进行检测,发现攻击后,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阻止攻击,并跟踪其来源。
(五)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反馈
由于网络的即时性、舆情的突发及校园受众安全防护意识较差、网络安全知识匮乏等因素,单纯依靠技术手段进行严格把关无法达到网络监控和治理的目的。因此,在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建设的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沟通策略,针对教师和学生在体验校园网络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反馈进行整改,从技术层面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针对校园网络中出现的不良信息,也需要及时整改[5]。
(六)加强与社会的纵深融合发展
高校是培养高端人才、促进民族发展的实践基地,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角色定位使其在信息化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实现了大学网络运行机构与社会的双向链接和互动,使大学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融合得以实现,这是高校崇高的教育使命与社会责任。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文化技术合作,扩大高校网络建设的视野,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为实现开放融合的教育目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利用网络搭建资源平台,推动就业,开展创意实施或文化再造;另一方面,将社会组织和高校网络连接起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筛选,优化资源配置,便于人才的输送。
四、结语
科技的发展导致传播方式的改变,进而推动了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而革新是一个充满机会与挑战的过程,在新媒体传播与高校网络联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主动适应、勇接挑战、奋力开拓,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联动发展的社会纵深新格局,为师生同进步、共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王雅辰.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探索的挑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19(12):147-149.
[2] 李春欣.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8:7-8.
[3] 陈虞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媒体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1-2.
[4] 金新政.信息社会要求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J].医学教育,2003(4):14-16.
[5] 易连云,兰英.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4):37-40.
作者简介?孙雪峰,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多媒体与网络通信技术、新闻媒体传播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