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清门人初考

2022-08-08郑长青詹石窗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门人理学弟子

郑长青,詹石窗

(1.泉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四川大学 老子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5)

蔡清,字介夫,号虚斋,赐谥号文庄,理学名臣。明代泉州理学兴盛,是全国理学研习、传播的重镇,蔡清正是其时的中坚人物。《万历泉州府志》云:“至今天下言易者皆推晋江,成弘间士大夫谈理学惟清(蔡清)为精诣。”[1]1474《明史》称:“闽中学者蔡清为宗。”[2]3015可见,蔡清及其思想学说于当时理学研习传承上的重要地位。蔡清之学以捍卫朱子学说为要务,詹仰庇曰:“朱熹有功于圣人,而清则有功于朱氏,羽翼经传,折衷群言。”[3]19这句话很好地点出了蔡清的学说在朱子学学术史上的守先待后之功。蔡清门人众多,成为当时著名的蔡清学派,即以蔡清为中心,由其亲传弟子、再传弟子承续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羽翼程朱理学并将其发扬光大,且具有鲜明学术风格的地域性理学流派。如万斯同《儒林宗派》专列蔡清的“蔡氏学派”,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则称之为“文庄蔡虚斋先生清学派”。也正是由蔡清及其门人的努力,泉州才能在明中后期成为坚守朱子学的代表。如李光地云:“时则姚江之学大行于东南,而闽士莫之遵,其挂阳明子之录者,闽无一焉。此以知吾闽学者守师说,践规矩,而非虚声浮焰之所能夺。然非虚斋先生,其孰能开之哉?”[4]303

有关蔡清门人的情况,《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录有陈琛、王宣、易时中、林同、赵逯和蔡烈6人。万斯同《儒林宗派》卷十四“蔡氏学派”则录蔡清门人18人,即陈琛、黄伟、易时中、王慎中、蔡润宗、黄明、黄钺、蔡烈、王宣、俞大猷、李世浩、周积、张元玺、蔡佑、林同、黄绶、曾大有和黄芹。今人关于蔡清门人之研究,如庄炳章在《泉州历史人物传》举列的有陈琛、赵录(逯)、王宣、易时中、林同、蔡烈、舒芬、夏良胜和邹守益9人[5]245。傅金星在《泉山采璞》中则举列门人有陈琛、易时中、王宣、林同、蔡烈、李墀、张元玺和赵录(逯)8人[6]18。肖满省在《蔡清评传》叙述“蔡清后学及学派流衍”时,列举蔡清门人有陈琛、蔡润宗、林同、易时中、田岩、王宣、赵建郁和林福8人[7]325-330。以上研究并未揭示蔡清门人的全貌。实际上,蔡清门人人数既多,无名逸士亦不为少,仍然有许多乃是蔡清亲炙的弟子,尚不为时人所知。本文据史志对前述蔡清门人情况加以补正,将志乘中新发现者列举于后,并据之初步考述蔡清门人授徒传承情况。

一、蔡清亲炙弟子初考

《儒林宗派》所列18门人中,万斯同认为黄伟、王慎中和俞大猷是蔡清的二传弟子,并误将周积视为蔡清的亲传弟子。实际上,周积是蔡清的三传弟子、陈琛门人。据《陈紫峰先生年谱》记载:“虚斋丁卯冬致仕归。是年,复遣存微等从学,四方来学者百余人。若吾邑洪助教开、张司训志发、朱文学延彦、族弟侍御让、文学良节、同安黄郡伯伟、江山周节推积、鄞钱县尹乾、潮阳萧贡士良球、揭阳刑贡士照之其著也。”[8]9此处所载“江山周节推积”,“节推”乃“节度推官”略称,“周节推”即周积,可证万斯同《儒林宗派》记录之误。另外,庄炳章称舒芬、夏良胜和邹守益为蔡清门人,应是出自蔡清任江西提学副使时的事迹。林希元于《南京国子监祭酒赠礼部侍郎理学名臣谥文庄虚斋蔡先生行略》曰:“在江西,舒修撰芬、夏考功良胜、邹编修守益方为诸生,未知名,先生试其文,于舒则以殿元许之,夏与邹则称为台阁之器,既而皆如所料。”[3]186蔡清称许舒芬、夏良胜和邹守益的才学是在3人为生员时,但蔡清并非3人的座主,3人亦未以门生自称。因此,将许舒芬等3人列入蔡清门人是不合适的。

