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灵性的保护与培养

2022-08-03程菊英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9期
关键词:灵性思维数学

程菊英

(青阳县实验小学 安徽池州 242800)

何为数学学习的灵性?我认为就是对学习数学灵敏而有强烈的感觉、感受、感知能力,并能做出迅速的反应。孩子是天生的自由探索者,他们有着最本真最朴素的自由思考,喜欢与新知识自由畅谈。充分激扬孩子个性、发挥孩子灵性在小学低年级段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这是一种智慧能力的培养,有别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实践,谈谈如何保护与培养低年级孩子学习数学的灵性。

一、学习过程应重“理”轻“形”

(一)培养灵性,首先应善于发现灵性

下面是一组学生答题的图片: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这组照片是二年级某班某次测试卷最后一题部分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的答题方式和过程出乎意料的个性化。是什么让这些孩子这样富有创造力、想象力、推理力?总之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我觉得这些孩子太有灵性了,一时之间我有了强烈的保护之心——没有用标准答案去扣分,二是给了全对的分。

(二)保护灵性,说得清即通过

仔细看,他们每一种算法都极有“理”,成人是想不出来。这是一道找循环4567123,然后用总天数去除以7的除法题……低年级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可以看出,他们的解题过程都是经过一番思考的。图1、2、3、5、7都用到了除法,各自相同又有所不同;图1、3都是先用20天除以7的方法,二年级学生刚刚了解除法的意义,算出20里面有2个7天余6天:图1学生接下来的解法是4+3=7,表示是今天周四的“4”加三天的“3”算作一周;接着6-3=3,余“6”天里扣掉这个“3”还余“3”,得到答案是周三。图3学生的解法是:把周四的“4”加余“6”等于“10”再减去一个“7”,得到是周三;再看图7同学的解法:余“6”没关系呀,一周不是“7”天吗?!周四往前扣“1”天答案是周三。图4、6、8学生就是一天一天地推算,在知道一周7天这个时间知识的基础上去不厌其烦地推算。特别是图8,我也是费了一番力气才看明白,他是用每次加1天的这样计数去推算,尽管不能有那样的连等式,我还是他判对了。因为我开始判他错了,最后仔细看,看明白了送了个“笑脸”。再如图9学生的做法是乘法和加法,如果说其他几位学生的解法顺向和逆向思维并存,那图九就是用数学运算方法将顺向思维简化,这样不规范稀奇古怪的算式是可以表达出孩子的思维过程的,一个个用他(她)的心里和能力够得上的“理”顺利地解决了一个本应是中高年级学生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不禁为之叫绝。

(三)保护与培养灵性,不可拘于形式

上述这件事让我更坚定了,对于低年级孩子,不要过多去强调答题的规范,更不能用经验去教书、死教书。否则会教死孩子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灵性,阻碍了动力,更谈不上发展能力。

作家曹禺曾经说过: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最近读到《人民教育》上的一篇文章《数学思考力的教育学意义》,其中谈到(=)式的学习方法,文章说要打破一般=的学习方式,因为孩子没有完全形成概念,云里雾里,需要相当长的思考时间,当到了某一刻能把新的知识与之前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之后,这时对信息的理解、问题的解决、知识的掌握会有急速的提高,也称能应用知识的学习方法。设想这些孩子答题之前是经过一番思考的,也正是想着想着突然将新的知识与之前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并用自己独特的解题方式表达了出来。这个解题的行程好似接近抛物线,是经过理性思考的情感交融。回过头来看,上述九个孩子的思维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如果你判断他的解题没有按照标准答案的方法而打了×,也许你做得草率了,如果这些是你的学生,那你的课堂可能会因此失去很多灿烂。因此,当孩子有奇怪的想法与方法时,一定记得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说来听听!”

二、学习评价标准应重“生”轻“绩”

(一)改变评学的标准从改变评教的标准入手

每所学校评价老师的工作都会把老师的业绩与教学成绩相捆绑,教学成绩不排除学生的成绩,老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就要把学生的成绩搞好。搞好学生的成绩,一方面通过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来带动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就是搞题海战术,这在低年级段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低年级孩子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过多的练习只会产生副作用。

一位老师跟我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统考前一天,他们班搞了个模拟考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三位老师带56名学生去浏览南湖新城,风景区的游船每条限坐8人,7条船够吗?很多学生用56÷8=7(条),回答“够了”,因而失去了6分。这位老师一想明天要统考,得赶紧补一补:老师3人要加上啊!当时还有同学附和:对呀!要不也不安全啊!临了还加了同类题目予以巩固练习,以确保万无一失。估计回家家长看了试卷又讲了几遍:不能忘了,老师人数要加上。

第二天期末统考,试卷上果真有这样一题:张老师带学生去春游,买20张门票,买好门票后还剩30元,每张门票8元,张老师一共带了多少元?交卷了,好多学生用20+1=21(张),21×8=168(元),168+30=198(元)。可答案是:20×8=160(元),160+30=190(元)。因此又有许多同学失去5分。这样一来二去,学生也晕了:到底要不要加老师的人数?可是因为“要加上老师的人数”这句话,学生牢牢记在心里,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身。类似的例子很多,成人经常会觉得孩子不会举一反三,而忘了我们的出发点——解决问题首先要收集与整理信息,对哪些是解决问题的必备信息和关键信息进行处理,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生搬硬套死做练习。因此,我们要从考查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去设计动态的评教模式。

