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下肢丹毒的临床效果

2022-08-08葛金芳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5期
关键词:证候下肢疗法

葛金芳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 南通 226000)

丹毒(erysipelas)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肤或粘膜、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以疼痛、红肿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常以抗感染药物治疗,虽然能够改善病情,但因抗感染药物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身心负担加重,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中医辨证分析发现,火毒犯肤、血热、染毒破损、湿热邪毒侵袭等是丹毒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部分医学者选择中医疗法,以止痛消肿、活络通经、祛瘀排毒为治疗方向。采用刺络、拔罐等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1年1月-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54例急性期下肢丹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刺络拔罐疗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急性期下肢丹毒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意识障碍;研究配合性良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癌症以及其他类型感染性皮肤病;精神功能或者心理状态有异常;凝血机制有障碍;肝肾心等功能不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讨论组,每组27例。其中对比组男12例,女15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7.36±8.72)岁;病程1~10 d,平均病程(5.54±1.36)d。讨论组男11例,女16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7.21±8.63)岁;病程1~10 d,平均病程(5.49±1.32)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比组行常规治疗方案,予头孢西丁(广东博洲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433,规格:1.0 g)治疗,取2.0 g与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静脉滴注给药,2次/d,治疗期间需将患肢抬高。讨论组在常规方案上联合刺络拔罐疗法,常规方案与对比组相同。刺络拔罐:对局部皮肤实施消毒处理,而后在红斑中心以及四周位置用梅花针叩刺,而后实施拔罐,持续3~5 min拔罐之后行起罐处理,出血量达到4~5 ml;拔罐数量以红斑覆盖面的大小决定,一般以3~6罐为宜,1次/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

1.3.1 临床疗效 测量治疗前与治疗2、5 d后患肢的周径,计算其减少程度,减少程度越大,说明疗效越佳。

1.3.2 中医证候积分 证候包括患肢肿胀、患肢疼痛、皮肤紫红,各证候包括无、轻度、中度、重度4级,各级分值分别对应为0、1、2、3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积分越高,证候越严重,疗效越差。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组治疗2 d以及5 d后患肢周径减少程度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s,cm)

2.2 两组中医证后比较 治疗后患肢肿胀、患肢疼痛、皮肤紫红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讨论组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后比较(±s,分)

3 讨论

丹毒属于皮肤疾病的一种,常在下肢、颜面等处发生,通常情况下,其病灶色泽近似涂丹,且发病较急。而急性期下肢丹毒疾病有复发率高、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特征,患者罹患该病后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阻止病情恶化,降低复发可能性。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丹毒由局部溃疡或者创伤感染引起,其感染的病原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临床将此疾病称之为急性网状淋巴管炎,通常以抗生素实施抗感染疗法,效果良好,但存在远期效果不佳、预后结局不良、疾病易反复等缺点。中医理论中,丹毒有流火之称,以为体内热毒在皮肤处爆发,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形成蓄热现象;或认为其本为血热,标为外毒侵袭,长此以往形成血瘀之症。下肢丹毒多同时含热湿毒,常发于足部糜烂等皮肤损伤处,多为热湿毒侵犯位置,皮肤下受到郁阻,继而引发丹毒。此外,血流不畅通可致使局部水饮,造成水循环较差,机体因此产生血瘀之症,从而产生包块;湿毒侵袭机体时,与体内热毒结合,形成下注湿热之症,并在下肢部位流走,最终引起流火疾病;因此中医认为,该病在治疗时,应多以化瘀解毒、利湿清热为主。

刺络疗法也可称之为放血治疗,即将特定位置的浅表血络刺破,而后引出适量血液以改善病情的疗法,有泄热开窍、活络通经、止痛消肿作用,较常在、疖肿、腰肌劳损、丹毒等疾病的治疗中使用,且均有良好的疗效。但该治疗方法易引起感染发生,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重视消毒措施。拔罐属于中医理疗技术的一种,即利用热力或其他形式,将罐内空气排除,产生负压,而后吸着在机体穴位上,达到局部出现充血状态,进而起到扩张毛细血管,刺激穴位、经络的效果,提高机体新陈代谢速度。此外,拔罐还可以将皮肤内的脓毒吸出,改善皮肤问题,有一定美容作用。随着中医理疗技术不断发展,刺络、拔罐疗法也得到发展,逐步形成刺络拔罐方案。其中,刺络可以起到排毒祛瘀、通络行气、调节卫气作用,拔罐有活络温经、调理气血、消肿清热等功效,两者结合使用,有解表、调理脏腑、化瘀活血、改善机体免疫能力作用。急性期下肢丹毒患者运用刺络拔罐疗法后,患者的疼痛及肿胀症状快速缓解,这与该疗法能够促使患者体内毒素排出有密切关联。此外,此疗法还能够对局部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发挥改善作用,有利于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有效性目标,缩短治疗周期。

本研究结果显示,讨论组治疗2 d及5 d后患肢周径减少程度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刺络拔罐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疾病时疗效确切。探究原因发现,刺络拔罐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在解表、化瘀活血方面有显著作用,下肢丹毒患者因血瘀而出现下肢肿胀,运用刺络拔罐疗法后,其活血化瘀作用能够促使肿胀症状快速减轻,继而缩减患肢周径。此外,讨论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刺络拔罐治疗方法在急性下肢丹毒疾病的治疗中,有明显消肿、止痛疗效,可以减轻患者身体负担。分析原因,刺络拔罐方案在通络疏经方面有良好作用,且可以降低神经传导能力,从而减轻机体感受疼痛的程度,下肢丹毒患者多伴有疼痛、肿胀、皮肤紫红等症状,这是因为患病后,患肢血液流通不畅,形成血瘀、经络不通等症状,而刺络拔罐疗法对上述症状均有明显效果,由此可知,刺络拔罐治疗方案在下肢丹毒疾病的治疗中有明显优势。此外,从现代医学理论角度而言,此疗法有促进机体免疫抵抗力作用。分析原因,实施刺络拔罐过程中,会对局部血液进行拔出,血液中的毒邪、热邪、湿邪等会随之流出,继而减轻病情,且对患者身体有良好调理,促使人体新陈代谢能力提升,提升了免疫能力。

综上所述,采取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急性期下肢丹毒患者,能够快速缓解疾病症状,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但是此方法有易感染风险,因此需要在实施刺络拔罐技术之前,对梅花针、局部皮肤行严格消毒措施,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升安全性。

猜你喜欢

证候下肢疗法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下肢最怕“凉、麻、痛”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
自我心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