如前所述,蔡清亲炙弟子,尚有不为时人所知者。笔者从《乾隆泉州府志》“列传”“文苑”“忠义”诸篇之中钩沉出蔡清亲授业的弟子14人。兹列如下。

门人留志淑。“留志淑,字克全,号朋山,晋江人。宋忠宣正裔孙,年十六受业蔡虚斋之门。一见称其远器。弘治戊午年,十八领乡荐,乙丑成进士,授温州推官。”[4]338《闽中理学渊源考》则谓:“(留志淑)年十八,受业蔡文庄之门。”[9]646至于留志淑是16岁还是18岁受业于蔡清,尚待考证。

门人吴铨。卷四十二称:“洪富,字国昌,晋江人。受学于蔡文庄门人吴铨、林同,究心易学。”[4]360此处提到吴铨为蔡清门人。又据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所述:“吴铨,字秉衡,晋江人。从蔡文庄学。嘉靖初贡士,授博罗训导,阳春教谕,平居嗜学而持身以礼,无惰容,无伪言。”[9]646从《乾隆泉州府志》和《闽中理学渊源考》2处记载相互印证可知,吴铨为蔡清亲传,可确论。

门人郭文焕。“郭文焕,字仲实,晋江人。从学蔡清,嘉靖乙酉岁贡授高安训导,卒于官。文焕自少究心理学,四书、《易经》、太极图、《通书》《正蒙》具有注释,间或发虚斋所未发。读史别出论断。《四书学庸口义》成于林次崖存疑未出之前,议论多有吻合者。有《课程切问》,漳人蔡鹤峰烈聘居西塾,刻而传之。”[4]382

门人邱瑗。“邱瑗,号省庵,晋江岁贡生。切己问学,笃志力行。受易于蔡清,得其宗旨,潜心性命之奥,精思默会,至忘寝食,有所得辄疾书之……门下士数百人。”[10]72-73由此看来,邱瑗受学于蔡清之后,笔耕不辍、广收门徒,在闽南颇有影响,但其门人传授情况尚付阙如。

门人郭文博,志乘无传。卷五十四载:“林文明,号坦斋,晋江人,少受易于郭文博,而文博受易于蔡清。文明褒衣博带,与诸弟子雍容讲说,陈琛与之相重。”[10]73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则谓:“文博先生传文庄《易》,授之门徒林坦斋文明。郭文博,名已不知,文博乃其字,籍贯、事实未详。蔡文庄曾与书曰:‘承文博书,拳拳欲得京师中好文字议论,以为进学之助。’”[9]650

门人王宗澄。“王宗澄,字志濂,号次山,晋江人。佥副宗源,佥宪宗濬弟。为诸生,研精易学,师承虚斋。《蒙引》能融贯其微词与奥义大纲宏旨。一时学者宗焉……与伯仲兄俱以学业闻于时,而宗澄独困场屋,嘉靖乙亥将贡而卒。”[10]78

门人黄逵、黄正,二人系兄弟。“黄逵,晋江人,为粤东新兴司训,与弟正(黄正)皆受易于蔡清之门。”[10]125《闽中理学渊源考》云:“黄逵,晋江人。为与弟正皆受《易》于蔡文庄先生之门……弟正,成化十年乡荐,官推官。”[9]643

门人谢弘、高凤崘。志乘无传。卷五十五谓:“谢弘、高凤崘俱安溪人,受学于蔡清。”[10]126《闽中理学渊源考》则谓:“谢弘、高凤崘,安溪人。受学于蔡文庄,文庄字弘曰汝器,字凤崘曰瑞周,必其响学之士,惜不名于时。”[9]647

门人张文郁。“张文郁,号朋庄,晋江人,为郡增广生,以孝友称,言动悉礼法……受易于蔡文庄清,清一见辄器重之。时《蒙引》未行于世。文郁终日与生徒讲析疑义,悉出师授,能畅其说。”[10]127张文郁授徒情况尚付阙如。

