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2022-08-04林锦华
林锦华
摘要: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和探索历史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素养是价值追求的目标,是实践“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要求,在五大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被称为“历史教育的根本归旨”。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切实将家国情怀素养培养融入历史教学。文章论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以“辛亥革命”教学为例,探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8-0130-03
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单纯依靠知识识记、思维能力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对不同历史场景的感受、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共情,体会历史的深刻、厚重与丰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主要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担当起自身的责任,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教师要主动承担起家国情怀培养重任,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体会、体验、感悟、升华家国情怀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论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以“辛亥革命”教学为例,探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這不仅深刻阐释了维系中华民族赓续的重要精神力量之所在,而且对新时代中华儿女勤勉奋进、砥砺前行报以深深期许。家国情怀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多元化的效用,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新时代的家国情怀,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诉求,以确保家国情怀培养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家国情怀思想的内涵主要凸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民主和法治为核心的现代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文化认同以及国际意识等。新课标中增加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培养“家国情怀”素养是情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十分必要,这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具有可行性。历史教育所具有的公民性、人文性和情感性等独特性质与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培养“家国情怀”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的内涵更为丰富,对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能够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要求能够理解家国相依的道理,关注家风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求能够做到开放包容,拓展国际视野;要求能够切实做到顺应时代,强化法治意识。基于上述要求,学生的公民意识能够得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得以形成,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得以践行与弘扬。
二、家国情怀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要有炽热的家国情怀,能够热爱家庭,热爱国家,热爱社会,对于民族文化持有认同感和自信的态度。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学科中重要的核心素养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以“辛亥革命”一课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家国情怀培养融入历史教学。
1.学情分析
“辛亥革命”这节课,包括革命志士的奋斗历程和武昌起义等内容,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学生处于直观想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性阶段,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强化逻辑思维训练,在此基础上将家国情怀培养融入其中。
2.教学目标的优化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辛亥革命兴起过程,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其地位以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及原因,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阅读法分析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会从不同的历史视角评价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孙中山和其他革命民主人士的事迹,感受年轻人对时代、社会责任的探寻和勇于担当,培养学生家国情怀;通过感受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首创意义,感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体会民主共和的内涵。家国情怀培养融入教学目标,有利于统摄后续的教育教学行为。
3.教学过程的优化
优化教学过程,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设计思考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以导入新课:历史上大家对岳飞、戚继光等人赞誉有加,是因为他们保家卫国,建立了不朽功勋。但在近代历史上出现了“造反”的徐锡麟和秋瑾等,他们也同样受到大家的赞誉,这是为什么呢?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课后,能找到答案。这样的课堂导入,能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新课传授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以小组为单位用列表格的方式展现辛亥革命起义情况,主要从时间维度、人物维度、地点维度、结果维度和影响维度加以展现。在学生展现表格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表格中所展现的内容进行完善,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当时的社会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为了维持封建统治,对西方列强妥协,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回到课堂导入提出的问题上,鼓励学生进行解答。在学生解答后,教师要进行归结和总结。教材呈现了黄兴的绝命书,林觉民的《与妻书》,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革命行为的?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当今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如何去做?”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要进行引导: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刻,他们没有放弃希望,没有放弃斗争,毅然决然地走上革命道路,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为建设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慷慨就义。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林觉民与妻子见面的场景,让学生将书信的内容以口述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还要给学生留有创编与排练的时间,让学生从语言表达、神情动作上,对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进行诠释,充分表达人物的情感。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革命烈士的家国情怀。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你认为公民与国家是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责任与义务?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去爱国,如何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素养?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知,将家国情怀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本质进行明确。“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他们的家国情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课后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明确地讲述了革命先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学生认知有限,对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行为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认识到革命先烈的牺牲虽不能马上改变社会面貌,但能激励更多的人站起来,形成更加庞大的力量,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的国家。教师在此节点运用逆向思维开展教学,能使得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家和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有国才有家。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正确认识我们的国家,认识我们的民族,认识我们的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将家国情怀素养培养融入教学目标
要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就要将其融入教学目标。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深入研读教材,切实将家国情怀素养培养融入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予以重点关注,以提高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实效。
3.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以适应教育教学需要。教师的家国情怀素养提升了,就会将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更好地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就会表现出对国家的热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忱,从而起到模范作用。学生在与历史教师交往的过程中,能受到感染,受到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家国情怀素养。
4.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在家国情怀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切身感受家国情怀的崇高和伟大,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相应的历史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影视资源、网络资源等。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构建更加理想的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格局。
5.营造家国情怀教育环境
营造家国情怀教育环境,能让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在耳濡目染中得以形成,有利于提高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效果。因此,家国情怀素养培养要实现多方行为主体协同参与,要广泛动员家长和社会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家国情怀教育环境。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是学习和探索历史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素养是价值追求的目标,是实践“立德樹人”目标的具体要求,在五大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被称为“历史教育的根本归旨”。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切实将家国情怀素养培养融入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将家国情怀素养培养融入教学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家国情怀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俐.让历史的“细节”说话:培育初中生家国情怀的新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21(31).
[2]陈昇.找寻身边历史感悟家国情怀:以新城中学历史校本资源开发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09).
[3]刘夏亲.指向家国情怀培养的历史复习课教学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21(06).
[4]刘夏亲.指向家国情怀培养的历史复习课教学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21(06).
[5]王华.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08)
[6]郑江河.用历史细节浸润“家国情怀”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07).
[7]王妍.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J].湖南教育,2021(04).
Strengthening Histo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o Cultivate Students Feelings of Family and Country
Lin Jinhua
(Fuan No. 5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 Fuan 355000,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history. It is the humanistic pursuit of learning and exploring history. It reflects the students high sense of identity, belonging,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o the country. The accomplishment of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is the goal of value pursuit and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 of practicing the goal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t occupies a core position in the five qualities and is known a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history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home and country feelings,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cultivation of home and country feelings into history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feelings of family and country,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feelings of family and country by taking the teaching of "revolution of 1911" as an example.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history; corecompetence; feelingsoffamilyand country;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