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长文短教”策略刍探
2022-08-04王彩玲
王彩玲
摘要: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长文篇目比例加大,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提出相应的挑战。教师应落实新课改要求,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探讨语文阅读教学的长文短教策略,通过“长文短教”,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其在信息提炼与整合、语言积累与运用、文本感知与建构方面得以提高。文章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分析长文教学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部编版语文的教学课例,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长文短教”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长文短教;策略;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圖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8-0076-04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入选文章篇目中,篇幅长、文字多、内涵丰富的长文占有相当比例,而网络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的读取与理解,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不同学段的学生应具备相应的阅读速度与阅读量,能够掌握速读、略读、勾画圈点、自主批注等阅读方法,这是语文阅读实践的必要条件。“长文短教”并非篇幅或课时的简单压缩,而是整体建构与细节优化相统一的教学艺术。通常来说,对于长文的语言、结构、主题等的讲解,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或详细展开。因此,要实现“长文短教”,应充分考虑到编者意图、课时安排、阅读策略、学生发展等诸多因素,精选最具语文内涵的片段展开阅读教学,在学生速读与教师“短教”上双向发力,从而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长文教学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1.整体建构
“长文”巧于优化,“短教”功在细磨,而对文本的整体建构则是实现“长文优化”的基础与前提。整体建构是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统筹考虑学生主体、学习情境、课文单元等要素,在进行长文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以片面代替全部或以局部概括整体的现象,力求在对文本“化长为短”的基础上,达到“以简驭繁”的教学效果。
2.学生主体
“长文短教”既给教师的阅读设计提出高要求,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挑战。教师对“长文”的整体建构与细节解读,使得语文阅读课堂容量大,课堂结构紧凑,知识富集,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就需要创新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预习清单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环节形成知识储备,明确学习目标。还可以通过整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聚焦于文本的重点难点,在小组合作中讨论交流,在活动探究中理解情境,进而获得对文本语言、思维与审美的建构。
3.素养发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既有内隐性的素养提升,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也有外显性的阅读速度的提高与阅读方法的掌握。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丰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长文短教,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比较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长文短教”策略
1.精选角度,巧妙切入文本
长文短教重在对长文的艺术化处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根据学情特点及课标要求精选角度,找准文本的切入点,是实现“长文”优化的基本前提。分析入选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长文篇目,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文本内涵,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教师既要删繁就简以突出“短教”的重点难点,又要从儿童视角来观照教材并选好文本的角度,以实现“短教”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变传统的串讲为抓切点、理线索、重整合的点拨,让学生在整体建构的基础上,实现“对重点或难点的聚焦与优化”。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短教”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其文本的切入点的选取也存在差异。寓言或童话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从文本改编或补写入手,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空间;人物类散文重在人物性格特征及表达手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中凸显人物主题的要素给予充分关注;叙事类作品强调对事件的完整表述,可以从叙事六要素切入,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或复述故事的要领;小说类文本,或精彩呈现故事情节,或分析人物形象,或探究典型环境,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感受作品的内涵及特征;诗歌类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读”来切入,来感受音节,把握停顿,理解韵律,领会内涵。比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凡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人物“凡卡”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探寻凡卡的活动主线,理清“准备—写信—寄信—梦境”这一线索,对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性把握。教师提出问题:文章主要篇幅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即九岁的凡卡在城里的遭遇,此外还穿插交代了凡卡与爷爷在乡下的生活。请你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学生明确:九岁的凡卡在城里的遭遇是“苦”,凡卡与爷爷在乡下的生活则是“乐”。学生在梳理小说脉络、概括故事情节的同时,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了初步把握。梳理脉络并理清故事情节的过程,是对长文的“瘦身”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文本详略得当的艺术,并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2.