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探究

2022-08-05裴晓敏佘丽超齐明侠

科技风 2022年21期
关键词:新工科工科竞赛

裴晓敏 佘丽超 熊 琦 齐明侠 杨 蕾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安康 725000

近年来,随着“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当前的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等的培养,争取培养出一批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土建类智能制造业人才。而每年举办一次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显性指标,能否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对产教融合的催化剂作用,对于深化产教融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学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了“新工科”背景下技能竞赛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与策略,可供同仁们参考。

1 “新工科”的内涵

“新工科”涵盖了包括智能制造类、人工智能等热门“新工科”在内的19个专业项目群。与传统的工科专业相比,“新工科”主要包含了五新,即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工科”的内涵,笔者认为“新工科”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理念”,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的的教学“新模式”,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为依据,开展教师、学生、企业等多方教学质量评价的教学“新质量”。

2 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科专业,其对学生的读图、制图、测量、开展土工试验、计算等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国内许多高校也对当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人才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这一提升相较国内产业升级、企业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对于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高要求来讲,中间的差距还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来实现培养方式的变革以期能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所在的专业课程团队通过实践教学,发现当前学院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2.1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笔者所在的专业课程团队通过对学院15级、16级、17级、18级、19级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及就业上岗期间的表现进行问卷回访,发现企业给出的绝大部分反馈意见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工作的创新性有待提升。究其原因是由于学院北迁整合以后,新校区建设还在不断完善中,实训条件有限。因此,近年来关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偏向理论教学,对于实训环节的教学所占的比重不大。部分需学生实操训练的教学环节均由教师通过视频动画演示讲解的形式来替代,造成学生对对应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仅停留在“书面”或“视频动画演示”层次,因此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对于学生后期的实习及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2 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不足,课程思政建设有待加强

“新工科”的建设要求高校要培养一批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工程师,也就是要求高校的技能教育与德育教育均达到高标准。这对高校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高校要引入拥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能为学生传授过硬的专业技能;二是教师要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巧妙地融入课程思政,做到在实践教学中“润物细无声”,落实立德树人。

然而,笔者所在的专业课程团队当前的师资力量主要是由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组成。这些教师大多数是毕业时就直接应聘到学院,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是企业实践经验及教学经验普遍不足。其次,教师们在开展专业课教学时,或多或少存在着并未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只是一味地讲授专业课知识或者生硬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问题,影响了立德树人的成效。

2.3 技能竞赛不能较好地融入日常教学

纵观学院近几年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及国家级技能竞赛的情况,发现历年来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都是班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学院为了能让这一批批优秀学生在技能竞赛中高水平发挥,配备了最优质的实训及师资等资源,采取“停课集训”的方式对参赛选手进行赛前集中训练,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集训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专项辅导。这样的教育资源向这些优秀学生倾斜,其他未参赛的学生则不能同等享有这样的教育资源。与此同时,由于部分优秀学生是停课参加赛前集训,这使得他们不能参与到更多其他日常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停课集训的同学对参赛项目的技能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能达到满分,但是对其他应掌握的专业课知识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由于技能竞赛的参赛成绩往往作为教师评定职称时的重要加分项,会存在部分指导教师是为了这些而参赛的情况。而且由于部分指导教师只是带学生参赛,并未参与相关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未能将相关技能竞赛的考核点较好地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3 “新工科”视域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赛教融合的意义

赛教融合就是要求各职业院校要将参加的各类技能竞赛的赛点与常规教学有机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及创新精神等,以便学生在就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能力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而这一点也是与当下的“新工科”建设要求是相符合的。

从学生的层面来讲,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摆脱了枯燥乏味的书面说教,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感兴趣,也更乐于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以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从教师的层面来讲,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的时候,可以对相关专业技能竞赛的规程及考核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并从各赛项的设置中进一步分析出近年来本行业的实际生产需求,由此进一步反思自己在当前的专业课教学中是否有机融合了行业的前沿技术等,对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做出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

从学院的层面来讲,随着学院省级“双高”创建工作的启动,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等因素也就成为“双高”创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评定指标。而各职业院校参加省级乃至国家级技能竞赛的获奖名次等往往也会在“双高”创建工作中作为评估一个学院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考虑到学院的新校区于2017年才完成北迁整合,校园的实训室等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的实际情况,学院更应该在创建“双高”的关键时刻迎难而上,完善校内、外实训室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道路,探索新模式,将更多先进的实训仪器及设备引入校园中,为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训技能提供坚实的后勤物资保障。从而达到“以赛促建”的目的。