门人陈矩。“陈矩,字朝宪,晋江人暲之子。弱冠受易于虚斋,用功纯笃,作字未尝下一苟笔。事继母尤尽孝,为宗族所称。正德庚午与陈琛同举于乡,月余而卒。”[10]127

门人黄贞。“黄贞,字士守,晋江人,游于蔡文庄清之门。《蒙引》一书与参末议,性耿介,厌弃科举,不求利达。”[10]127

门人郭楠。卷五十七:“郭楠,字世重,号白峰,晋江人。受业蔡虚斋之门。正德庚午乡荐甲戌进士,授浦江县令……家居十有八年,搆祠宇,增祭田,裁自挝文,作家规,校年谱,以示子孙左右。图书手不停批,搆佚老亭于东园,与亲旧蒋悟庵、易槐虚、黄东石,日吟咏其中,以寿终。所著有《谏草遗稿》,傅夏器为之序。”[10]200《闽中理学渊源考》谓:“郭楠,字世重,晋江人。讲《易》蔡文庄之门。正德九年进士。”[9]768

据《闽中理学渊源考》,蔡清门人还有下列9人,录之备考。

门人林学道。卷五十五:“林学道,字致之,莆田人。体不胜衣,言不出口,而向道甚勇,义利之辨甚严。终日正襟危坐,非寝不脱巾履。初从蔡文庄受学,复之江西从王文成订良知之说。”[9]606

门人黄天爵。卷五十九:“黄天爵,字希仁,南安人。少从蔡文庄受业,宜最笃,因自号潜虚。弘治十二年进士,甫观政,即以亲老乞归省……营宅西埔,即蔡文庄所授地,其师弟子古谊如此。”[9]644

门人傅浚。卷五十九:“傅浚,字汝源,南安人。凯之子。性谨厚。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陈紫峰祭文略曰:‘先生闇淡讷讷,未尝饰表以示诸人。盖虚斋其师、敬斋其父,古意古心,传受有素,加以天资朴实,与道为邻,故能茹苦受辛必由向上路,必作君子人。’”[9]644-645《陈紫峰先生文集》卷十一之《祭傅石崖先生文》曰:“若吾石崖先生……盖虚斋其师,敬斋其父,古意道心,传受有素。”[8]644可见,“石崖”盖为傅浚之号。

门人尤复。卷五十九:“尤复,字纯卿,号见斋,晋江人。正德庚午举人。受业蔡文庄公。官石埭知县,有惠政。”[9]645

门人萧崑。卷五十九:“萧崑,字叔罔,将乐人。从蔡文庄受《易》。正德丁卯举于乡,授淳安教谕,寻补绩溪。”[9]645

门人杨孟洪。卷五十九:“杨孟洪,字裕卿,晋江人。少补郡庠弟子员,事虚斋蔡先生讲《易》,得其微旨。以《易经》领正德丁卯乡荐。明年戊辰,会试春官入乙榜,授江西宁州学正。”李清馥又举王慎中为双泉处士撰墓志有云:“蔡虚斋高弟教人,杨孟洪其一也。”[9]647

门人姚德辉。卷五十九:“姚德辉,名阙,漳浦人,德辉为其字。蔡清曾与书信谓:‘……漳浦姚德辉从予游,将归,求于言以警其情。予故为借粗喻之。会见陈进忠,其亦以是语之也。’”[9]649

门人洪元逵。“洪元逵,籍贯、事实未详,元逵为其字。蔡文庄曾与书。”[9]650

又据《蔡文庄公集》《陈紫峰先生文集》,蔡清门人还有以下2人。《蔡文庄公集》卷四之《宝字世重说》认为,世重乃蔡清门人詹珤之字,“安溪詹生珤,信厚而知所向者。昔尝从清游,近以事往三山,谒见吾云室林先生,因锡之字曰世重,而命清为绎其意”[3]131。《陈紫峰先生文集》卷五收七言律诗《春风送行赠孙体洪》一首,诗前陈琛按语:“体洪在士类中,能别义利,知所轻重者也。昔年从先师虚斋蔡公受《易》,曾见称许。命蹇,不得志于场屋。今应贡之京,欲就教职,别筵叙旧,笑歌无愠。余嘉其知命能安,是善学《易》也,赠诗见意。”[8]100

