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花砖的纹样特征及价值探究

2022-08-08李少菊徐海燕钟华风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闽南纹样

李少菊,徐海燕,钟华风

(泉州师范学院 纺织与服装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花砖从西洋传入我国闽南地区,在多元文化尤其本土文化的融合下,成为闽南地域建筑装饰艺术的一部分。闽南花砖色彩浓厚、纹样精美、组合多变,反映了闽南地区人们的生活美学态度,是市民审美的外在表现,逐渐演变为闽南地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符号。目前,关于花砖的研究主要从其艺术文化内涵以及发展两方面展开。就艺术文化内涵维度而言,韩建华、左琰基于“编织性建构”理论探究水泥花砖的“织理性”建构方式[1];黄朝阳认为厦门的水泥花砖除了具有中西杂糅的古典装饰韵味外,还记录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和各阶层人群的审美价值取向[2];张肖认为,闽南近代花砖融入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具有鲜明的“侨色”特征和地域特征[3];陈娟,张秋梅则针对厦门水泥老花砖分析它的艺术价值、功能性、实用性、社会意义等内容[4]。就花砖的发展而言,苏宁、张艳等学者分别将闽南水泥花砖纹样结合不同载体进行设计创新应用[5-6];韩建华则针对花砖的现状和历史保护进行了研究[7]。

闽南花砖纹样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在不同的文化圈中被吸收并转译。梳理花砖的起源与流变问题,对正确认识和传播花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梳理花砖传播所经地区及其时间背景,探讨闽南花砖纹样本土化特征的形成,并从闽南地区花砖色彩、纹样分析其美学特征,进而结合闽南社会、人文挖掘花砖价值意义。

一、闽南花砖的起源与发展

(一)闽南花砖的起源

花砖最早出现于西班牙,是工艺美术运动风潮的产物,丰富的图案及鲜艳的色彩使其快速风靡至地中海及美洲地区。19世纪初,随着殖民运动的发生,花砖被带到东南亚地区及闽粤沪等中国沿海地区。这一时期闽南地区的花砖依靠进口,有瓷砖花砖及水泥花砖两大类。促使闽南花砖盛行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因素。厦门、泉州相继实现花砖的技术生产,因其做工讲究,闽南地区生产的花砖曾多次出口到南洋地区。另一方面是社会因素。20世纪上半叶,伴随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这一时期文化的多样性为花砖传播提供有利条件,同时闽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闽南花砖纹样不仅具有本土文化特色,还保留吸纳了具有西方及南洋文化特色的纹样。20世纪60、70年代,花砖被批为“资产阶级审美趣味”而被迫停产。改革开放后,因经济建设需要,闽南地区的花砖厂再次复产。在最鼎盛时期,仅闽南地区花砖厂就超过400家[8]162。从海外进口到能够自行生产最后实现外销,闽南花砖应用逐渐普及。

(二)不同时期花砖的发展对闽南花砖的影响

1.西洋传播时期 花砖随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及审美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纹样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世界各地区乃至各个时期的艺术设计精华,其纹样具有民族差异甚至时代差异。

西方花砖在诞生之初吸取了镶嵌装饰艺术的精华,不同的是花砖“主张折衷主义,设法把豪华的、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奠定了闽南花砖最初的形制特征。有部分花砖的纹样(如图1)是从古罗马的马赛克地板纹样(如图2)中提炼而来的。花砖深受马赛克艺术的影响,擅长通过色彩的变化和对比来突出视觉效果。

图1 花砖纹样 图2 古罗马的马赛克地板纹样

花砖生产初期受技术水平限制,花色较为单一,花砖纹样通过大小及明度的对比来控制节奏感。早期维多利亚风格住宅花砖采用灰白几何图案营造稳重的经典英伦风格,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黑白棋盘格纹样(如图3)。

在工艺美术运动到装饰艺术运动背景下,花砖的源产地西班牙所在的欧洲受自然造物思想及宗教思想的渗透,工艺美术运动在装饰上崇尚自然主义,手工花砖纹样一般使用简单的几何形态、宗教图案、曲线和抽象的自然花纹为主(如图4);而装饰运动时期花砖的纹样造型逐渐走向繁复。不过,由于闽南宗教文化的包容性,闽南花砖厂最初掌握花砖的制作技法时,除仿制大量几何图案外,还将繁复的宗教纹样进行本土化处理,简化了装饰运动时期繁复的艺术表现手法。

