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评《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2022-08-05金瑛
金 瑛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经贸学院,河南焦作 454002)
书名: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作者:张烨,张园园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4ISBN:9787506875745定价:76.00元
根据《2022-2028年中国饲料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内容可以发现,2021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约12200亿元,同比增长29%,营业收入约11700亿元,同比增长29%,并且过去几年,我国饲料产业一直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而随着饲料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相关企业对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提升,并且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饲料专业英语翻译的相关课程,力求培养出既懂饲料专业知识,又具备英语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由张烨、张园园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于2021年4月出版的《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一书,就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对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路径做出分析。对于饲料专业而言,学习该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国际贸易对英语翻译人才的具体要求,从而对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起到参考作用。
从内容上看,《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一书共包括10章。第一章阐述文化的定义、分类、特征、功能等内容,并论述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第二章阐述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并且罗列了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第三章梳理了翻译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第四章论述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内容、现状及原则等内容。第五章至第十章分别对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下的基本翻译技能培养、文体翻译技能培养、文化翻译技能培养、口语技能培养等展开论述,其中基本翻译技能主要囊括词汇、句子、语篇、修辞翻译技能;文体翻译技能包括商务、旅游、科技、法律、广告、新闻6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技能;文化翻译技能包括动植物文化、颜色与数字文化、习语与典故文化、自然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等不同文化的翻译技能,明确指出口译技能培养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原则指导下提出口译技能培养的适宜策略。可见,该书所有内容都紧紧围绕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进行描述,章节内容逻辑严密,针对性强。作者提出的相关建议对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参考性。
对比该书第四章中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的相关内容可以发现,饲料行业英语翻译从业人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学历角度看,饲料行业的英语翻译从业人员以专科和本科学历为主,虽然大部分持有英语四六级证书,但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从业人员较少。第二,从所学专业角度看,饲料行业的英语翻译从业人员多为英语翻译专业或饲料专业,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饲料专业英语翻译相关课程。第三,从工作经验看,饲料行业英语翻译从业人员以兼职为主,大部分从业人员只会在出现工作需求时进入该行业,只有小部分从业人员长期在饲料行业中从事英语翻译工作,导致从业人员的平均工作时间短,侧面说明饲料行业英语翻译从业人员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
饲料行业英语翻译从业人员的这一现状,与国际化背景下该行业不断提升的英语翻译人才需求间形成了矛盾。为提高饲料行业英语翻译人才素质,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高职院校需要教育改革的方式优化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并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既懂饲料专业知识,又具备英语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因为《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一书全面梳理了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翻译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该书为指导,结合饲料行业对英语翻译人员的素质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的必备素质。第一,完善的知识结构。立足国际贸易中饲料行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英语翻译从业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中英文口语表述和文字表述能力,熟练的英汉对译能力外,还应具备饲料专业知识、国际贸易知识、贸易国文化及习俗相关知识等。第二,良好的应变能力。在饲料行业国际贸易过程中,英语翻译人员既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又要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英语翻译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贸易国文化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与变通能力,其中文化理解能力与文化变通能力多体现在与贸易国人员实际交流过程中,通过观察对方语言、行为及时掌握理解、掌握对方文化习俗,并适时调整自身交往模式的能力。第三,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英语翻译环境也在发生相应改变,在此情境下,英语翻译人员不能因循守旧,固守传统的工作模式,而应积极与当下技术化、信息化时代背景对接,通过利用现有资源,不断优化自身工作效率,以满足多样化的饲料行业英语翻译需要。
以上从饲料行业国际贸易需求出发,论述英语翻译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应具备的素养。反观人才供给端,高职院校在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高职院校是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尚未针对饲料行业的国际贸易开设专门的英语翻译课程,而是让饲料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接受同样的英语翻译教学。即便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但由于尚未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是饲料专业课程与英语翻译课程的简单拼接,课程系统性与专业性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该课程对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作用。此外,从英语翻译课程内容看,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失衡的问题,即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仍以理论知识与技巧讲授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性训练,这与饲料行业国际贸易的需要产生矛盾。概括而言,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英语翻译人才与行业需求脱节。
第二,饲料专业英语翻译师资力量不足。从教师层面看,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师资配置缺陷。基于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观念,各院校英语翻译教师所学专业大部分是英语专业或语言文学专业,英语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但在翻译实践方面缺乏经验,导致饲料专业英语翻译教学出现偏差,教学重心逐渐由翻译实践转向翻译教学,直接影响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效果。另外,饲料专业英语翻译教师还存在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即单一的教学方法制约了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效果的提高。如部分饲料专业英语翻译教师将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向学生灌输英语翻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无法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不高,直接影响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
以上从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两个方面出发,分析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一书中关于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相关策略,提出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在优化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体系方面需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第一,做好前期调研工作,虽然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课程还存在诸多不足,但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课程体系。而是要在饲料行业国际化背景下精确把握市场对英语翻译人才的实际需求,并结合其中的不符之处,做好针对性的反思、研讨与优化。所以,科学合理的调研工作是保障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改革正确、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第二,以全面发展为宗旨,优化课程结构。通过梳理国际背景下饲料行业对英语翻译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明确课程教学内容,除了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和翻译技巧外,还要注重对饲料专业知识、国际贸易法规、他国家文化等内容的传授。因此,在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平衡各项教学内容的比重,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学生英语翻译综合素养的提升。第三,以教育生态学理念为指导,加强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做好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衔接,通过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激发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课程的活力。
在加强饲料专业英语翻译师资力量方面,要结合当下教师队伍现状,着重思考提升策略:第一,加强对饲料专业英语翻译教师的培训,特别是在国际化背景下,饲料行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饲料专业英语翻译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前沿知识,提升英语翻译相关技能,以满足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需要。对学校而言,应通过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教师培训机制等举措,鼓励饲料专业英语翻译教师全面发展,帮助教师更好适应国际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第二,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为饲料专业英语翻译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提升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对饲料专业英语翻译而言,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英语翻译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翻译实践经验。对此,应通过完善的教师选聘机制,丰富教师任用机制,通过国内教师与国外教师相结合、学术教师与职业教师相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全面、立体化的饲料专业英语翻译教师队伍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提升饲料专业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