据上所列,笔者从史志中钩沉出蔡清门人计25人,加上《明史》《儒林宗派》及近人研究披露19人,现今蔡清门人可考者已达44人。

二、蔡清二传、三传弟子初考

考诸史志,蔡清门人授徒者众多,由此构成蔡清学派的第二、三代传承。前述蔡清亲炙弟子44人当中,不少人史志有其讲学授徒之述,但未见弟子之名。比如,田岩“与弟均州君昆讲学于资寿寺。正以率物,因材施教,凡及门者皆有造,泉士多争师之”[9]671。又如,黄钺“讲学蔡文庄之门,终身不仕。为东南弟子师”[10]127。而不少蔡清亲传弟子,史志传记中未见师徒传授之载,故笔者就已从史志发现有授徒且知其二传、三传弟子之名者,初列蔡清门人授徒传承情况如下。

(一)蔡润宗及其门人

“蔡润宗,字克昌,晋江人。好古力学,作止起居终日严肃。受文庄公易教,转授生徒,学者师之。尚书黄光升、蔡克廉,吏部梁怀仁、傅夏器,其最著也。”[1]1500由此可知,蔡润宗门下可考者有黄光升、蔡克廉、梁怀仁和傅夏器4人。《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十一谓:“黄光升,字明举,别号葵峰,晋江人,父绶,接蔡文庄学派。”[9]665蔡克廉,字道卿,晋江人,“父佑,领乡荐为湖州教授,祀名宦乡贤。克廉年十九举嘉靖乙丑进士……克廉纯明温粹,在泉与梁怀仁、王慎中并少年高第,以文行相砥”[1]1529。“傅夏器,字延璜,南安人,居锦田,世称锦田先生……嘉靖庚戌会试第一人,阐文海内外传诵……家居二十余载,卒年八十六……所著有《锦泉文集》。”[4]382梁怀仁,字宅之,晋江人,“宋丞相梁文靖公裔孙也……所著有《国朝功臣年表》《读史日志》,诗文数百首”[1]1527。《乾隆泉州府志》称梁怀仁“卒年二十三,怀仁无子,同年蔡克廉为理丧事”[10]74。

由此形成蔡润宗一系的传承,即蔡清→蔡润宗→黄光升、蔡克廉、梁怀仁和傅夏器。

(二)陈琛及其门人

陈琛,字思献,别号紫峰,学者称为紫峰先生。陈琛是蔡清最为喜爱的门人,也是蔡清学派的中坚人物。史称“文庄公既没,所谓无愧师门者,琛一人而已”[1]1503。陈琛门人可考者18人。

黄伟,字孟伟,同安人。《乾隆泉州府志》载,黄伟“尝就府小吏,一日投笔曰:‘非丈夫也。’弃去,习经读书太武岩。正德庚午乡荐,自歉未学不赴春官。受业陈琛之门,登正德甲戌进士……暇求道南四先生书……自是累迁不起。日惟以养亲讲学正家为务……郡守为建坊与李源、田岩并旌,所著有《海眼存集》,卒祀乡贤”[4]345。

陈良节,受学于陈琛,“字子操,号南楼,晋江人。为诸生,少颖敏强记,日数千言,融贯经史百氏,为文嚼理,敷词操笔立就。从兄琛聚徒讲学于紫云寺,良节师焉所口授《浅说》《通典》等书,默记疾抄,传诵于人……琛既辞官就养,好从杯酒,独爱良节雅操,与合常燕,召命之坐。良节终不以同行,故略师弟之分……卒时年仅四十七,门人丁自申为之传”[10]76。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十“涵江陈氏家世学派”录有陈南楼先生,但陈南楼之名、字阙如。通过与上文相印证,可确认陈南楼即陈良节。

陈良节门人有林一新,“林一新,字震起,号象川,晋江人。性之子也。性之未第时,所交慎许可,知南楼陈氏学有渊源,使一新就学焉”[9]723。陈良节还有门人丁自申,则与林一新同为蔡清的三传弟子。丁自申,“字朋岳,号槐江,晋江人。嘉靖乙酉庚戌联登进士……为文出入欧、曾之间……归而杜门读书,撰述益富。扁其藏书之堂曰希邺……著有《三陵稿》”[4]27。

此外,陈琛门人还有陈让和童含山。陈让,字以礼,号见吾,系陈琛族弟,“少孤而贫,从学于琛,得其传。尝借书同舍生,所朝取暮还,数日尽其藏箧。同舍生惊讶试之,让能举其十八,遂为诸生祭酒。嘉靖辛卯举乡试第一,壬辰联第进士……著有《见吾选稿》《邵武府志》若干卷”[10]202。童含山,“为紫峰陈氏高弟,当时以《易》学鸣”[9]703。童含山有门人蔡元伟,“字伯瞻,晋江人……尝受《易》于童含山、徐泗涯、洪新斋之门”[9]711。

