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燥止痒胶囊辅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研究

2022-08-01关向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9期
关键词:润燥风团组胺

关向梅

276599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皮肤病防治站皮肤科,山东日照

慢性荨麻疹属于皮肤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这一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感染、药物等,还可能与物理与生物因素相关。该病以躯干、四肢、面部的风团以及斑块为主要症状表现,这一疾病不仅病情持续时间长,对患者生活质量也有严重影响[1]。临床中,针对这一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方式,应用广泛的是抗组胺药物,但单一药物效果一般,为使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需要联合用药[2]。据相关研究指出,润燥止痒胶囊不仅可以养血滋阴,还可以祛风止痒,可以作为辅助药物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应用[3]。本文对此予以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2月莒县皮肤病防治站收治的慢性荨麻疹病例90例,以数字奇偶法为依据分为单独组与联合组,各45 例。单独组男25 例,女20例;年龄22~60岁,平均(36.93±3.15)岁;病程0.5~4年,平均(1.25±0.36)年;体重45~80 kg,平均(56.29±12.13)kg。联合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3~62岁,平均(36.88±3.26)岁;病程0.5~4年,平均(1.27±0.38)年;体重44~81 kg,平均(56.33±12.45)kg。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病程>6 周;②符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诊断标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入组前未使用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

排除标准:①造血功能异常者;②相关治疗史者;③精神异常者;④严重脏器功能异常等。

方法:单独组治疗药物为左西替利嗪(生产企业: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249),口服5 mg/次,1次/d,持续4周。联合组在单独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润燥止痒胶囊[(生产企业: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030)],口服,2 g/次,3次/d,持续4周。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疗效:a.治愈:症状评分改善>90%;b.好转:瘙痒等症状均得到改善,症状评分改善>60%;c.无效:瘙痒等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②症状评分:包括瘙痒程度评分、风团直径评分、风团数量评分,其中瘙痒程度评分标准如下:无瘙痒记0 分,轻度记1 分,中度记2 分,重度记3 分[5];风团直径评分标准:无风团为0 分,直径≤5 mm 记1 分,直径6~15 mm 记2 分,直径>15 mm记3 分;风团数量评分标准:无风团记0 分,1~5 个风团记1分,6~12个记2分,>12个记3分。③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包括C 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10。④免疫球蛋白(总IgE):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⑤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涉及5项内容,每项用4级评分法评估,评分与生活质量成反比[6]。⑥不良反应情况:涉及头晕、乏力、嗜睡。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后联合组瘙痒程度、风团直径、风团数量评分均低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瘙痒程度 风团直径 风团数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单独组 45 2.33±0.54 1.97±0.42 2.22±0.64 1.85±0.49 2.02±0.77 1.67±0.53联合组 45 2.37±0.55 1.30±0.34 2.20±0.66 1.22±0.33 1.99±0.79 1.03±0.30 t 0.348 8.317 0.146 7.154 0.182 7.050 P 0.364 0.000 0.442 0.000 0.428 0.000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治疗后联合组C 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10 水平均低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

组别 n C反应蛋白(mg/L)白介素-6(pg/mL)白介素-10(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单独组 45 43.12±2.20 20.56±1.45 140.56±5.54 76.22±3.89 44.12±2.23 28.12±1.79联合组 45 42.89±2.01 12.10±1.12 140.78±5.12 58.23±3.34 43.79±2.10 19.68±1.34 t 0.518 30.975 0.196 23.538 0.723 25.321 P 0.303 0.000 0.423 0.000 0.236 0.000

两组患者总IgE 水平与DLQI 评分比较:治疗后,联合组总IgE 水平低于单独组,DLQI 评分低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总IgE水平与DLQI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总IgE水平与DLQI评分比较(±s)

组别 n 总IgE水平(IU/mL)DLQI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单独组 45 472.14±42.99 138.44±13.62 12.66±2.62 5.99±0.44联合组 45 473.50±41.77 108.14±10.37 12.70±2.42 2.47±0.18 t 0.152 11.874 0.075 49.670 P 0.440 0.000 0.470 0.000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讨论

慢性荨麻疹属于复杂性皮肤病之一,疾病不仅发病原因复杂,而且病程较长,病情迁延不愈。虽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治疗,但均很难达到满意效果。伴随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慢性荨麻疹的出现通常与抗原物质侵入身体组织、激活补体有关,对致敏肥大细胞产生直接刺激作用,释放各种炎症介质,如激肽、组胺等,这些物质将会扩张毛细血管,提高血管通透性,进而导致局部水肿[7]。同时也有研究指出,慢性荨麻疹与皮肤退行性萎缩有关,另外,也与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有关,进而导致皮肤疾病[8]。慢性荨麻疹患者伴随年龄增加,血液循环缓慢,加上皮脂腺、汗腺萎缩,在有害物质刺激作用下会产生瘙痒等症状。

临床中,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通常以控制组胺释放反应为主,所以抗组胺作用可以作为基础治疗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与H1受体的选择性更强,亲和力更强,对其他受体表现出较低的亲和力,可以避免第一代组胺药物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左西替利嗪属于哌嗪类药物,同时也是二代H1受体拮抗剂,该药物半衰期通常在7~8 h,口服给药之后可以起到长效作用,不易穿透血脑屏障,晨起服用不会对正常生活及工作产生影响。相比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左西替利嗪对瘙痒、风团的控制效果更佳,而且效果更持久,效果更稳定,并且不会出现严重的个体差异问题。另外,该药物的抗炎作用良好,可以结合组胺H1受体,对炎症释放有抑制作用,实现抗炎目的。但该药物属于速效药物,因此单独应用的整体效果一般。

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与阴血不足有关,因血虚而生风,使得气血损耗,加上风邪外侵,导致内外疏泄而不通达。在中医治疗中,润燥止痒胶囊主要成分包括何首乌、桑叶、生地黄、苦参等,不仅可以滋阴清热,还可以养血益精,祛风止痒,其对皮损愈合有促进作用。据相关研究指出,润燥止痒胶囊可以使瘙痒频率降低,对临床症状有积极改善作用[9]。据本次研究显示,实施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症状评分更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更低,总IgE 水平与DLQI 评分也更低,说明润燥止痒胶囊辅助治疗可以使整体疗效得到提升。在安全性上,联合用药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可见润燥止痒胶囊的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在慢性荨麻疹治疗过程中,辅助应用润燥止痒胶囊,一方面能够对各项症状有改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反应,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而且安全性良好,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润燥风团组胺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粉中组胺的含量
润燥通络针刺法治疗干燥综合征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