图3 棋盘格花砖纹样 图4 欧洲花砖纹样

2.南洋传播时期 花砖虽缘起于欧洲,但是随大航海时代流传到了东南亚,难免被南洋风情所浸染。花砖在装饰运动时期,受到伊斯兰教文化及民族奔放特性的影响,图案较为繁复多样,常采用自然曲线及传统宗教符号。受热带气候影响,南洋花砖在造型上,融入了瓜果、花卉等元素;南洋花砖色彩丰富艳丽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如图5),但大多为偏绿、偏蓝的冷色调。19世纪20年代,闽南地区第一家花砖厂“南洲”实现生产,为迎合南洋侨商的喜好,生产制作伊始仿照的是西方花砖纹样以及具有热带风情的东南亚花砖纹样。

图5 流入闽南的南洋花砖

3.本土传播时期 花砖纹样在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样式,进入中国的手工花砖在纹样造型上,为迎合中国人的文化和审美,流入闽南地区的花砖结合了西洋及南洋的纹样特征,色彩以暖色调为主(如图6),发展到后期,花砖纹样除了使用几何花草外,还与中国传统吉祥图腾结合,具有本土化特征。闽南生产的花砖图案相对清新、优雅,风格亦偏向复古和田园风,中和自然,方正对称的花砖体现了中国人在追求建筑美上的中庸思想。花砖凭借其丰富的色彩、多变的图案与文化交互共融,广泛用到各类建筑当中,最终演变为中西结合、兼容并蓄的独特建筑文化,成为当时建筑装饰的时尚指标。

图6 闽南地区住宅铺设的花砖

纵观花砖历史发展的脉络,百年间花砖见证着国内外社会人文背景的变迁。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花砖作为建筑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生动物证,关注度正不断提升。

二、闽南花砖纹样特征

花砖在不同文化圈吸收并演变。闽南花砖既保留花砖原有的砖体类型、花砖组合方式及铺设方式,又在纹样、色彩上有了本土化的演变。探究花砖的砖体类型、组合方式及铺设方式,以分析闽南花砖纹样及色彩的本土化特征。在一体多元的闽南文化背景下,闽南花砖不仅仅只是运用到侨乡特色建筑中,更是运用到了闽南传统的红砖厝等建筑中,色彩及纹样造型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影响,其形制、内容与闽南特有的建筑风格形成有机整体,相互依赖。

(一)闽南花砖类型及组合方式探究

据广东省博物馆对花砖的记载,花砖的砖体主要单元体是方形,以边砖拼接的形式作为装饰线条的砖体也是正方形,但纹样框边的设计使其视觉效果呈现长方形偏多,除此之外,还有八角形和小正方形组合的砖体拼接(如图7)。花砖或单独或连续排列的组合形式,符合典雅的东方纹饰特点。花砖的实心砖可以分为独立成形的独立式花砖(如图8)和组合式花砖。

图7 八角红砖及正方形白色小砖 图8 独立式蝴蝶砖

在独立式花砖纹样构成中,除了主体纹样外,角隅纹样也是花砖中的一种设计手法。隅饰纹样是适合纹样的一种,因常作角的装饰,因此也叫“角花”。主体花纹与四角的角隅纹样相结合使得拼接效果上,主体纹样与较小的角隅纹样形成大小的对比。这类花砖纹样丰富美观,具有节奏感。植物纹样(见图9)作为单块花砖的主体纹样,因其外轮廓的不平整性,主体外围采用适形纹样方式,使花砖图形饱满的同时保持稳定关系。除此之外,还有将图形由中心向外旋转放射式排列,花砖纹样组织呈对称结构。凭借相同几何形态的组合方式,以及运用图形组织形式将不同形态的纹样进行组合,纹样的丰富性及层次感凸显。

图9 花砖纹样构成的分析 图10 两块组合式

组合式花砖中(如图10),两块组合一般是前后延伸连接使用,且多用于边砖,具有二方连续的构成特点,其他块数组合式水泥花阶砖通过每块花砖相互旋转90度,或形成固定式独立图样,或形成相互交织的图样构成。组合式的花砖除了两块式拼接外,还有四块、九块甚至是十六块组合的类型,四块组合旋转式(如图11)拼接方式常采用四方连续的组织形式大面积铺贴,而固定式花砖(如图12)由于四块花砖具有外框结构的特质,使得花砖纹样独立成型,除了在屋内大面积铺设外,常在门廊、大厅独立铺设。部分建筑为了铺设效果,甚至采用更多块数的大型组合进行铺设。