有效整合,设计核心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长文短教”,既要有整体简约化,又要有局部细节化,二者缺一不可。由于学生对长文本的分析与建构能力有限,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串讲或碎问,那么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就会呈现碎片化、零散化、浅显化的特点,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因此,教师要以素养为导向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整合,设计核心问题来建构“长文短教”的整体框架,根据教学内容与文本对话的逻辑联结,形成若干小问题,以体现对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由于核心问题对文本具有统领性,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探究,不会偏离文本重点,不会在细枝末节上耗费时间,学起来不会感到拖沓冗长,课堂结构更为紧凑,脉络更为明晰。例如,在《凡卡》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列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说,总结这些小说的共同特征,以使学生理解“小说三要素”这一文体知识。在此基础上依“体”而学,学生高屋建瓴地进入文本,从小说文体的角度来理解文本内涵,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教师依“体”而教,在对文本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提出核心问题: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契诃夫,要写一个九岁儿童的悲惨生活,会怎样来表现其命运的“悲苦”?作者写其命运之悲苦,是为了博得读者的同情,还是引发读者的深刻反思?由此看来,核心问题的设计是实现“长文”优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思考核心问题时,便已经触及了文本的主题、内涵及写作意图。如果要对核心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则需要在基本的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理解。因为抓住了“苦”这一感情基调,形成了核心问题:凡卡的悲苦命运,这样,学生的读、说、议、评等活动便有了依据,对细节的发现与解读也就有了指引。学生读到恭顺温和而又狡狯的“泥鳅”的可爱情态,乡下爷爷用鼻烟捉弄狗、带领凡卡砍圣诞树,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给凡卡糖果吃、教他念书识字时,会将这些温暖的细节与凡卡的悲苦命运联系起来,从而理解以“乐”写“哀”的高明之处,对反衬手法的领会更为深刻。
3.紧扣主题,提炼语文要素
主题既是文本解读的重点,也是课堂建构的焦点。基于主题统领的语文课堂活动,能够“让教师的教有的放矢,使学生的学尽可能心中有数”。为有效避免阅读教学的“模式化”解读问题,教师应该在把握文本主题的基础上,紧扣主题来提炼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来探究问题并重构文本。紧扣主题,是为了聚焦与突出,避免旁枝横生;对语文要素的提炼,是为了使学生的探究更为清晰明确,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在主题的统领下,学生的探究有方向,有目的,这样个性化的阅读空间才能夠得以生成,对文本的线性解读才能够上升到立体建构。何谓“语文要素”?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与学习习惯等。部编版语文教材重视学生的“语文要素”的把握。为了突出“语文要素”,教材将其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导引上。同时,部编版语文教材从单线组织单元结构转变为“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在关注学科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对知识体系的建构与阅读方法的训练。因此,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长文短教”,需要在整合内容主题的基础上,对文本细化并提炼语文要素,将语文要素体现在课堂环节之中。比如,在《凡卡》一文的教学中,教师以问启思:“同学们,你最爱的人是谁?如果他就在你身边陪伴着你,那么你是幸福的。即使他与你远隔千里,你也要想方设法,将自己最大的欢乐、最深的痛苦与他分享吗?也许你会拨通电话,听听他熟悉的声音,也许你会通过视频,看看他熟悉的模样。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男孩———凡卡,他给乡下的爷爷寄出了一封信,你们想不想读?”在凡卡的‘苦与‘乐之间,作者契诃夫以‘信为纽带,将凡卡生活的点、线、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运用插叙、对比、反衬等手法,由当下联系过去,由现实插入回忆,并融入梦境,透过小凡卡的视角来展现俄国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学生在阅读小说时要实现对凡卡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信”不可不读,且需要深读与细读。信是“在圣诞节的前夜”写的,那是个象征着欢乐与幸福的节日,小凡卡却在偷偷给爷爷写信。信是小凡卡将“那张纸铺在一条长凳上,他自己在长凳前面跪着”写出来的,小凡卡的现实并不如意,那“揉皱的白纸”“安着锈笔尖的钢笔”都是小凡卡的无声的血泪,是拨动读者心弦的音符。令人惊心而绝望的是,凡卡牺牲了睡觉时间,背着老板,偷偷写给爷爷并寄出的信,没有地址,这注定是一封石沉大海的信,是凡卡从仅存的一丝希望走向无边绝望的暗示。当学生在主题的统领下,将关于“写信”的细节重新排列,并组合起来,反复朗读体会时,就会由同情到深思,由心疼到追问,由凡卡的个体遭遇上升到俄国底层小人物的悲苦命运,从中感悟理解小说主题的深刻,体会小说的写作意图。
4.创设情境,丰富阅读体验
情境既包含复杂的情感体验,也综合深刻的知识理解,构成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部编版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涉及古今中外,时空跨度大,主题范围广,而受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基础、身心特点、阅读偏好等因素所限,要形成对文本的深度挖掘,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全面理解,需要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对许多看似平淡却又饱含深情的句子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或交代背景,或放飞想象,或融入感悟,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补充作者生平经历,季羡林六岁离家,与母亲一别十几载,外出求学期间虽有短暂还乡,却难得与母亲促膝谈心,更不可能尽孝于身旁,承欢于膝下。听到母亲亡故的消息时,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这时作者说“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是肺腑之言,饱含着对母亲的痛悔、愧疚之情,也是切身体验,饱含着作者的身世之感与故土之情。学生理解了其中蕴含的深情太浓、太深,那么阅读体验便会更为细腻与深广,对文本的挖掘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创设情境:假设你待在异国他乡,窗外有风雨,身边无故人,你会如何?想要喝杯小酒,却无人对酌;想要交谈取乐,却发现乡音渺茫。