据《陈紫峰先生年谱》载,“虚斋丁卯冬致仕归。是年,复遣存微等从学,四方来学者百余人。若吾邑洪助教开、张司训志发、朱文学延彦、族弟侍御让、文学良节、同安黄郡伯伟、江山周节推积、鄞钱县尹乾、潮阳萧贡士良球、揭阳刑贡士照之其著也”[8]9。由此可知,洪开、张志发、朱延彦、黄伯伟、周积、尹乾、萧良球和刑照之8人乃陈琛门人。又据《闽中理学渊源考》“督学陈紫峰先生琛学派”,其门人还有傅廷济、蔡于省、王承箕、曾承芳和王畴[9]663。《陈紫峰先生文集》成子学所作之序称“厥后闻我师泉南陈先生,结屋紫帽峰下,乐道著书,挥远世故,人士环集……遂千里裹粮往从之”[8]7。可见,成子学也是陈琛门人。

陈琛一系传授,现考明者人数较多。实际上也反映了陈琛作为蔡清学派传承中坚人物的影响和地位。现据上文列出陈琛一系的传承:蔡清→陈琛→黄伟、陈良节(有门人丁自申、林一新)、陈让、童含山(门人蔡元伟)、洪开、张志发、朱延彦、黄伯伟、周积、尹乾、萧良球、刑照之、傅廷济、蔡于省、王承箕、曾承芳,王畴和成子学。

(三)易时中及其门人

易时中,字嘉会,号怀虚,晋江人。据《乾隆泉州府志》载,“从蔡文庄清学,文庄喜曰:‘晚得此士。吾易不孤矣。’呼为小友……没后其徒王慎中为之传”[10]357。《闽中理学渊源考》谓:“槐虚先生之学,确守文庄矩矱,诚奉一先生之言者。及门王公遵岩,世称高弟。”[9]669由此可知,王慎中作为易时中门人,也是蔡清学派的三传弟子。王慎中,字道思,“幼禀异质,日诵数千言,了悟不繇师解……所著《遵岩集》行于世”[1]1523。《乾隆泉州府志》载:“王慎中,字道思,号南江,更号遵岩……受学于易时中。一见避席曰:‘不当在弟子之列也。’”[10]357《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十谓:“王氏慎中为见吾先生门人,见王氏撰《见吾祭文》。”[9]656又称“先生(王慎中)受学于易槐虚,而渊源于蔡文庄者”[9]705。王慎中为“嘉靖八才子”之一,《明史》称其“家居,问业者踵至”[2]4179,门人中知其姓名者有詹洧、邓城和李杜[9]706。

易时中门人,还有如下数人。张尧,“字廷栻,号浴江,晋江人。少聪颖,有文誉。稍长受易于易时中”[10]292。“黄廷楫,字才远……少受《易》于蔡东洛、易槐虚二先生。”[9]668“尤麟,字国桢,别号见洲,晋江人……初受业易槐虚先生之门。”[9]671“李仁,字静甫,号一泉……时易槐虚倡明蔡虚斋《易》学,士从游者无虑百数,而独器仁,尠少可教。”[9]703

据此,可列出易时中一系传承:蔡清→易时中→王慎中(有门人詹洧、邓城、李杜)、张尧、黄廷楫、尤麟和李仁。

(四)赵建郁及其门人

“赵建郁,字本学,号虚舟,晋江人。宋宗室后裔,为蔡文庄高弟,结庐墐户,併心著述,所著有《周易学庸说》《杜诗注》《参同契释》,且谓升平日久,世罕知兵,因即易演为阵法,汇集韬鈴内外篇凡七册,解引孙子书凡三册,稿就封讖,以俟其人。俞大猷从受学焉。”[10]78目前,赵建郁一系门人可考者有俞大猷,“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晋江人,泉州卫百户敏之裔,好读书……又闻赵建郁以易推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复从受业……其论兵多参用儒家言。李杜序其书,谓其学莫非兵而论兵莫非易云。著有《剑经》《正气堂集》《洗海近事》《兵法发微》”[10]372。

