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福平注射液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分析

2022-08-01刘东李晓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9期
关键词:吸收率利福平肺结核

刘东 李晓

277599山东省枣庄市肿瘤医院药剂科1,山东枣庄

277599山东省枣庄市肿瘤医院康复医学科2,山东枣庄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传染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肺结核是当前临床中极为关注的肺部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直接给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肺结核具有一定传染性,所以及时治疗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1]。当前临床首选利福平药物治疗,以往常采用口服方式用药,但是口服用药过程中,药物经过胃肠道时,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降低,从而无法发挥出药物正常功效,对此临床选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通过应用利福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可以从静脉直接入血,保证药物浓度,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探究利福平注射液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枣庄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0 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参照组45 例,男24例,女21 例;年龄24~63 岁,平均(41.12±2.55)岁;病程1~4年,平均(2.01±0.12)年;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31例,粟粒性肺结核14例。研究组45例,男23例,女22 例;年龄25~64 岁,平均(41.23±2.46)岁;病程1~3年,平均(1.98±0.14)年;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29 例,粟粒性肺结核16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经过临床表现、胸部X线与实验室检查确认满足肺结核疾病诊断标准[2-3];②近1个月时间内未接受过抗结核治疗;③患者完全知情,且自愿同意签署研究协议书;④研究过程经院内医疗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其他基础疾病者;③药物过敏与过敏体质;④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者癫痫病者;⑤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需要集中进行常规治疗,主要给予患者异烟肼、乙胺丁醇以及吡嗪酰胺药物口服治疗,异烟肼口服0.4 g,1 次/d;吡嗪酰胺剂量0.5 g,3 次/d;乙胺丁醇口服0.5 g/次,3 次/d。在此基础上,参照组给予利福平胶囊(生产企业: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4022400),通过口服方式用药,0.45 g/次,1 次/d,持续治疗3 个月时间。研究组给予利福平注射液(生产企业: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725),需要将0.45 g利福平注射液和500 mL氯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在静脉滴注方式下给药,1 次/d,持续治疗3个月。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观察评估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情况,利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统计用药前后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观察药物治疗起效时间、治疗周期以及药物吸收率情况。临床疗效评定:①显效:经过用药治疗后,胸部CT 检查下患者病灶完全吸收,空洞闭合或者阻塞闭合,临床症状体征消退;②有效:患者胸部CT 检查下发现病灶吸收程度>60%,空洞面积缩小,临床症状体征取得显著改善;③无效:用药治疗后患者病灶、临床症状体征等均未得到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用药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TNFα 均降低,研究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s,μ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s,μmol/L)

组别 n IL-6 IL-10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45 5.97±1.78 3.46±1.15 3.55±1.17 2.58±0.85 19.54±5.71 10.34±3.44研究组 45 5.95±1.87 2.35±0.75 3.46±1.23 1.22±0.40 19.63±5.72 8.13±2.51 t 0.052 0 4.385 8 0.355 6 6.547 2 0.074 7 3.111 4 P 0.958 7 0.000 0 0.723 0 0.000 0 0.940 6 0.002 5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治疗周期与药物吸收率比较:研究组药物起效时间、治疗周期短于参照组,药物吸收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治疗周期与药物吸收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治疗周期与药物吸收率比较(±s)

组别 n 药物起效时间(h)治疗周期(周)药物吸收率(%)参照组 45 1.41±0.43 8.75±2.69 41(91.11)研究组 45 0.62±0.12 6.42±2.14 45(100.00)t/χ2 11.870 8 4.522 4 4.186 0 P 0.000 0 0.000 0 0.040 7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讨论

肺结核是我国高发疾病,虽然化疗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肺结核的发病率,但由于病原菌耐药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肺结核作为当前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一旦患病,患者会出现咳痰、咳嗽、胸痛与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如果没有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则会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降低日常生活质量[5-6]。相关研究表明,肺结核发生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着一定关系,通常情况下,当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病菌会渐渐侵袭身体组织细胞,并在体内逐渐生长发展,诱发体炎症反应,并损伤免疫系统,促使IL-6、IL-10 与TNF-α等因子产生,最终产生相关病理变化[7]。

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经治疗后均得到显著降低,这是因为肺结核药物治疗能够促进CD4+、CD8+等因子分泌,对炎性因子水平增高进行抑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在治疗结核病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以利福平为主联合异烟肼和其他抗结核药物已成为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手段,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此药属于广谱抗生素,能够对病菌RNA 聚合酶合成进行有效抑制,以阻断致病菌生长繁殖,当前临床主要具有口服胶囊与注射液两种剂型。临床药理学研究表明,虽然两种药物机制在临床中基本相似,但是在实践用药过程中,不同剂型所发挥治疗效果、药物起效时间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8-9]。

利福平注射液可以使肺结核病灶的吸收速度明显提高,且药物不会对患者的胃肠道产生不良反应,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利福平,生物利用度更高,在人体内血药浓度可以维持的水平较高,对杀灭细胞内外处于繁殖期和静止期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病灶的吸收速度和痰菌阴转速度显著提高。利福平口服用药期间,药物经过患者胃肠道,可能会导致药物吸收效果受到影响,造成药效起效时间过慢或者药物浓度降低等情况发生,而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有效地保证了药物浓度,并且直接对病灶进行作用,可以提高药物吸收率与利用率,促使药效最快发挥作用,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0]。

综上所述,利福平注射液应用于肺结核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改善炎症因子指标,提高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吸收率利福平肺结核
LF冶炼低碳铝镇静钢钙处理吸收率影响因素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同位素技术测定钙吸收率的维生素D补充临床试验荟萃分析
2013~2015年陕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性及rpoB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注射用利福平治疗68例复治菌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疗效观察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利福平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冷冻组织射频比吸收率规律的研究
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