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2-08-01段灿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个体化股骨髋关节

段灿

274000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骨科,山东菏泽

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占人体骨折的4%[1];而老年人由于年纪较大,骨质较差,且老年人身体功能也下降,导致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人数较多。一般表现为下肢疼痛、卧床易诱发肺炎,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减短患者卧床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让患者恢复得更快,对于预后具有重大意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属于一种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该手术方式切口小,手术操作步骤简单,手术的时候出血量更少,且PFNA 内固定联合个体化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并极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本次研究选取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PFNA 内固定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治疗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骨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75岁,平均(65.57±5.58)岁;损伤原因:摔伤18 例,交通事故伤11 例,其他1 例;Jensen 分型:ⅡA 型21 例,ⅡB型9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60~73 岁,平均(65.98±6.45)岁;损伤原因:摔伤19 例,交通事故伤10例,其他1例;Jensen分型:ⅡA 型22例,ⅡB 型8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0 岁;③患者没有药物过敏;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全身重大疾病患者;②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完整;③有精神疾病史;④伴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采取综合治疗者。

方法:对照组在骨折手术治疗以后可以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手术后的1~2 周开始锻炼肌力,慢慢增大髋关节屈曲角度。试验组进行PFNA 内固定个体化康复治疗。采用《骨折病人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评分的标准是70~100 分的患者在初期时进行四头肌等功能的训练,要保证每天的训练量>591次[3]。如果患者训练1周都没有感受到肌肉疼痛感,可以训练直腿抬高。直腿抬高训练要间隔5 s 再开始练习下一组,5~7 组/d,11 次/组,每次训练时间是11~14 s。在练习侧抬腿的时候,每次间隔6 s 就要进行下一组,5~7 组/d,11 次/组,每次训练时间是11~16 s。后抬腿练习每次间隔的时间为6 s再进行下一组练习,5~7组/d,29次/组,每次训练时间是11~16 s。术后2~5周进行膝关节练习。术后3个月行X线检测,如骨折治疗情况良好,可以自己慢慢行走,1~3 次/d,6 s/次,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慢慢增大负重量。试验组评分≤70 分的患者可以减少训练量和训练时间,要根据患者的治愈情况慢慢增大训练量和负重量。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用简式髋关节功能评分法(Harris)评分[4]。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标准采用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分,分值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好[5]。Harris 评分与Barthel 评分比较时间为治疗前、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及术后12 个月。记录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压疮、关节僵硬、软组织粘连和肺部感染。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Harri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术后12 个月试验组Harris 评分均较同时期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对照组 30 52.53±11.23 55.35±9.78# 61.47±11.37# 63.82±10.83# 71.30±11.15#试验组 30 54.28±12.14 65.45±11.31# 70.28±12.10# 74.30±11.48# 81.58±9.38#t 0.603 3.643 2.881 3.617 3.834 P 0.549 0.001 0.006 0.001 0.00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前,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术后12 个月试验组Barthel 指数评分均较同时期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对照组 30 52.64±8.01 57.37±10.38# 60.69±12.47# 66.83±11.35# 77.35±10.92#试验组 30 54.81±9.17 65.49±10.15# 71.31±11.13# 80.10±11.92# 86.38±10.28#t 0.984 3.038 3.49 4.428 3.309 P 0.329 0.004 0.001 0.001 0.00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n(%)]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最主要的原因,临床治疗最主要的是治疗髋关节功能和防止骨折[6-7]。目前,手术治疗是可以让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和恢复患者身体状况的最主要手段。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术后的初期一定要卧床休息,利于骨骼的恢复[8]。但术中血管组织可能受到损伤,术后卧床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患者要想早日恢复肢体功能,就要进行合理、健康的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患者早日进行运动可以加快血运,降低关节僵硬的发生。患者在康复早期进行收缩训练对轻微的骨折可以进行康复[9]。

本研究显示,术后试验组Harr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试验组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分析其原因,个体化康复治疗对于患者局部的血液运输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而随着患者血运改善,血肿消除,可以促使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改善,促进患处愈合修复。本研究证实,手术以后采用PFNA 内固定个体化康复治疗可以改善髋关节功能,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PFNA 内固定联合个体化康复治疗对于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疗效显著,且对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个体化股骨髋关节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