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皮手术修复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08林建新龚泳豪李军伟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5期
关键词:植皮手部活动度

林建新,龚泳豪,李军伟

(1.重庆莱森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重庆 401120;2.怀化市鹤城天姿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湖南 怀化 418000;3.义乌市芙洛拉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浙江 义乌 322000)

据有关资料显示,手部烧伤在各部位烧伤中占比较高。烧伤后常引发不同程度的瘢痕挛缩,不仅影响患者手部外观,严重者甚至会失去手部功能,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并影响其生活质量。近些年来,提高瘢痕挛缩畸形修复效果、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手功能逐渐成为临床探讨的热点问题。在手部烧伤后的瘢痕挛缩畸形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腹部皮瓣修复或者移植腹部全厚皮片的方式进行修复,其中腹部皮瓣修复多适用于骨质或者肌腱外露、同时伴有创面重度缺损的患者,而移植自体皮片在无骨质或者肌腱外露患者中的适用性较高。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探究植皮手术修复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治疗中的疗效,旨在为临床制定有关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莱森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存在明确的手部烧伤史,且烧伤后存在不同程度瘢痕挛缩畸形;②年龄≥18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麻醉或者手术禁忌证者;②依从性不佳者;③存在其他基础性疾病或者危重疾病者;④精神状态不佳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0.62±7.42)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02±0.38)个月;烧伤类型:电流烧伤18例、高温烧伤24例、腐蚀液体烧伤14例、其他4例;烧伤程度:Ⅱ级18例、Ⅲ级26例、Ⅳ级16例。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植皮手术修复,操作方法如下:开展臂丛神经阻滞,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彻底切除瘢痕组织,合理松解软组织,确保受累关节可正常活动;瘢痕切除后禁止立即移动,避免损伤关节囊及外露肌腱,待正常组织松解后开展被动矫形操作,动作应轻柔;切除腱膜,出血部位电凝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覆盖纱布,去除止血带4 min后去掉纱布,进行止血处理。供区一般采取大腿前侧、外侧和侧胸壁等位置,厚度0.4~0.6 mm,确保其与创面紧贴,保证张力。矫形后对存在手屈伸畸形者采取克氏针固定处理,于背皮下进行固定,需维持掌指关节呈90°;对存在腕关节畸形者采取石膏外固定;对存在屈曲畸形者开展背伸位固定。结合手部瘢痕类型,选取合理创面修复方法:①自体皮片移植修复:适用于深部组织无外露或者小面积外露的患者;若患者周边软组织产生覆盖现象,应彻底清理创面,进行止血和缝合处理,开展荷包加压包扎,选取腹部为供区,采取单侧或者双侧全厚切片;切取皮片前,需结合创面形状及大小制作纸样,依据纸样切取腹部皮肤与皮下脂肪,制作成全厚切片,开展皮片移植操作,在维持一定张力的情况下,完成缝合、包扎及固定,术后检查皮片的存活情况;②腹部皮瓣修复:适用于切除瘢痕后骨质或者肌腱外露者;切取皮瓣前,先制作创面纸样,选取下腹部为供区,依据纸样描绘出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厚度应结合创面情况选择;切取腹部皮瓣后,电凝止血;将所得皮瓣组织缝合至创面位置,皮瓣边缘与创面边缘对应,开展缝合、包扎及固定处理,检查手部血运状态,术后3周行断蒂术。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创面的愈合状态和皮片及皮瓣成活状况,术后恢复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手部功能锻炼,如手指屈伸、拉伸、外展、内收及掌指关节伸展训练等,同时按摩掌指,加快血液流通。指导患者进行抓握物品、关节主动伸缩及牵拉运动和掌指关节训练等,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病情重者使用轻巧物品开展抓握训练,结合康复状态不断增加物品重量和大小,提升训练的强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度(ROM)、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外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1 临床疗效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开展疗效评定:手部瘢痕消失,手部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显效;手部瘢痕大部分消失或者有明显改善,手部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为好转;手部瘢痕无明显改变,手部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3.2 手指关节活动度(ROM)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评估手指关节活动度,将小型量角器中心点准确放至关节活动轴中心,两尺远端分别放于或者指向关节两端肢体上的骨性标志或者与肢体长轴平行,伴关节远端肢体移动,在量角器刻度盘中读取关节活动度。活动度越高提示手关节功能恢复越佳。

1.3.3 日常生活能力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ADL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涉及进食、洗澡、修饰洗漱、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以及上下楼梯,各项0~10分,总分0~100分,得分高提示日常活动能力佳。

1.3.4 外观满意度 采取本院自制手部修复外观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手外形、手掌颜色、手背颜色以及手掌软硬程度共4个维度,各维度0~25分,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患者对治疗后外观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60例患者中显效34例,好转24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58/60)。

2.2 治疗前后手指关节活动度、ADL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手指关节活动度、ADL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手指关节活动度、ADL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相比(±s)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60例患者均未发生皮肤溃疡或者坏死等重度并发症,仅发生1例感染,总发生率为1.67%(1/60)。

3 讨论

手部为机体的主要劳动器官,因暴露在外,易遭受各类意外伤害。手部烧伤是临床一类常见外伤,常伴不同程度的瘢痕挛缩畸形,存在关节屈曲和过伸畸形,不仅影响手外观及功能,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采用有效措施修复手外观、恢复手功能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手烧伤后的瘢痕挛缩畸形多通过开展外科手术处理,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符合手术条件后,及时通过移植自体皮瓣进行修复。一般植皮手术修复在烧伤全部愈合、不存在局部感染的基础上进行,烧伤后3个月为手术开展的最佳时期。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提示植皮手术修复在手烧伤后的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中效果较佳,与黄晓峰等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原因是结合瘢痕挛缩畸形的具体类型,选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开展修复,包含自体皮片移植、腹部皮瓣修复等,和受损部位皮肤接近,进而能对手部损伤起到有效的修复效果。其中2例患者治疗后无效,原因可能与创面情况不佳和全身情况不佳有关。治疗后手指关节活动度、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0.05),说明植皮手术修复能提升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手指关节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考虑原因为所有患者在结束手术后由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开展手部功能锻炼等,能促进其手功能恢复,使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外观满意度评分高于治疗前(<0.05),说明植皮手术修复能提升手烧伤后的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对手外观的满意度。考虑原因是植皮手术能修复创面和瘢痕,使得原本缺损的部位和正常皮肤接近。修复选取的为患者自身健康皮肤,术中仔细缝合,术后成活率较高,不会遗留下明显的疤痕。因此,术后美观度较高,能获得患者高度认可。治疗后仅发生1例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考虑原因和该患者皮肤再生能力较差有关,经抗感染药物治疗后,感染得到良好控制。此外,倪少俊等发现,烧伤后的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治疗后的恢复质量和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小患者恢复越快,恢复质量越高。本研究中未分析不同年龄段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采取植皮手术修复的疗效差异进行分析,且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还需未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长期试验,以进一步论证上述结论,指导临床实践。

综上所述,植皮手术修复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效果较佳,且并发症较少,可提升患者手指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及对手部外观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植皮手部活动度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中药透皮技术对植皮术后坏死的临床应用
对接受烧伤植皮手术患者的植皮区进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研究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应用烧伤专用翻身床与悬浮床对比效果分析
早期切削痂植皮应用于手部深度烧伤中的效果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
复明胶囊疑致手部肿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