据此,赵建郁一系传承为:蔡清→赵建郁→俞大猷。

(五)王宗澄及其门人

王宗澄,“字志濂,号次山,晋江人……研精易学,师承虚斋……与伯仲兄俱以学业闻于时,而宗澄独困场屋,嘉靖乙亥将贡而卒。著有《易经儿说》,为当世指南,一时明贤如苏濬、黄一龙、张冕并游其门”[10]78。《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十九录有“文学王次山先生宗澄”,又谓“公有《易经儿说》,门人苏紫溪亦有《易经儿说》,岂师弟相授不嫌其同耶?阙疑待考”[9]732。

据此,王宗澄一系传承为:蔡清→王宗澄→黄一龙和张冕。苏濬是否为王宗澄门人,则有待考证。

(六)王宣及其门人

王宣,晋江人,字子钟,一字元佐,号一臞,“生而廓落豪迈,薄于势利,受业于蔡清之门。与陈琛、李墀、张元玺称‘四杰’……弘治甲子举人,试南宫不第,遂一意养亲,终其身不复应举”[10]343。王宣有门人颜扬,字士抑,号文岫,同安人,“长于诗歌,授徒漳州,郡守汪凤以黄梅雨试学究,仁援笔立就,辞意高古,太加击节。扬就学于林次崖希元。以古人之道自期……又尝师事王一曜宣,深器重之……蒋孔炀、郑一曫、傅夏器,微时以为友。而与傅夏器尤厚……俞大猷见其才,与为刎颈之交”[10]128。俞大猷亦尝师事王宣,“受易于王宣,得蔡清之传”[10]372。

由此,王宣一系传承为:蔡清→王宣→颜扬和俞大猷。

(七)林福及其门人

“林福,字云衢,晋江人。父懋暲,由岁贡为南海县丞,为诸生以学行鸣于时。蔡克廉、王慎中、惟中、俞大猷皆受学焉。郡守延为乡宾。其殁也,慎中祭之文……《虚江行记》曰:泉中一臞王先生宣、云衢林先生福、虚舟赵先生本学俱一时名师,博雅方正,受易蔡虚斋先生者也。王先生尝即易以论古今治乱兴衰之迹。林先生尝即易以明心性、忠孝仁义之奥。赵先生尝即易以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俞虚江皆师之。”[10]132此处所记亦见于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

据此,林福一系传承为:蔡清→林福→蔡克廉、王慎中、王惟中和俞大猷。

(八)郭文博及其门人

《乾隆泉州府志》卷五十四载:“林文明,号坦斋,晋江人,少受易于郭文博,而文博受易于蔡清。文明褒衣博带,与诸弟子雍容讲说,陈琛与之相重。”[10]73

据此,郭文博一系传承为:蔡清→郭文博→林文明。

(九)林同及其门人

林同,《闽书》称其“从蔡虚斋学,益知原本,既成而后乡后进皆师之”[11]2541。《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十一谓:“林同,字宜正……既隶乡校,从蔡虚斋学……乡后进若洪新斋、陈讱菴、林六川、陈见吾皆师之。”[9]668洪新斋即洪富,其弟子可考者有4人。其一,严世蕃,《闽书》称洪富读书国子监时,严嵩为祭酒,“知其深于《易》,延为其子世蕃师”[11]2564。另外3人,“蔡松庄其一也。再青阳庄氏受其业者三人,石山氏一俊,壁崖氏思宽,方塘氏用宾”[9]699。蔡松庄即蔡元伟。《闽书》载:“其云松庄者,其先祖悬,家郡城外十里许,绕宅皆松,王梅溪守泉时题为万松庄,元伟取自号也。”[11]2571“石山氏一俊,即晋江人庄一俊,字君斐,历官浙江参议”[12]1346。方塘氏用宾即晋江人庄用宾,字君采,传见《闽书》,“性戆直,举进士,后出为浙江佥事”[11]2525。壁崖氏思宽为晋江人庄思宽,字君栗,系庄用宾同宗兄弟,据《闽书》,其授鄱阳令,卒于官,“县亭旁植竹百余竿,其筠干上书有‘壁崖竹’三字”[11]2528。陈讱菴,史志不见其传记,讱菴盖其号。林六川,即林性之,字帅吾,其“所著有《易经说》《中庸口义》,家传而人诵之,有所疑辄举性之之说以证云……六川,性之别号也”[9]723。陈见吾,即陈让,亦师事陈琛。