(二)把考量孩子学习灵性的发展视为发展的铺路石

苏格拉底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固有的能力,智育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如果我们的老师心里装的是评价的框架,就会有意无意地阻塞儿童的思维通道,扼杀他们的灵性。因此,老师们应消除攀比心理、实用思想和完美主义,以平常心静待花开。这些年,我几乎不再额外给孩子作业,一手课本,一手教师用书,教起来轻松,学起来快乐。保护和培养好孩子的数学学习灵性,把考量孩子的灵性发展视同发展的铺路石,充分尊重儿童的真实需求,真正把孩子作为学习主体。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临床心理学博士丽莎米勒撰写的《灵性孩子》一文中指出,灵性是人类获得生活引领的源泉,无疑孩子学习数学的灵性也是孩子走上数学思维进行深度学习的快速通道。我们的主管部门少一点用成绩评价老师的条条框框,多一些鼓励老师的真情实意。只有教师不忘初心,心中装着“学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路上走得久远、快乐而灵动。

三、学习方式应重“构”轻“传”

(一)创设情境,注重体验,萌发灵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建构才能获得。教师的作用过度,对学生的控制过度,知识的高速累积,这些都使孩子们疲于接受被教师精心加工的知识,只能退化为知识的奴隶,灵性的自由思考就会被束缚。因此,低年级段教学特别要注重情境,注重体验,注重实践,让儿童成为自己的主宰,让儿童“探”出奥妙、“萌”出灵性。

比如在学习“千米”这样大的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去走“1”千米与走“100”米,让学生去比较、去体验“1”千米到底有多长。学习厘米时,让每位孩子量一量身高、量一量桌子和凳子的高与矮、小床的长与宽等等。观察“物体”时,就把家中的水杯与水壶带到教室中让每位学生都在不同的方位观察,茶壶与茶杯每个孩子家中都有,他们回到家一样可以和父母一起做这个实验。曾经“要过程还是要结果”这个令一线老师痛苦的选择题,在我认为,只要舍得花力气、花时间、花精力做过程,就有鲜活的经验流动、认知的顿悟、情感和思想的冲突、灵性的充盈萌发。

(二)自主学习,营造氛围,激扬灵性

孩子是天生的自由者和探索者,自主学习是充分张扬孩子个性学习方式。低年级数学中有数形、有计量、有运算、有测量、有统计,有策略等教学内容。灵性的发展不能仅靠教师步步为营式的课堂统一教学,应重视孩子表现力、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培养,鼓励儿童在一定范围内做出自己的选择,重视儿童主动按照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进行独立的学习。

比如学习“中间物体与两端物体”时,带着学生在生活中找这样的数学原型,去学校的花圃里、防盗门上、植物园里甚至教室的黑板报、窗户上等去找一找,等到所有的孩子都会找,都找到了,再去抽象公式。比如学习大于号和小于号时,有的孩子总是分辨不开来,这时有的孩子帮助出主意:大于小于都是“鱼”,张嘴对着大数字。边说这些孩子站起来扭几下,嘴巴还学着鱼儿吐着泡。就这样,自己去编儿歌,去画条小鱼做数字大小比较的游戏。尤其是低年级认识计量单位时,一学就会,再问不知道,用起来笑话百出。在学习“千克”时,把常见的水果和蔬菜都带来1千克,让孩子们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好过你在课堂上讲解一百倍。尽管课堂已经没了课堂样,可是孩子却在“看、思、做”中得到启发引发思考。孩子自存在起就具备自我生长和发展的积极能量,能够利用自身本能和潜能自发地获取各种信息和解决问题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应积极主动建立起宽松的求知氛围,重视自主学习,从而激扬孩子的灵性。

(三)提出问题,设法解决,生长灵性

多问几个为什么、还可以怎么办,让孩子们的思维动起来。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一天,我出了一道口算退位减法题(也是二年级的课堂上)“44-25=”,教学用书的步骤是:14-5=9,30-20=10,10+9=19。可是课堂上,孩子们偏偏会找到这样或那样的方法,他们说:个位4-5不够,用十位上“1”当“10”减“5”再加4得9,被减数十位上剩3个10,用30-20=10,10+9=19。当我表扬说“不错”时,这边有个声音说:老师,我还有一个办法,把44看作45,再用45-25得20,20中有一个是借的,得退了,结果是19;那边又有声音说:老师,我也知道,把25看成24,用44-24得20,少减了一个得再减一个得19。这就是低年级孩子学习数学的灵性。作为老师,我们要巧妙地保护好这种灵性,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乐趣;反之,如果你只是照着教学设计四平八稳地完成教学步骤,你就无法看得到这些灵性,你的课堂势必缺乏生机。

愿所有从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老师们能够去功利心抱平常心,保护好孩子的灵性,给孩子一个活力四射、天性尽展的舞台。也愿孩子们的灵性永存,待他日厚积薄发!

猜你喜欢

灵性思维数学
荷品
装入瓶子里的灵性
新材料作文“保持灵性”写作导引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道不远人楼难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