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08-04梁金燕

大众文艺 2022年13期
关键词:代表性文化遗产人口

梁金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西南宁 53002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内涵深厚,广泛流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精神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融入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遗产面临着很大的传承发展危机。在现代化社会环境中,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土壤日趋贫瘠狭小,文化根脉岌岌可危。探索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传承发展对策,使其保持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一、广西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传承情况

(一)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保护工作平台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南濒北部湾,与滇、黔、湘、粤四省相连,12个世居民族融合聚居。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广西各族人民孕育出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自2005年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非遗普查工作,逐步建立了国家、省(自治区)、市、县(区)四级保护体系,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截至2021年,国务院共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57项(3610个子项),广西也于 2007 年至 2021 年认定、批准和公布了8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及7 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广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70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91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9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36人;展示中心、传承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户)等保护工作平台36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8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1项。广西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非遗名录中同样占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

京族、毛南族、仫佬族地区非遗保护成果丰硕。截至2021年,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共有“京族哈节”“京族独弦琴艺术”“毛南族肥套”“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仫佬族依饭节”“仫佬族古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占广西国家级非遗项目总数的8.5%;有“京族服饰制作技艺”“京族民歌”“京族鱼露”“毛南族分龙节”“仫佬族刺绣技艺”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项,占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的2.52%。主要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以及民俗等。有罗周文、苏春发、谭三岗、谭素娟、谢忠厚5位国家级传承人和苏海珍、谢秀荣、罗华清等32位自治区级传承人。建设有“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基地”“仫佬族刺绣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户”“毛南族肥套展示中心”等一批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工作平台。

(二)调查、确认、立档、保存等基础性工作开展情况

除了积极开展非遗项目和传承的评审认定工作,多年来,广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及群众也积极努力对深植于民众生产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采录、整理、建档工作,对重点项目和濒危遗产及遗产传承人进行全面、真实、系统的抢救性记录和保存,成效显著。以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遗为例,在中央非遗保护经费的支持下,由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实施方,组织开展了京族哈节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罗周文、毛南族肥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谭三岗记录工作。罗周文记录工作成果已经顺利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验收,谭三岗记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目前采集到谭三岗原始素材:视频143.9小时,音频245.3小时,图片15513张,速录文字稿17万字,素材总量共计17.75T;剪辑成片:口述片15.5小时,传承教学片2.7小时,项目实践片28.2小时,综述片1.5小时。正式、非正式出版物以及电子、实物文献546件,共计1.1T。

此外,根据2019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相关数据统计,环江非遗保护中心、罗城文化馆、东兴市文化馆等项目保护单位认真履职,安排人员和经费开展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肥套、京族哈节等项目调查采录建档工作,成果颇丰。毛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音视频及实物资料收集整理情况:肥套普查资料1套5本,影印肥套经书全套10本;采录到完整的肥套“还愿”仪式视频资料10集,约1500GB,精选图片300多张;傩面具实物36面,师公法器简笏4支;肥套打击乐器(祥鼓、木鼓、芒锣、小钗、小钹)1套;肥套师公服装8套。收集整理花竹帽编织技艺文字资料1套2本;视频3部,约500GB,精选图片400多张;征集到花竹帽实物61顶(直径50厘米18顶,直径40厘米3顶,直径20厘米40顶),模具1套。罗城文化馆挖掘、整理仫佬族依饭节文本资料11本(套),约100多万字,收集音视频资料15套,时长约40小时,图片约200多张;依饭节面具等实物30多件。东兴市文化馆收集整理了与京族哈节相关的文字资料一批,采录到视频资料5段,图片700多张,收集到锣、鼓、香公服装、哈妹服装、迎神龙辇、舞蹈道具等一批与哈节有关的实物;收集整理独弦琴的历史发展、制作技艺、演奏技巧、传统曲目等文献资料一批,拍摄制作京族独弦琴艺术视频资料3段,图片400多张,征集有老旧独弦琴3把等。由此可知,广西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建立非遗保护机构和建设展示中心、传承基地、传习所、传承示范户等一批非遗保护平台等,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广西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传承困境

(一)非遗保护主体责任意识有待增强,缺乏长效机制

当前,广西毛南族、仫佬族、京族所在的设区的市、县政府履行非遗保护、保存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还不强,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具体措施及保护计划,重申报、轻保护,缺乏跟踪和管理。广西毛南族、仫佬族、京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开展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非遗保护工作仅停留在文化和旅游系统的部门行为,没有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参与,缺乏长效保护机制。只有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东兴市尚未成立非遗保护专门机构,主要依托文化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缺乏非遗专业技术人员和非遗保护工作队伍。文化馆工作人员常常身兼数职,既承担非遗保护工作,同时又负责文物、群众文化等其他工作,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此外,环江非遗保护中心、罗城文化馆等项目保护单位大部分工作人员是从艺术院团转制过来,缺乏非遗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非遗保护和管理力量薄弱。

