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重构的研究
2022-08-04邵羽茜
邵羽茜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开封 475000)
近年来我国音乐专业蓬勃发展,用人单位对音乐人才需求更高。当前高师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需要加快课程改革。艺术类高职院校近年来正处于创新改革的重要阶段,需要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重构与优化。各专业需要以构建健全的专业教育体系为核心,合理调整课程结构,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探索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创新路径。其中对音乐表演专业而言,着重对基础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不但能够进一步形成结构完善、内容精炼的课程结构,还能强化各基础课程之间的互促作用,以更加契合高职学生身心特征、音乐基础的方式优化专业教育。
一、视唱练耳在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视唱练耳是由视唱与练耳两部分所组成,其中前者指识谱即唱,可以划分为节奏、单声部旋律、多声部旋律视唱等,需要以包括音准、音程、旋律、节奏、和弦、和声、调式等在内的音乐技术为基础支撑。至于练耳则指听音,需要围绕单音听辨、连续单音听辨、和声音程连接、和弦连接、节奏听辨、旋律听写等方面等展开练习。对每一位学习音乐的而言,都应当具备识谱、视唱、听音、辨音的基本能力,这是提高对音乐的记忆力、理解力与鉴赏力的基础,是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前提。
(一)高职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教育体系中,视唱练耳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通过视唱练耳训练,高职学生能够在音程、音节、和弦、和弦走向、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视唱和听辨能力将得到逐步提升。从音程层面看,视唱练耳能促使高职学生从最基础的认识7个大调音程、根音向上逐步发展为认识14个半音阶音程、根音向上,再发展为认识两个八度的14个半音阶音程,根音起双向,最后再发展到能从背景和弦中听出两个以上的和声外因。从音阶层面看,视唱练耳能促使高职学生从分辨大调和任意小调发展到分辨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宫调式、羽调式、蓝调,再发展到分辨7个中古调式、Bebop、吉卜赛、匈牙利小调、都节,最后发展为能分辨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各自的7个中古调式。从和弦层面看,视唱练耳能促使高职学生从听辨大三、小三、增三、减三等基础和弦,发展为听辨属七、大七、小七、减七等进阶和弦,再发展为听辨基础四和弦的转位、小大七、半减七、增七、六和弦、纯四挂留、大二挂留等,最后发展为听辨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增六和弦及所有七和弦的转位。从和弦旋律层面看,视唱练耳能促使高职学生从听辨大调音阶内连续四音唱名且音程间相差不超纯五度,发展到能听辨大小调内连续八音唱名且音程间相差不超纯五度,再发展到听辨半音阶唱名且音程间相差不超纯五度,最后发展为听辨半音阶唱名且音程间任意差距。从节奏层面看,视唱练耳能促使高职学生从最基本的听辨4/4和3/4拍内的全音符、半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及通拍休止,最终发展为能听辨三对四、三对五、四对五等复杂节奏。从音色层面看,视唱练耳能促使高职学生听辨钢琴、吉他和小提琴,逐步发展为听辨弦乐、木管、铜管、打击和键盘,再发展为听辨交响乐团各乐器组的标志性乐器以及部分民族乐器,最后发展为听辨各类民族乐器以及同乐器家族的中高低音。由此可见,视唱练耳可以说是从各个方面帮助高职学生打牢音乐基础的重要课程。尤其是对刚进入高职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此前并未系统化地接受过音乐教育,更是需要视唱练耳帮助他们快速适应音乐教育和发展体系。
(二)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基本乐理作为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主要包含基于音乐理论体系的各种音乐基础知识,如和声学、曲式、音乐美学、音乐史学等。毫无疑问,基本乐理课程是引导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迈入音乐殿堂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音乐才能、音乐素养、审美情趣、逻辑思维能力等而言有着积极意义。而将基本乐理课程和视唱练耳课程相融合,则是强化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基础训练的可行措施。高职学生大多在之前并未接受过系统化的音乐培训,缺乏良好的音乐基础。而视唱练耳课与基本乐理课都是以音乐基础培训为主的课程,二者的有机融合能够更加系统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构建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而且从课程关系上来看,基本乐理无疑是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的基础,而视唱练耳则是巩固和运用基本乐理的方式。在基本乐理课与视唱练耳课的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基本乐理教学过于理论化、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实践训练不到位等问题,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视唱练耳训练缺乏足够引力支撑的情况,还容易出现知识重复、内容缺失等问题,无法形成健全的音乐教育体系。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基础训练支持,提高教学实效,让学生在系统化、丰富化且强调实践化的训练中掌握乐理知识,同时逐步发展和提升音乐表演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等。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重构策略
(一)严格遵循相应基本原则
在对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进行重构时,有必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进而保障课程重构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更好地为音乐表演专业而服务。首先应遵循理论和实践相融这一原则。从内容属性上来看,基本乐理的内容往往更偏向于理论,而视唱练耳的内容则更偏向于实践。在对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与重构的过程中,应当对二者的内容属性进行适当融合,采取理论与实践相融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和发展音乐基础,这对于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以及学生音乐素养发展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其次应遵循学生自主学习原则。不管是理论层面的乐理知识传授,还是实践层面的视唱练耳训练,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自我总结与反思,才能保障实际教学效果。只有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一前提下,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重构,形成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要点的内容体系,无疑能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最后应遵循以审美教育贯穿全程的原则。不管是从打牢音乐基础的角度看,还是从全面发展音乐素养、陶冶思想感情、发展高尚人格的层面看,审美素养的高低都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生音乐素养、综合素养的发展。