在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联系第一次离家的真实体验,撷取文本片段进行细读,“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融情于景,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之情,漂泊之感。再如,在《父爱之舟》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最集中、最典型的父爱片段来呈现,———父亲借船送“我”上学最难忘,在船舱中弯腰低头替我缝补的背影最动人。这一片段融入了送别的伤感、父亲的背影、生活的艰辛等,既是父子相处的场景,也是阅读的典型情境。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某一细节或场景,让你对亲情有了别样的领悟或深深感动,你能用语言描绘出来吗?有学生写道,夜半时分,父亲归来,悄悄拧开锁,拎着鞋子走进客厅———他已累得东倒西歪,可是仍然记得不能打扰女儿睡觉。在学生描绘出自己的亲情画面时,教师可引导他们对比文中的“我”与父亲相处的七个场景,探究这些细节或场景的共同之处。吴冠中的父亲是中国千百万个父亲的缩影,从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的场景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千百万个弓着腰,背负着儿女艰难前行的父亲。
5.巧用助读,搭建阅读支架
部编版语文教材加入了旁批注释、单元提示、预习思考、阅读提示等,给学生搭建了阅读支架,为学生顺利攻克“长文”提供了梯子或向导。阅读支架的搭建,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精准把握文意,快速阅读文本并把握“长文”的内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长文有的内涵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引入资料助读,让学生利用助读资料完成思考探究,从而获得更深的阅读体验,实现阅读方法的升级与阅读策略的优化。当然,对“长文”的高效阅读,并不一定是越精细越好,有时候可以“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让学生浏览、跳读、猜读等。这样会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跳出文本理解文本。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指读、不重复、不停留,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理解生字词或疑难句子,是良好的阅读素养的重要体现。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一文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旁批问题展开阅读。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小渔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快速浏览与速读,明确姑爹的小小渔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行文的始末,点缀着深沉而厚重的父爱,将七个“我”与父亲相处的场景串联起来,寓父子深情于细节深处。这样的细节俯拾即是,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提示或问题支架自主阅读。
三、結语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长文短教”重在长文的“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潜心准备教案做加法、科学削减内容做减法、有机生成课堂做乘除法”,以简约而“教”与高效而“学”来整合文本并建构课堂,实现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新才.长文短教,如何选准教学“切入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07).
[2]刘良英.基于语文要素的长文短教新思路———以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节选)》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10).
[3]杨彩虹.例谈长文短教教学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天地,2019(30).
[4]陈先云.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2020(10).
[5]卢春岭.小学语文课本中“长文短教”的思考[J].山东教育,2021(29).
[6]林艳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文短教的有效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01).
[7]陈海蓉.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实现“长文短教”[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8]林剑军,梁雪飞.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文短教”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2(10).
Explor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Long Text and Short Teaching"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Wang Cailing
(Wangju Primary School, Guoyuan Township, Zheny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22, China)
Abstract: The proportion of long articles in 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has increased, which poses corresponding challenges to students reading speed and reading ability. Teachers should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explore the long text and short teaching strategy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hrough "long text and short teaching", promote the exertion of students main role, and improve it in information refining and integration, language accu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text perception and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long prose.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Chinese teaching example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y of "long text and short teaching"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long text and short teaching; strategy;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