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2022-08-05白玛央珍赵满达次顿珠嘎玛玉珍央金拉姆何孟莲
白玛央珍,赵满达,次顿珠,邓 兵,拉 普,嘎玛玉珍,央金拉姆,何孟莲*
(1.日喀则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藏日喀则 857000;2.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霍尔巴羊具有体型大、相对生长快、耐粗饲、肉质鲜美、肉膻味小等特点,是日喀则市绵羊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种之一。本试验以3月龄断奶霍尔巴羊为样本,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屠宰性能和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掌握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为下一步当地羊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试验动物选择60只体重(11.00±3.00)kg的3月龄断奶健康霍尔巴羊,随机分成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30只,打耳标,每组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舍饲组3个重复分栏饲养。预试期7 d,正试期21周。试验在萨嘎县昌果乡昌果村养羊合作社实施,地处东经 84°52′、北纬29° 05′,海拔 4700 m,缺氧、低气压、干旱的典型高原气候,天然牧场以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主,牧草一般于6月上旬开始萌发,9月中旬枯黄,青草期约90 d,枯草期约270 d。
1.2 试验动物的管理
1.2.1 放牧组试验动物管理 30只试验羊放牧饲养,饲粮来源于天然牧场,试验点牧场属于典型的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生长牧草主要有紫花针茅、青藏苔草、丝颖针茅和高山嵩草等,季节不同成分不同。8月份从实验牧场选取3个点,随机采样检测牧草营养成分结果见表1。
1.2.2 舍饲组试验动物管理 分栏饲养,自由采食。每天10:00和15:00各饲喂1次,20:00回收剩料,计算采食量,饲粮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屠宰性能测定试验结束时,放牧组试验羊选择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3只羊,舍饲组每个重复选择接近该组平均体重的1只试验羊宰杀,宰前称取空腹重。颈动脉放血方法宰杀,沿背中线胴体分割,分为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测定宰前活重、胴体重、内脏重、净肉重、胴体骨重、眼肌面积等指标,称取背最长肌备用于测定肉品质及营养成分指标。相关指标测定方法及计算公式如下。
宰前活重:屠宰前停饲24 h、停水2 h后,称取的体重,单位kg。
胴体重:宰杀后,去掉血、毛皮、头蹄、内脏器官(保留肾和肾脂肪),静放置20~30 min后称取重量,单位kg。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胴体净肉率/%=净肉重/胴体重×100;
骨肉比=胴体骨重/胴体净肉重;
内脏比/%=内脏重/胴体重×100。
眼肌面积:胴体第12与第13肋骨之间横切背最长肌的横切面积。用硫酸绘图纸描绘出眼肌横切面的轮廓,再用KP-90N求积仪计算眼肌面积,单位 mm2。
1.4 羊肉营养成分测定测定了羊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钠、镁、铁、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1、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营养成分,并测算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总能量。水分含量采用直接干燥法;灰分含量采用食品中总灰分的测定方法;粗蛋白质(CP)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粗脂肪(EE)含量用索氏抽提法;碳水化合物和总能量含量根据GB/Z 21922-2008提供方法测算;钙(GB 5009.92-2016)、钠(GB 5009.91-2017)、铁(GB 5009.90-2016)、锌(GB 5009.14-2017)、镁(GB 5009.241-2017)含量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硒(GB 5009.93-2017)含量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维生素B1(GB 5009.84-2016)、维生素 B2(GB 5009.85-2016)、维生素 B6(GB 5009.154-2016)、维生素 D(GB 5009.82-2016)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维生素A和维生素E(GB 5009.82-2016)含量用反相高效液相色 谱法;维 生素 K1(GB 5009.158-2016)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烟酸(GB 5009.89-2016)含量用微生物法;叶酸(GB 5009.211-2014)含量用食品中叶酸的测定方法。
碳水化合物=100-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灰分含量
总能量=蛋白质含量×17+脂肪含量×37+碳水化合物含量×17
1.5 试验数据分析试验数据用Excel2007和SPSS 22统计软件数理统计学分析(t检验或方差分析),差异显著为P<0.05,试验数据均表示为“平均值±标准误差”。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屠宰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知,舍饲组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眼肌面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内脏比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净肉率差异不显著(P> 0.05)。
表2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肉品质的影响由表3可知,舍饲组肉样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维生素B6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水分、粗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叶酸含量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E、维生素K1、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均差异不显著(P> 0.05)。
表3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肉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屠宰性能的影响屠宰性能是反映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品种、营养、饲养方式、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可通过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等指标进行评定。杨和平等(2001)指出,早熟肉用品种羊在4~6月龄时肌肉组织发育最快,以后几个月脂肪组织的生长快。马宁等(2021)报道,滩羊羔羊育肥时提供充足的营养可显著提高宰前体重和胴体重。周力等(2021)研究报道,给藏羔羊补饲精补料极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本试验中舍饲组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放牧组,舍饲组内脏比显著低于放牧组。因为试验Ⅱ、Ⅲ阶段试验羊正处于肌肉快速生长时期,舍饲组通过饲粮获得相对平衡、充足的营养,满足了肌肉组织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3.2 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肉品质的影响肉中营养成分决定其营养价值及风味,其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含量尤为重要。郭亚敏(2019)研究报道,在低氮条件下提高饲粮能量可有效改善绵羊生长性能和氮素利用效率,藏羊有更强的饲料消化能力。吕春荣等(2017)报道,龙陵黄山羊采取舍饲模式时粗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18.84%和7.88%,而放牧+补饲模式为19.20%和8.87%。可看出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营养水平对羊肉营养成分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本试验中,舍饲组羊肉中水分、脂肪、灰分等含量有提高趋势,蛋白质含量降低。因水分、灰分、脂肪含量提高,羊肉口感变得更加鲜嫩。弓宇等(2021)、李梦琪等(2018)、张路(2017)报道,对草原戈壁短尾羊、岗巴羊、欧拉藏羊、茶卡藏羊、小尾寒羊、霍尔巴羊肉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进行研究,霍尔巴羊肉中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羊,脂肪含量低于其他品种。本试验中舍饲组羊肉中脂肪含量有所提高,改善低脂肪霍尔巴羊肉风味,因羊肉中其他营养物质含量的提高蛋白质含量相应降低。刘索思(2019)研究发现,维生素B6通过改善高脂喂养小鼠血液中血糖、脂质代谢和可抑制IκK/NF-κB途径来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王雪晴(2019)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B6可促进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恢复。吴晓慧等(2015)研究报道,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可显著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地增殖和侵袭。本研究发现,霍尔巴羊舍饲养殖时显著提高羊肉中维生素B6的含量,改善羊肉营养价值。两组羊肉营养成分含量检测结果发现,除蛋白含量降低0.90%、维生素B6含量增加26%外,其他成分均无显著差异,舍饲和放牧两种养殖模式对羊肉营养成分几乎不产生影响。
4 结论
舍饲养殖可显著提高霍尔巴羊屠宰性能,对羊肉营养成分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