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高流量吸氧在吸入性肺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01俞芳葛丽丹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吸入性黏稠度呼吸衰竭

俞芳,葛丽丹

I型呼吸衰竭即低氧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功能障碍,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及急性肺栓塞等[1]。氧疗为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的治疗方法,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即通过高流量鼻塞持续为患者提供可以调控并相对恒定吸氧浓度(21%~100%)、温度(31 ~37 ℃)和湿度的高流量(8 ~80 L/min)吸入气体的治疗方式[2]。本研究旨在分析HFNC 在吸入性肺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吸入性肺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纳入标准:(1)符合吸入性肺炎及Ⅰ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1];(2)无HFNC治疗禁忌证;(3)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重症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者;(2)心源性肺水肿者;(3)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拒绝气管插管和拒绝参与实验者。终止实验标准:呼吸衰竭呈现加重趋势者,满足如下条件2 条即可:(1)呼吸频率(R)>40 次/min;(2)呼吸肌疲劳未改善;(3)气道分泌物增加;(4)pH 值<7.15;(5)血氧饱和度(SpO2)<90%持续5 min;(6)不能耐受研究者。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0 ~84岁,平均(72.4±5.3)岁;原发疾病为出血性脑卒中18例,缺血性脑卒中12例,均有吞咽功能障碍。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2 ~86岁,平均(70.5±5.2)岁;原发疾病为出血性脑卒中16例,缺血性脑卒中14例,均有吞咽功能障碍。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行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及抗炎等基础治疗,并积极治疗其原发病。观察组患者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平卧位,为患者连接鼻导管及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将气体的流量设置为40 ~60 L/min,将吸氧浓度设置为35%~55%,将温度设置为34 ℃。对照组患者佩戴吸氧面罩或鼻导管,应用一次性一体式氧气连接湿化瓶,氧流量调为3 ~5 L/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4 及7天心率(HR)、R、氧合指数(P/F)、PaO2、PaCO2及痰液黏稠度分级变化,治疗后第7 及14天胸部CT 病灶吸收情况。痰液黏稠度分Ⅰ~Ⅲ度[3],好转率=(I度+Ⅱ度)/总人数×100%。胸部CT 疗效评价标准:Ⅰ级,病灶较前无变化;Ⅱ级,病灶吸收<50%;Ⅲ级,病灶吸收>50%;Ⅳ级:病灶完全吸收;好转率=(Ⅲ级+Ⅳ级)/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R、R、P/F、PaO2及PaCO2变化治疗前,两组 HR、R、P/F、PaO2及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3,均P>0.05);治疗后,两组HR、R及P/F均较治疗前改善(t≥2.41,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R 及R 减慢,P/F 升高,PaO2上升,PaCO2下降(t≥2.07,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R、R、P/F、PaO2 及PaCO2 变化( =30)

2.2 痰液黏稠度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4 及7d观察组痰液黏稠度分级明显好转(2=6.66、9.23,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痰液黏稠度分级变化( =30) 例(%)

2.3 治疗后胸部CT吸收情况 治疗后7 d,对照组I 级8例,II 级10例,III 级6例,IV 级6例,好转率40.00%(12/30);观察组I 级6例,II 级4例,III 级12例,IV 级8例,好转率66.67%(20/30)。治疗后14 d,对照组I 级6例,II 级5例,III 级9例,IV 级10例,好转率63.33%(19/30);观察组I 级2例,II 级1例,III级13例,IV 级14例,好转率90.00%(27/30)。治疗后7 及14 d 观察组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2=4.28、5.96,均P<0.05)。

3 讨论

吸入性肺炎常见的发病原因为吸入含有定植菌的分泌物,有基础疾病患者发病率较高[4]。据文献报道,误吸后6 h内,患者pH、PaO2及P/F 即可明显降低,病死率达30%[5]。HFNC 是将高流量空氧混合气体经鼻导管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新型氧疗方式[6],最初广泛应用于婴幼儿,用于替代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的呼吸支持,疗效显著[7]。

HFNC首先能提供稳定的氧浓度[8],氧浓度不会因吸入的空气、呼吸的频率及潮气量而改变,其原因是其可提供气体流量最高可达70 L/min,远超过患者自主吸气峰流量,减少空气的吸入,保证精准恒定的氧浓度[9]。对于吸入性肺炎合并I 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氧疗可进行高流量的精准调节。研究表明[10],HFNC 通过对气体加温加湿改善气道黏膜清除率,适合的温度及湿度有利于保持上皮细胞的功能[11]。吸入性肺炎痰液黏稠、位置较深及吸附能力增强不易排出,加温加湿的气体修复和维持呼吸道上皮和纤毛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保护肺黏膜纤毛清除系统的功能,经过加温湿化的高流量气体冲刷气道,湿化痰液,有助于痰液的排出,患者的舒适度也得到提高[12]。本研究结果显示,HFNC 治疗后,观察组HR、R、P/F、PaO2及PaCO2,以及痰液黏稠度和胸部CT病灶吸收均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吸入性黏稠度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含量监测在儿童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睡前喝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小学品德学科长课程的路径设计
血液黏稠患者忌食花生红衣