(二)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偏少,后继乏人

截至2021年12月,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共有93项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平均数为3项,其中广西有6项入选,占全国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的6.45%,尚未达到平均数。全国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70人,平均数为2.5人,广西有5位入选,占全国较少民族国家级传承人总数的7.14%,广西三个人口较少民族均未达到全国较少民族国家级传承人平均数。广西与全国其他人口较少民族相比,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数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尚有毛南族民歌、京族民歌、毛南族傩舞等6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尚无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京族哈节”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罗周文因病逝世,武明志也刚于2021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传承人。广西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传承人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梯队断层,后继乏人。

仫佬族古歌作为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唯一一项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目前仅有罗寿金一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堪忧。又如仫佬族依饭节,目前仫佬族地区能够承担依饭法事的师傅很少,如今,谢忠厚、梁殿甫、梁成德等几人组成的半稳定的道师班是现在活跃罗城境内的依饭节法事班,而年轻一代的道公大多只能熟悉某个仪式程序或者部分仪式程序,对传统的、完整的依饭仪式知之甚少,传承队伍青黄不接,存续状况濒危。

(三)非遗保护资金缺乏,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2003年至2021年,京族、毛南族、仫佬族获得国家级非遗保护资金分别是:558万(京族哈节298万、京族独弦琴艺术260万)、576万(毛南族肥套290万、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286万)、266万(仫佬族依饭节),共计1400万元,平均每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年获得12万元的中央保护资金。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也获得了相应的传承补助经费。然而,相对遗产的消亡速度而言,这些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仍未能很好地满足非遗调查研究、宣传、展示展演、传承人培养等保护传承工作需要,并不足以在长远发展上给予足够的支持。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吃、住、行等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电话及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民众的传统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诸多传统内容中断,文化传承面临严重危机,带来了挥不去的“乡愁”。尽管依靠新技术、新媒体有着多元化、快捷化的优势,但是文化多样性、时尚性和快餐化也严重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三、广西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对策

(一)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认识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非遗存在于民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保护传承广西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维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助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

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实现民族文化振兴,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完善保护机制,设立非遗保护专门机构和引进专业人才,扩大保护工作队伍。扩宽非遗宣传载体,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各类宣传推广平台,加强非遗普及宣传,使非遗保护观念深入人心,提高民众弘扬、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人口较少民族非遗名录体系建设,落实传承性保护

广西是全国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是我国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区,同时也是中国京族的居住地,境内非遗总量多、门类全,需要进一步加大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组织开展二次普查工作,进行更加深入、全面地调查研究,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及价值,摸清家底。遴选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增加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数量,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整体性保护,建设一批非遗保护工作平台,完善广西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名录体系。同时,应在广西非遗保护条例和非遗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保存工作给予重点扶持,为非遗保护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坚持以人为中心,树立传承人非遗保护的主体意识,注重活态传承。加强传承人保护传承机制建设,培养、保护传承人,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工作,并在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给予扶持,强化传承人能力建设,促进交流和学习,提高技艺,使其更好地参与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实行“非遗+教育”模式,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喜爱非遗,使其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主动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扩大非遗保护传承群体。

(三)对边境民族和中越跨境民族给予重点支持,加大非遗保护资金扶持力度,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广西作为全国九个边境省区之一,西南与越南接壤,地理位置特殊,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各级部门应对中越边境跨境民族京族和毛南族、仫佬族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逐年递增非遗保护资金,促进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非遗传承发展,提高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国家和民族持续、稳定发展,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和维护国家文化传统的根本保证。同时,京族是中越跨境民族,应积极与越南开展京族独弦琴艺术、京族哈节等联合保护行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四)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保护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战略。中国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可持续之本。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不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实现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2020年,毛南族、仫佬族、京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当前,广西三个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进入了重整与振兴的关键时期。广西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家国观念、民族团结互助、社会和谐发展等思想理念和优良品德,应深入挖掘这些文化遗产在道德教化、文化交流、团结互助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发挥非遗服务乡村社会治理的作用,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和振兴,守住文化根脉,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与精神面貌。

积极实施“非遗+旅游”“非遗+文创”模式,探索和开发毛南族、仫佬族、京族独具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内容,例如跨境民族、边境民族就是京族最大的旅游特色,应朝这个方向进行重点开发。与文创融合,融入现代理念,与时俱进,让仫佬族刺绣等非遗产品更添活力,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当代社会需求。通过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民众受益,产生了更多的经济效益,生活水平和乡村环境得到改善,民众的文化自信心得到增强,使他们更加爱护本民族文化遗产,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化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非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作用。

千百年来,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内涵深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民族相比,人口较少民族非遗消亡的速度更快,面临的传承困境更大。我们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办法,推动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传承发展,彰显非遗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发挥好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作用。

①相关数据根据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文件统计所得。

②数据来源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③资料数据是根据2019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情况汇报材料进行梳理、统计所得。

④相关数据根据历年财政部下达的非遗保护资金预算相关文件进行统计所得。

猜你喜欢

代表性文化遗产人口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致敬经典
Tough Nut to Crack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第五批国家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开启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B)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