图11 四块旋转式花砖 图12 四块固定式花砖

(二)闽南花砖铺设样式探究

森佩尔的饰面理论认为,所有建造形式的最初原型都能在编织产品中找到归宿[9]307。单块花砖纹样图案、色彩组成的纹样单元体犹如编织材料,而砖体在墙体铺设的组合方式就是织理性的一种表现。砖体以独立式花砖为单位进行编排组织,一般采用四方连续的纹样组织形式连续反复铺贴组合成一个独立的矩阵(如图13),装饰效果规整统一,充满秩序,最大限度地展现花砖纯粹的质感。砖体也可以由二方连续纹样的组合方式进行外框结构的装饰,在建筑中,将花砖当作边砖进行打波线的形式是一种独特的展示手法,同一单位纹样通过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围绕地面或墙面展开连续循环的组织结构形式,自由环绕在其他砖体或结构的外围,具有边饰纹样的效果,形成一个优美流畅的富有节奏韵律的带状装饰画框。

图13 中国早期花砖图样(出自新南洲花砖厂)

(三)闽南花砖纹样造型探究

1.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几何纹样 几何纹样线条简明,力量感强,就单独纹样而言,多采用绝对对称的分布样式,此纹样造型特征容易塑造具有调理、平静严肃或稳定特征的装饰风格。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闽南地区的几何花砖为迎合本土的审美标准,又加入了不少中国本土元素,如在闽南浮桥及鼓浪屿等地的花砖厂找到的纹样中,有常见的万字纹、回纹、云纹(如图14)、连钱纹、锁子纹等传统纹样,融会贯通了中国传统道家、儒家思想,纹样具有线条清晰、结构明晰的特点。

图14 二次连续传统几何纹样

连钱纹(如图15)与毬路纹极为相似。汉代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中,释“毬”为“鞠丸也,从毛求声”,即“毬”字同“球”,表示“以毛填充的毛皮球”,泛指球形物,所以“毬路”即为“球形纹路”。构形原理是,由同样大小的圆以四分之一弧线相重叠,构成相互连接的铜钱形状,并由此而得名[10]。组合方式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其纹饰意义除了有平安庇护寓意之外,还符合审美及认知的功能。锁子纹(如图16)作为具有抽象空间感的立体几何图形,是闽南常用的花砖纹样,大胆的、连续的立体几何架构主义纹样,与中国传统盔甲锁子甲上的纹样相一致,锁子纹由多个单体元素紧密并依连缀而成,锁子甲的坚韧赋予锁子纹联结不断的寓意,与闽南传统的宗族文化相一致。

图15 花砖连钱纹 图16 花砖锁子纹及《营造法式》锁子图

2.本土植物影响下的植物纹样 “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11]177-185闽南花砖是以概括的手法将常见的蔷薇、喇叭花等植物(如图17),甚至是设计师根据灵感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后创造出来的花卉纹样,四块组合式的海棠花(如图18)的纹样,采用对称的构图形式构成,色彩明艳却不张扬,符合东方审美情趣。也有独立式花砖将几何形状与单独花卉纹样结合置于中心形成花的卉纹样(如图19)。

图17 蔷薇花、喇叭花纹样 图18 海棠花纹样 图19 肉松花砖

闽南文化具有将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的特质。因此闽南地区多采用反映农耕生活的植物纹饰为题材。花砖纹理也常采用当地常见的农作物,例如将番薯花作为元素进行拼接(如图20)。纹样单位左右进行连续排列形成二方连续纹样(如图21),产生优美富有韵律感的带状纹样。

(四)闽南花砖纹样的色彩应用探究

1.受色彩构成影响的花砖色彩应用 英国荷加斯认为,色彩美是各种颜色及其浓淡变化在对象上的一种配置,这种配置在任何构图中都是既明显多样,又巧妙统一的。色彩经过组合、构成获得自己的艺术生命[12]。据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花砖专题展记载,国内生产的花砖单砖最高达八种颜色。随着大众审美观念变化,后期生产的花砖单砖普遍稳定在三至四色居多(如图22),近几年还出现具有创新性的单色立体浮雕花砖。色彩搭配也与花砖的拼接方式有很大的关联性,拼接不仅仅采用统一砖样进行拼接,也可以采用相同图样不同配色的花砖进行拼接组合,花砖拼接方式还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纹样进行拼接组合,以此制造色彩的节奏感,进而体现装饰艺术中的秩序美。

