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2022-08-03张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口服胰岛素发生率

张岩

妊娠期糖尿病为妊娠期的高发并发症,近年来该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成为威胁母婴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常用干预方式,但是较多产妇干预效果不佳,需及时采用胰岛素治疗,达到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1]。二甲双胍为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具有辅助降血糖效果,但是两者联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明确[2]。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间在本院诊疗且分娩的106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比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诊疗且分娩的106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长短效组和联合口服组,各53 例。联合口服组初产妇21 例,经产妇32 例;年龄23~38 岁,平均年龄(30.56±4.43)岁;孕周28~32 周,平均孕周(29.93±1.89)周;分娩前体质量指数16~25 kg/m2,平均分娩前体质量指数(19.49±2.43) kg/m2。长短效组初产妇22 例,经产妇31 例;年龄24~38 岁,平均年龄(30.96±3.91)岁;孕周28~31 周,平均孕周(29.52±1.39)周;分娩前体质量指数15~25 kg/m2,平均分娩前体质量指数(19.94±2.89) 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首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干预后血糖效果不理想者;单胎妊娠;未合并其他妊娠合并症;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衰竭等病变;药物过敏者;合并孕前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史;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精神障碍者等[3-5]。

1.3 方法 长短效组采用短效与长效胰岛素治疗,分别于三餐前予以患者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53001,规格:3 ml∶300 U],0.5~1.0 U/(kg·d),根据用餐情况分配胰岛素用量;予以患者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06,规格:300 U/3 ml/支] 0.1~0.2 U/kg,睡前注射。持续治疗至患者分娩,期间给予饮食指导及运动锻炼指导。

联合口服组在长短效组基础上增加二甲双胍治疗,予以患者盐酸二甲双胍片(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625,规格:0.25 g/片),0.5 g/次,2 次/d。持续治疗至患者分娩。

1.4 观察指标

1.4.1 血糖水平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4.2 不良妊娠结局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包括胎儿窘迫、羊水过多、子痫前期、巨大儿、新生、新生儿低血糖、早产、产后出血。

1.4.3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低血糖反应、钠潴留/水肿、脂肪营养不良、注射部位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及其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联合口服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长短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注:与长短效组比较,aP<0.05

2.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联合口服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长短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受生育观念、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发病率已经>1%,可导致糖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损伤等损害,直接影响产妇健康,并可引发胎儿宫内发育异常等不良结局,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饮食、运动控制后无效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尽早实施规范的胰岛素方案治疗,而胰岛素注射可发挥有效的降糖作用,且安全性较高,成为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主要药物。短效与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可发挥较好的降血糖效果,但是需严格控制胰岛素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等反应,同时应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升血糖控制水平[6-10]。

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糖药,可改善胰岛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发挥降血糖作用,同时可抑制炎症反应介导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合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用量,提高血糖控制效果[11-15]。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提升降糖作用,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仅为10%~20%[16-18]。本次研究也发现,联合口服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长短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高血糖引发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此外,监测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显示,治疗后,联合口服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长短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纠正高血糖效果更佳。监测两组用药安全性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联合二甲双胍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该联合方案安全性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在短效与长效胰岛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提升妊娠期糖尿病控制效果,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且未增加用药不良反应风险,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口服胰岛素发生率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