在重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过程中,只有将审美教育贯穿整个课程,才能真正借助审美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对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重构而言,一定要基于大部分高职学生缺乏系统化音乐认知与良好音乐基础这一前提加以实践,即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加强对学生音乐基础的培养,为学生正式迈入音乐殿堂并全面提升音乐素养打牢基础。与此同时,将传统基本乐理课程内容与视唱练耳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按照新的课程内容体系逻辑重新编排内容,对重复的内容进行精简,对缺失的内容加以补充,务必要保障内容的完整性、精炼性,进而确保学生通过经整合、重构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学习后能有效巩固音乐基础。而且在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时除了要关注内容本身,还需要对不同内容的课时数进行合理安排,进而保障课程教学进度的稳步推进,分清主次、循序渐进地落实音乐基础培养任务。通常来说,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内容包含乐音体系,五线谱及简谱记谱法,节奏节拍,音乐的速度、力度及演奏法方面的记号,半音、全音及变音,调及调关系,音程,关系大小调等。其中乐音体系相关内容包含乐理层面的音的产生、音的物理性质、音的种类、乐音体系、音名与唱名等基础知识,视唱层面的唱名练习,练耳层面的节奏衡速练习、听音模唱等内容,课时数通常为2。五线谱及简谱记谱法相关内容包含乐理层面的五线谱、谱号与谱表、简谱、音符、休止符、音组等基础知识,视唱层面的C大调、D大调、A大调等内容,练耳层面的节奏衡速练习、听音模唱等内容,课时数通常为6。节奏节拍相关内容通常包含乐理层面的节奏重音、节拍、小节线、终止线、拍号等基础知识,视唱层面的G大调、A大调、三连音等内容,练耳层面的听记节奏并划分大小节、听记旋律等内容,课时数通常为6。音乐的速度、力度及演奏法方面的记号相关内容通常包含乐理层面的音乐演奏相关的记号、装饰音记号等基础知识,视唱层面的线谱降B大调、反复记号等内容,练耳层面的节奏练习、记节奏2/4、3/4拍等内容,课时数通常为2。半音、全音及变音相关内容通常包含乐理层面的半音与全音、变音记号、等音等基础知识,视唱层面的线谱G大调、线谱A大调等内容,练耳层面的节奏练习、听记模唱乐段等内容,课时数通常为4。调及调关系通常包含乐理层面的音阶、调式调、调号、升记号、降记号等基础知识,视唱层面的线谱D大调、线谱降F大调、E大调等内容,练耳层面的3/8、6/8拍训练和听音练习等内容,课时数通常为5。音程相关内容通常包含乐理层面的音程的级数、音数、种类以及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等基础知识,视唱层面的A调、D调、降E大调、G大调等内容,练耳层面的4/4、3/8节奏组合练习与听音练耳等内容,课时数通常为9。关系大小调通常包含乐理层面的关系大小调、大小调式的表现特等基础知识,视唱层面的F大调与d小调等内容,练耳层面的4/4节奏组合练习与听音练习等内容,课时数通常为4。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
课程的重构与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适合他们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中实现良好学习与发展。由于高职学生在之前基本上都没有系统化地接受过音乐教育和培训,他们的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能力往往较差,相应的课程内容需要多维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且在课程教学中,务必要以较为简单、生动、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方式展开教学,确保每位缺乏良好基础的学生都能在产生浓厚音乐兴趣的前提下,通过学习实现有效成长与发展。其中科尔文手势、奥尔夫教学法等正是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利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直观的方式帮助良好乐理基础的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将柯尔文手势与内心听觉训练、音乐记忆训练、二声部训练、音节调式转换训练等相结合,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则能从朗诵入手加强节奏与旋律练习,同时借助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边走和动作组合、即兴练习等加强基本形体动作教学,这对缺乏良好音乐基础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极为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另外需要针对行业岗位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要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体系,推动专业教育和社会用人需要的紧密对接,进而更加有效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和训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开设相应的线上课程,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拓宽教学途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化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借助互联网资源本身的优势,让抽象、空洞的理论教学变得更为生动和有趣,同时允许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让课程教学摆脱课堂本身的约束和限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视唱、音准训练等的方方面面,通过线上教学与考核的方式随时解决学生在基础知识以及视唱训练等方面的问题,进而保障教学实效。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合理设置线上课程、提供线上视唱练耳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展声乐水平,并可听过后台管理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线上平台直播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直接演示视唱练耳的方法和要点,在线观察和掌握学生实际训练情况,实时提出指导意见。鼓励学生自行通过网络平台搜寻优质资源并进行视唱练耳,让学生能够在自行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声乐水平。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视唱练耳情况进行智能化分析,进而更加客观、准确地把握学生声乐水平发展情况,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调整和优化教学,在数据的支持下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模式。
结语
视唱练耳课程应当更多地强调课程的活力、推陈出新,既加强与和声、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横向多维度发展,注重了学生性情教育,又要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数字化辅助教学推动学生能更好发展。经过精细的设计和雕琢,定能使艺术类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道路走上一个新的高度。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本校音乐表演艺术专业实际情况,合理重构与优化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同时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调整课程内容体系以及优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课程在音乐基础培养方面的作用,引导高职学生在音乐领域巩固基础、不断积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