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阅读兴趣,品悟文言魅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

2022-08-03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9期
关键词:范读司马光习题

印 斐

(马鞍山市花山区师苑小学 安徽马鞍山 243000)

一、现阶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文言文是传承文明的媒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作为小学语文的分支,教学方式与其他体裁不同,但是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仍旧比较单一,缺乏新意,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们还是以考点为中心,一味地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文意,甚至强制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愿意主动学习,对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无法感悟经典语言的魅力,慢慢失去了深度探索的热情。

(二)教学效果不佳

文言文虽然短小,但其中有不少生僻字音不好读、不好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的实际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整体性的学习,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效能感低下。

二、文言文教学策略

将新课标中、高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对比发现,中年级学段的教学目标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为主,会简单文言文学习的方法。而高年级学段则要求学生能自主运用文言文学习方法,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明确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如何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课前激趣,打开学习之门

俗话说:兴趣最好的老师。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开学习之门,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才能让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主动探究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对课堂活动的形式进行创新,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的内容。以《司马光》为例,教师可以课前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接着出示“乌鸦喝水”的图片,再问学生想到什么故事。简单讲两个故事,发现这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非常有智慧,由此导入新课。执教《铁杵成针》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诗仙李白是同学们仰慕的偶像,相传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非常贪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呢?”这样的课前激趣,既能设置悬念,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帮助打开学生走进文言文的大门,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

(二)课中融趣,夯实学习之路

钱理群说:“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教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言说(或无须)的神韵。”由此可见,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意境。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言,体验品味。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也是“朗读”。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尝试将“趣”与“读”融合起来,为实际教学提供一定的支架。

1.范读引领,读出韵律

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熟悉、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词句的节奏。以《司马光》为例,教师进行每句话的范读,让学生在逐句朗读中读准字音,学会划分节奏,激发学生读的意愿,学会有情感朗读。教师再进行整篇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握诵读的规律。以《少年中国说》为例,教师可以进行句子的范读,也可以进行段落的范读,最后在进行整篇文章的范读,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范读中逐步领会文言文诵读的韵律。

2.巧用习题,读出感悟

文言文的课后习题是课堂教学的有力抓手。从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课后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再到六年级下册《学奕》《两小儿辩日》的课后习题“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中,我们发现:统编版教材的课后习题不仅给予教师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而且习题的设置也是随着年级的上升而相对应地进行梯度调整,这非常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

除了教师范读,学生的自我感悟也尤为重要。教学《囊萤夜读》时,以课后第二题“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的每句话”以及课后习题中提到的“扩词法”为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促进学生对“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重点词句的理解,从而感受到囊萤刻苦学习的人物形象。

3.直观教学,读出韵致

面对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教师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画面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教学《司马光》时播放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引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微课,给予学生理解文意的几种常见方法,比如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等,引导学生逐步知晓故事大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可以抓住“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启发学生想象:李子多吗?孩子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呢?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品读文字,这样学生自然能读出文言文的韵致。

4.句式仿说,读出乐趣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在文言文这种特殊的语言体系中,其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值得我们研究。以《司马光》为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教学时紧扣“群儿”,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群儿戏于庭”,那其他孩子在干什么?“众皆弃去”,他们怎么跑的?有的哭喊着跑,有的吓得跑不动了……促进学生发挥想象,再让其进行表达。当学生表达完后,文章的画面丰富起来,不仅促使学生读得更好,还帮助学生夯实了文言文的基础,让学生在句式仿说中感受文言文的趣味与魅力。

5.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十六篇文言文,每一篇都是经典名篇,无论是主题立意,还是词句凝练程度等都值得我们学习。每一篇课文后都有要求熟练背诵的课后习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争取做到人人都能熟练背诵。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又为其之后的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后延趣,丰富学习之度

为了更好地与初中学习接轨,教师要做到课后延趣,既要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进行有效的拓展,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广度与深度,做好小升初的交接准备。

1.分享感受,复述内容

统编版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故事题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言文和白话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感受。比如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教师教学时可以在学生了解了故事大意后,再启发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说说司马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交流中,学生既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印象,又对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对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需要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支撑。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行合理想象,试着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还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复述故事,也可站在“我”的立场,讲述故事。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故事梗概,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2.情境创设,随文表演

学习完每篇文言文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表演,让故事内容再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结合《两小儿辩日》课后习题,让学生在把文言文改成白话文的基础上,再来演一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少年中国说》这篇文言文,教师可以结合国旗下讲话、班班朗诵会、大舞台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将课文读流利,读出气势。学生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走近文言文,同时还能增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

3.寓理为基,拓展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要相互结合。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言简义丰,语言凝练。想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体验,还需要进行适度拓展。笔者以文言文篇目的寓理为基础,进行相关的阅读拓展(表1),丰富学生语言。

表1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拓展阅读篇目一览表

学完《守株待兔》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其他文言文寓言故事篇目,例如学习完《精卫填海》,可以向学生推荐《夸父追日》《盘古开天地》文言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与前面白话文的学习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文言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魅力,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广度。

文言文学习是一个复杂、充满挑战性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把握好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根据不同学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为学生和文言文搭起一座共性桥。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趣”字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以读为本,助力学生阅读,品悟文言魅力,为学生铺设一条通往古典文学的道路。

猜你喜欢

范读司马光习题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读中感悟“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永不说假话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