图20 番薯花 图21 二方连续花纹

图22 一至八色花砖

2.受闽南地域文化影响的花砖色彩应用 定形变调是花砖常用的配色方式,西方的花砖纹样在传入闽越地区后,色彩上运用大量暖色表现融合之意。例如,采用国内外两种版本的番薯叶、八角花、圆形几何、立体菱形的花砖色彩比对,辅之传统的红、黄等喜庆颜色的运用,与闽南民居的“红艳风格”相得益彰,符合闽南文化的精神气质(图23)。闽南花砖设计既保持了本土文化又吸收各地精华,发展成具有包容性的新设计文化。

图23 闽南地区与早期欧洲地区同款花砖的色彩比对

闽南花砖的色彩与闽南建筑中的红墙白石交相呼应(如图24),图案花纹与颜色是传统色彩的延续与嬗变,同时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这是社会、自然、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花砖除了运用在洋楼中,也融进了古厝宅院的门楣、窗楣、屋脊或者墙堵中,形成闽南地域建筑装饰的一部分。

图24 闽南建筑花砖铺设方式

三、闽南花砖的价值探究

(一)闽南城市记忆的载体

花砖是介于机器与手工之间的艺术品,它不是单纯地作为一种装饰材料,而是城市记忆的载体,见证了闽南海外交通贸易的历史,记录了外来文化对闽南地区的影响。美国牧师腓力普在《厦门方志:一个中国首次开埠港口的历史与事实》中写道,“这些纯东方的家庭中没有地毯,只有盛行的花砖铺地”[13]85。19世纪初,从闽南老宅建筑的装饰看,大量远洋进口花砖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佐证了泉州、厦门作为古代名港满足不少闽南人向海行商、要求致富的愿望的事实,而花砖的应用恰好能彰显华侨海外贸易的身份及展示雄厚的财力之事实,同时承载了侨乡对于南洋辛酸往事忆苦思甜的情感。

(二)不同装饰艺术的载体

花砖是装饰艺术的载体。从装饰艺术角度讲,花砖的纹样既有抽象的几何条纹,也有写实的花草条纹,从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由仿照西方纹样再到融入中华传统元素、充分发挥图案的形式美法则进行创新。装饰纹样演变的过程展现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人们审美价值表达倾向的变化。其构成手法和艺术性非但没有被时代淘汰,更是一直沿用至今。欧文·琼斯的《装饰法则》一书中就有很多老花砖的纹样图表,可见花砖在当时就已经被认为是极具装饰价值的[14]12-21。

(三)不同建筑风格的载体

花砖是不同建筑风格的载体,符合闽南多元的市场需求。从花砖自身特质来讲,它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无论是摩洛哥风格、东南亚风情还是闽南当地特色,它都能囊括,具有广泛应用性。由于闽南地区建筑文化具有多样性,因此闽南地区对花砖的需求除了应用在番仔楼的装饰中,还可应用在“宫殿式”古厝、骑楼,以及中西合璧、阿拉伯式等建筑风格上。红砖墙与花砖兼容共存创造出了闽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不同风格花砖皆可与闽南建筑文化融合碰撞,证明了闽南地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四)文化交互的载体

闽南花砖是多民族文化内涵的集合体,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同时还具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说明了“审美态度不同于观看事物的普通方式,而是一种从意志和欲望的束缚中获得暂时解脱的审美方式,是对自我和实际功利的超脱的审美观照方式”[15]494。花砖在闽越地区的土壤扎根后,逐渐朝本土化发展,寓意丰富美好,深受人民喜爱。生产者也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纹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纹样中融入不少喜庆吉祥的中华元素。于是花砖设计文化衍生为闽南地区对待生活美学的一种态度。闽南花砖的价值不仅是传播的商品,更是文化交流的载体。而闽南花砖的纹样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在不同的文化圈中被吸收并转译。

四、总结

从闽南花砖纹样的发展脉络中,我们不难看出,花砖纹样极具文化传播价值。它既保留了发源地花砖纹样的组合特质,又在其基础上结合闽南传统纹样,记录了闽南地区的社会人文背景的变迁,是世界花砖文化的集成体,也符合闽南文化一体多元的特征。

从闽南花砖纹样特征的梳理中,我们可以发现,花砖纹样具有良好的装饰性与适应性。它能在不同的载体和介质中发挥优秀的视觉表现,参与到各种产品的外观设计当中。针对这一点,设计者可以将全球化思维与当代的设计理念进行结合,一是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纹样的创作,二是拓宽纹样的应用途径,依附地方产业的发展,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本土文化的延续,挖掘闽南花砖形制、色彩、纹样蕴藏的文化价值及当地人文赋予其特殊的精神内涵,让传统文化走进日常,让艺术文化贴近群众。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闽南纹样
闽南文化传承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路径探索——以“闽南地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为例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闽南地区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