4 “新工科”视域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赛教融合策略探究

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考虑到当前的师资团队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因此近年来学院也坚持贯彻执行“内培外引”的方针,鼓励校内教师利用寒暑假期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在企业实践所得的企业发放的个人收入为学院所认可的合理合法收入,在此期间,学院也将根据教师校外实践的实际工作天数为教师发放相应的假期工作补贴。就当前建筑教研室参与企业实践及双师型教师评定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利用寒暑假期参与企业实践锻炼的比例达到了100%。截至2021年1月,学院内部认定的二类“双师型教师”比例也达到了100%。

与此同时,学院还高薪聘请了来自企业的技能大师进行指导、参与教材的编写及课程教学等。利用校内外已有的名师工作室及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对教师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培训。并且依托院内思政部的师资团队力量,指导各专业学科进行课程思政科研课题的申报及实际教学案例的撰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 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为了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赛教深度融合,学院应联合校方、企业方共同修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等以及技能大赛的比赛考核点纳入课程标准中,指导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就这一点而言,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于相关标准的修订还未达标,后期还需要持续探索、完善。

4.3 加快实训室建设,开放已有的实训室资源

考虑到当前建筑教研室已有制图、测量、材料检测、沙盘实训室等,但缺乏土工实训室及施工技术实训室等的情况,教研室已经向学院申请增设相关的实训室,目前还在审批建设中。同时,考虑到建筑专业实训课程的连续性,学院将各实训室每天的使用时间均延迟开放至当天的晚自习时段,学生可以自选时段完成未完成的实训任务,这也让更多同学尽可能地亲身参与到实训过程中,而不是在以小组为单位实训时在一旁观看,等到真正需要自己上手操作时又无从下手。

以“建筑施工测量”课程的实训教学为例,教师依据当前工程测量省级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等要求为学生布置课堂实训任务,学生在实训课下课后,依然可以拿着各自的测量仪器在校园内进行后续的测量,完善相关的测量数据,并通过学习通、微信等线上方式将测量结果发给指导老师进行检查。指导老师则通过线上渠道对学生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的测评打分。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发现,这种开放实训室资源的赛教融合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实训任务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思”的氛围中收获了更强的实践专业技能以及与同学、老师之间相互合作、沟通的能力。

4.4 加大班级技能大赛及校级技能大赛的覆盖面

以往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仅仅是依靠指导教师的动员及筛选,从中挑选出平时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同学进行集训并参赛,并未开展实质意义上的班级或校内选拔赛。这可能会使一部分平时学习成绩并不那么出众但是也有意愿参加技能竞赛的同学失去报名比拼的机会,有失学院当初组织师生参赛的初心。

近年来,学院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选拔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并加以改进,积极组织开展覆盖面更广的班级技能竞赛及校级技能竞赛,层层选拔,力争使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并从参与各层面的技能竞赛中收获知识与技能,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就目前的实践效果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而开展覆盖面更广的班级及校级技能竞赛的思路与当前的高职院校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思路也是一致的。

4.5 以赛代考,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大多数是理实一体课程,传统的考核主要是以书面考试的方式来完成,缺少了对实训环节的考量。通过将技能竞赛的相关考核内容融入期末的实训考核中,以完全模拟实际竞赛氛围及评分机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批的一对一测试,可以比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对于相关实训要点的把握情况,实践效果较好。

4.6 建立技能竞赛奖励制度

学院以前对于师生参加技能竞赛赛前培训及竞赛获奖之后的补贴发放政策和对应的奖励机制并不是很明晰。许多指导教师牺牲休息时间给学生带比赛,但是可能却无法获得与实际工作量相对等的绩效收入。再者,学生被占用大量休息时间参加赛前集训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培训补贴。参赛师生获奖以后对于师生如何进行奖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师生踊跃参赛的积极性,也导致出现了部分专业课教师不愿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情况。

为鼓励师生积极参赛,建立一个技能竞赛参赛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促进赛教融合,学院近年来也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先后出台了《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教师教学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竞赛项目获奖学生奖励办法(试行)》《学生以赛置换考试成绩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师生参赛的内生动力得到提升,起到了比较理想的激励作用。

结语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随着“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国家要求各高校要培养出大批的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创新性的卓越工程师,这对于各高校来讲既是一个全新的机遇,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必须摒弃原有的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弊端,深化赛教融合、产教融合,通过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有的工程测量技能竞赛、土木工程材料检测技能竞赛、土工试验技能竞赛等的赛制及各考核点深度融入相关课程的常规教学中,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笔者在本文中所谈到的相关策略仅仅是立足于实际工作中的几点体会,而如何更好地进行赛教深度融合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等,则需要授课教师结合本学院实际的院情、学情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各位同仁们一同在实践教学中探索。

猜你喜欢

新工科工科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看竞赛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创新思维竞赛(3)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