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摘义齿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中的有效性
2022-08-08刘庆敏
刘庆敏
(桓台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山东 淄博 256400)
牙周病伴牙列缺损(periodontal disease with dentition defect)在口腔疾病中较为常见,此类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发音和咀嚼功能,同时还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现阶段,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常选择可摘义齿或固定义齿进行修复治疗。其中可摘义齿通过天然组织或基牙当作支持,患者摘戴相对自由,使用便捷,但是会将余牙的负担加重;而固定义齿的原理为桥梁力学,稳固性强,可减轻余牙负担,但是在固定期间会将大量牙周组织磨除,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过敏几率。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0年3月-2022年1月桓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可摘义齿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中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月桓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由口腔检查证实为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基牙松动分级Ⅱ~Ⅲ级;沟通能力正常;基础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存在恶性肿瘤;具有免疫和血液系统疾病;存在其他牙周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2例。研究组男28,女14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7.24±7.89)岁。参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9.44±7.4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治疗前采用X线或全景片对牙周和牙体进行检查,对其余留牙、残留牙根和牙冠,包括根尖和牙周情况等进行病情评估后,开展牙周治疗,牙龈清洁后,龈下刮治牙齿,采用超声引导开展根面平整治疗,并根据患者病原类型实施抗生素治疗。若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再结合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情况对义齿角度进行判断,确定最终的治疗方案。
1.2.1 参照组 采用可摘义齿治疗:治疗前修整患者牙槽骨上的骨刺凸和剩余天然牙的倒凹起。取模后制作活动义齿、可卸戴型内外冠,之后将其合理放置在硅橡胶印模内。同时,在内冠组织处涂抹凡士林,再灌注树脂材料,安插固定钉并调整不平整和咬合关系。
1.2.2 研究组 采用固定义齿治疗:基牙选取患者缺失牙间隙两端的牙根和残余天然牙,印模灌注制作模型,牙体制备材料选取金瓷冠和铸造全冠,之后合理制作固定桥和修复体,固定人工牙,确保天然牙和人工牙连接一体,再通过粘接剂在基牙上进行固位体固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咀嚼功能、牙龈出血情况、口腔健康以及治疗满意度。
1.3.1 临床总有效率 治疗后咀嚼功能恢复至正常,义齿和剩余天然牙未见松动和移位为显效;咀嚼功能有所改善,义齿和剩余天然牙无明显松动和移位为有效;咀嚼功能未见改善,义齿和剩余天然牙出现明显松动和移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咀嚼功能 根据能够进食的食物类型以及对食物的选择倾向;咀嚼状况、咀嚼期间义齿的使用状况;义齿稳定情况及义齿有无影响消化功能等方面对咀嚼功能进行评估;3项内容共计28分,评分越低则说明患者咀嚼功能越差。
1.3.3 牙龈出血情况 牙龈正常,探针未见出血记0分,牙龈自发性出血记为5分,分值越低则说明出血程度越轻。
1.3.4 口腔健康 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社交障碍、心理不适、功能限制、生理疼痛以及生理障碍和心理障碍等维度,总分56分,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越差。
1.3.5 治疗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从咀嚼、义齿颜色、舒适情况、外形以及稳定状况方面进行评估,满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评分、SB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咀嚼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SB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SBI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评分比较(±s,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OHIP-14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社交障碍、心理不适、功能限制、生理疼痛、生理障碍和心理障碍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OHIP-14评分比较(±s,分)
2.4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牙齿为人体最坚硬的结构,具有咀嚼和语言等诸多功能,而其患病后会对患者的面部美观度造成不利影响。牙周病是发生于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齿周围的牙龈,围绕着牙根部的牙槽骨及牙根和牙齿之间的牙周膜,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导致疾病不断发展,则可能出现生理性牙松动或牙移位的情况,病情严重者需拔牙处理,因此导致的牙列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和面部美观度。
牙周病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若牙周组织受到长期慢性感染会致使炎症反复发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与此同时,牙周病会对颞下颌关节和口颌系统的肌肉功能造成损伤。而牙周病伴牙列缺损表现出间隙、牙齿扭转、错位和移位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咬合功能,与此同时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的牙齿间隙较易有食物嵌顿,导致口腔卫生较差,从而增加口臭和牙周炎等发生几率。
临床将活动义齿又称为“可摘义齿”,以天然牙下黏膜、基牙和骨组织为支持,存在诸多优势,包括极广的范围、较少的磨除牙体组织,且患者的摘戴相对自由,制作便捷。但该修复方法会增加基牙负荷或基托下软组织受力压缩,致使部分硬组织发生变化,即萎缩或吸收,从而使牙齿出现下沉,基牙和剩余基牙的负担加重,对牙周支持组织造成损伤的同时引发内冠脱落、基托折裂和牙周问题等,在使用上受到了诸多的局限。
近年来固定义齿在临床广泛应用,该修复方法原理以桥梁力学为主,分别由固位体、桥体和连接体三部分组成,具有不需要自行取戴、有极强的稳固性等优势。与此同时,该修复方法不仅可以恢复患者咀嚼器官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还能长时间维持该器官的健康,同时可有效预防对颌的牙齿伸长及相邻的牙齿倾斜等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固定义齿可使患者感觉到近似于真牙的美观效果、舒适度及咀嚼感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社交障碍、心理不适、功能限制、生理疼痛、生理障碍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SBI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采用固定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理想,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状况,同时可获得更高的认可,提高治疗满意度。分析认为,固定义齿修复原理为桥梁力学,不仅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牙缺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同时具备较高的舒适度,从而保证患者的咀嚼功能接近真牙;此外,固定义齿有极强的固定性,无需取戴,治疗满意度较高。同时,该方法在治疗期间有极少的磨除牙齿数量,从而降低患者的出血指数。但修复期间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为老年群体,且牙槽嵴形态以及颌基牙稳固性较差,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治疗会大量磨除牙周组织,同时有极高的活髓牙露髓风险,进而增加过敏发生几率。固定义齿修复治疗较易出现黏合剂溶解,因此还需注意粘合剂的选择,确保有效保护基牙。
综上所述,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中应用固定义齿修复效果理想,对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和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可提高治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