据此,林同一系传承为:蔡清→林同→洪富(有门人严世蕃、蔡元伟、庄一俊、庄用宾、庄思宽)、陈讱菴、林性之和陈让。

(十)吴铨及其门人

吴铨与朱鉴、李聪、蔡清、陈琛、张岳、黄伟、林同、顾珀、林性之,被蔡元伟称为“温陵人物”[11]723。史志中现已见其弟子之名者,仅洪富1人。

据此,吴铨一系传承为:蔡清→吴铨→洪富。

上文初列蔡清门人授徒情况,二传、三传弟子中同一人师事多人者不重复计,则蔡清二传弟子总共36人,三传弟子有10人。

三、结语

从前文举列蔡清一门的师徒传授情况可以看出,蔡清门人经常互为师友,或受学于师门中多人,或互相砥砺。比如,蔡清亲炙门人中郭楠与易槐虚交好,陈琛与郭文博相重;黄绶师从蔡清,其子黄光升则为二传(师从蔡润宗)。二传弟子中,蔡润宗的门人蔡克廉与易槐虚门人王慎中并少年高第,以文行相砥;俞大猷先后受学于蔡清门人王宣、赵建郁和林福。颜扬先后师事林希元和王宣,又与蔡润宗门人傅夏器相交尤厚,俞大猷则与颜扬为刎颈之交;蔡克廉、王慎中及王惟中皆曾受学于林福。三传弟子中蔡元伟先后师事童含山和洪富。蔡清亲炙弟子中,史志明确记述从蔡清受《易》者,占了绝大多数。比如,邱瑗“受易于蔡清,得其宗旨”,郭文博“受易于蔡清”,王宗澄“研精易学,师承虚斋”。前文引述有此等明确记录者,计16人;在二传、三传弟子中也是如此。如黄光升“习易得蔡清之传”,童含山“当时以《易》学鸣”,蔡元伟“尝受《易》于童含山”。因前文已详细引文,此处不赘述。至此,充分说明蔡清学派主要以羽翼和传授程朱易学的方式捍卫、坚守朱子学说。

必须指出的是,以上新发现的蔡清之弟子及其二传、三传弟子,只是笔者在已有的史志文献中钩沉出来而已。就蔡清门人的全貌而言,这些新发现的人物只是蔡清门人的小部分。史载蔡清“自别宦,辄所至如建如岩如杭以及南京,随仗履者数百余人。其在病告侍养家居,则设讲于水陆寺,有志之士,不远数千里从之”[4]13。由此可见,当时受学于蔡清者蔚为大观。进而言之,受学于蔡清亲炙弟子者,即蔡清的二传、三传弟子更是人数众多,也使得泉郡理学薪火相传,从而在明中后期形成一个影响甚大的蔡清学派。如李清馥所言:“自虚斋先生师弟讲明倡起,流风数十世未艾,仁贤之遗教远矣哉。《明史》载闽中一代学术,多宗虚斋之学,其来固有渐矣。”[9]725李清馥之语,很清楚地说明泉郡学术受蔡清一派影响之大及蔡清一系明中后期于闽地阐扬、捍卫朱子学说之实。张元忭亦曰:“迨明以来,朱子之书布四方,家传而人诵之。然时习其说以猎取科名,影响剽窃,而朱子之宗旨转晦。夫自蔡虚斋、陈紫峰两先生相继出,乃始一洗俗儒之陋习,独采朱子之精微,而闽中之学在明正、嘉之间又最盛。再考虚斋之学方显时,士犹鲜能习其传,稍后紫峰出,抠衣称弟子,于是虚斋得紫峰而学益尊。今紫峰《四书浅说》与文庄《蒙引》并传垂三百年,乡邦后先遗献讲明绍述、诵仰师法者,皆二先生余烈也。”[9]656以上所论,也说明了万斯同《儒林宗派》专列“蔡氏学派”和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列“文庄蔡虚斋先生清学派”的重要缘由了。

猜你喜欢

门人理学弟子
宋代书院的理学图书出版与理学思想传播
传统接续与理学嬗变:明代洛阳“文人结社”浅探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借衣访恩师
借衣访恩师
弟子规
弟子规
南宋城南书院门人考
聊斋志异·白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